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健
河南省南阳地区淅川县人民医院47445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的适应症选择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2012年3月接收8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采用一期双侧开颅手术,B组采用分期双侧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A组的优良率为81.82%明显高于B组36.36%,B组的致残率为47.73%,显著高于A组的11.36%,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死亡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有利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值得关注和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适应症;手术时机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不断发展,由于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致伤因素的存在,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1]。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2012年3月接收8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现报告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2012年3月接收8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男40例,女48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6±3.8岁,致伤性原因:交通事故48例,打击伤16例,高处坠落伤24例。血肿类型:硬膜外血肿26例,硬膜下血肿32例,脑内血肿30例。所有患者通过CT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为外伤性颅内血肿。两组患者的血肿类型、致伤原因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A组采用一期双侧开颅手术,一次性进行双侧血肿清除,B组采用分期双侧开颅手术,在完成1次手术后通过CT检查根据血肿情况行二次开颅手术。血肿出血量大于30ml或不足30ml采用硬膜外引流术和血肿清除术,超过20ml并伴有脑挫伤的患者采用外伤性骨瓣减压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通过CT检查观察患者24-48h病情。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5.0软件分析表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由表1可知,A组的优良率为81.82%明显高于B组36.36%,B组的致残率为47.73%,显著高于A组的11.36%,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死亡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3讨论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继发病,属于神经外科的一种疾病,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全身器官功能紊乱症状是发生颅内血肿的常见症状。手术治疗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最佳方法,有资料显示[2],外科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一是急性脑硬膜出血,硬膜下或幕上血肿均大于10ml,且病情稳定发生脑疝的几率较低;二是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三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四是颅脑损伤并发脑室出血患者;五是阻塞性脑积水患者;六是其他类型的颅内血肿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通过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而形成的血肿,多发于幕上大脑半球的凸面。一般来讲,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也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手术时机的选择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根据患者的受伤原因、急诊时间和临床症状等判断并掌握住手术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手术时机的参考依据可以以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患者的颅脑损伤位置、出血量大小以及脑挫伤损伤程度为辅助的参考内容,以脑干周围池和脑干形态改变最为主要的参考结果。有临床资料报道[3],在患者清醒时或脑疝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时机。有研究表明[4-5],过于早期手术对于一些外伤性患者并不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专家建议应该待血肿稳定后再进行手术,一般认为7-72h之间进行手术比较安全。每个患者的具体手术时机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的,不应延期手术的患者适用于伤后硬膜外血肿量较大的患者、昏迷患者、明显脑疝倾向的患者以及治疗过程中硬膜外血肿继续增大的患者。对于发生亚急性、慢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其血肿量大于30ml的随时手术。而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来说,如果病人意识清醒并且生命体征平稳,应该先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于12-24h经过CT检查后再行手术治疗。本研究通过对一期双侧开颅手术和分期双侧开颅手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一期的优良率显著优于分期治疗且具有较高的优良率。由此可知,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可以合理预防或处理并发症的发生,不但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本研究主要针对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和手术时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结果如下:A组的优良率为81.82%明显高于B组36.36%,B组的致残率为47.73%,显著高于A组的11.36%,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死亡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有利于外伤性颅内血肿外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值得关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颜杰浩,于长久,王莉,等.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0):2680-2682.
[2]沈斌,杭春华.侧脑室前后角微创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8,24(3):258-259.
[3]韩景信.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192-193.
[4]金祝华,匡永勤,曾力,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J].四川医学,2008,29(6):702-703.
[5]王玉成,李振民.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6):57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