试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杨汪兵
摘要: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美育教育应当始终不渝地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美的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情境;创造
作者简介:杨汪兵,任教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二中。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注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的熏陶。但长期以来,在高考升学指挥棒下的语文教学严重忽视了美育。讲解一篇课文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即开篇介绍作者背景,主体部分再分层归纳总结,最后概括写作特点,文章的美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而近几年高中语文课本的选材越来越趋向文学性,教材中的作品多为专家学者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都蕴涵着不同程度的美学内容和美学价值,是很好的审美对象和美育材料。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美之所在,美化学生心灵。
但美育同时又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美育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教师在美育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进行美育的过程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语文美育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自由的、发展的,它渗透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中,春风化雨而又不着痕迹。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启发学生参与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审美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情境,体会到作者的心境,与作者一起畅游在作品的精神世界之中,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自觉地追求美和发现美。
如有一位教师讲授《荷塘月色》,一开始他就要求学生闭目静听,教师范读,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他又配合教材选读了一组有关写月、写月色、写赏月等古今名家的诗词散文作为补充教材,然后让学生听一组音乐《春江花月夜》。可以想象,经过一番启发熏陶之后,学生获得了巨大的精神享受,心灵得到了净化。这位教师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为他们展现了一幅亦真亦幻的月夜图,当学生学习《荷塘月色》时,很快便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
在美育实践中可以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可以利用画片、音乐、实物、朗诵等来创设情境,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能让课堂容量加大。把学生引入具体的情境,领悟作品的深层意蕴,不断积累审美经验与审美理论知识,在创作实践中才能善于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
二、挖掘教材,开拓学生想象的天地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情,增加记忆能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艺术作品的感知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层面,对美的感知也只是审美活动的开始阶段。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并不是纯自然的,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判断,自然是人化了的自然。周敦颐写《爱莲说》实际上寄托了“处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质,文人爱竹,是因为竹有气节,是君子的作风,作品中的一物一景都寄予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深度,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抓住教材的某一片段,利用一个疑问点燃学生想象的兴奋点,在形象的关照和语言的品味中领悟作品隐含的意蕴,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历咏不衰的《滕王阁序》就是一篇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笑对人生、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作品。在疏通文意之后,不乏借用诗歌鉴赏中“知人论世”之法结合文中名句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穷且欲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在畅谈过程中,根据学生理解的偏差和个性情况,可机智恰当地插入一些必要的勉励语:“不要在挫折面前折腰”“人不能有畏难情绪,要笑傲困难,树立战而胜之的勇气。对文章中情操美的挖掘,能够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美。
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审美的创造能力
美不仅需要感受和理解,更需要创造。因此,美育教育应当始终不渝地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对美的追求创造的导向,才能充分发挥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的价值,也才能反过来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
正如学习游泳,如果只有教练讲解、演示各种泳姿的要诀,而不让学习者下水操练,那永远也不可能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审美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写作。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审美感知、审美创造的过程,是对美的追求、美的表现。在命题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搜集整理资料。记叙文要抓住文章的叙述顺序,通过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人物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富于语言美。说明文要阐明事物的性质、构造及发展规律,语言准确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议论文则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观点明确、论证充足,文章条例清楚,富于逻辑美。只有把学生的审美经验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创造美的冲动,才能将审美活动深化发展,学生对审美理论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是创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吸收和运用最新信息,扩大教育阵地。提供技能训练的机会,让参加者都能从中锻炼技能、技巧,使学生“手脑并用”,心灵手巧。开展模拟活动,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身从事改造世界的实感,体验和确认自身的创造力。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重点加以培养,使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而言之,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立足语文教材,渗透美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掘每篇课文不同的闪光点。讲课时,要善于从多角度不同的审美情景,通过亲切的形象、动听的语言、简洁美观有条理的板书来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力、想象力、情感力、理解力,最后达到美的创造力。这样,不仅使教学变得美丽生动,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昌奎.以美育人教育模式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吴剑平.在说明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现代教育报,2007-6-4.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二中
邮政编码:241200
OnChineseTeachingandAestheticEducation
YangWangbing
Abstract:Chineseteachingisofimportantaestheticfunction.Chineseteachingshouldnotonlymakestudentsacceptaestheticedification,butalsocultivatestudents’aestheticawarenessandaestheticsentimentandcultivatestudents’aestheticapperceiveandcreativeability.Therefore,aestheticseducationshouldencouragestudents’thepursuitandcreationofbeautysoastobringthevalueofbeautyintofullplayandmotivestudentstoactivelyfeelandunderstandthebeautyinturn.
Keywords:Chineseteaching;aestheticseducation;situation;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