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曙光镇中心小学111000
摘要:要想有效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思想等因素,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情况,应用直观教学、创设情境等手段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积极性
小学生对于所学学科是否喜欢,其直接心理因素就是兴趣。只有当他们对所学科目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与教师密切配合、良好互动,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养成数学习惯,形成数学能力,为今后的更高层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对知识强烈探求的欲望,可以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学习,并自愿高效地吸收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一、直观教学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抽象能力差等心理特点作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形象化,将知识形成过程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形象地加以展示。例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小棒、三角形等图形学具开展实践操作,从而准确形象地表示出1~10各数的组成和分解情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有效开展互动,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益,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竞争意识的引入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包括小学生在内将来也要面临各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有必要通过课堂学习从小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这对于将来他们更好地适应各种竞争十分关键。为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将竞争机制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并引导学生参与竞争,逐渐形成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能动地、和谐地吸收消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例如,开展数学课堂练习时,可以选几名学生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分组,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和要求,然后组织开展比赛,其他同学作为各组的啦啦队。比赛进行时,班级立即就进入到了竞争环境中,全体同学都在为自己组加油鼓劲,学习兴趣自然激发出来,整个课堂充满了竞争活力。如此一来,学生在无形中就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游戏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特点,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有效教学。可以通过开展新颖、生动活泼的游戏,巧妙地将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通过游戏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有效激发其参与热情和活动积极性,使其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数学能力。例如,开展课堂提问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60秒抢答游戏。老师事先准备好若干问题,并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指派2名学生作为代表。游戏开始时老师提出问题,各组代表开展抢答,最终积分最多者代表的组获胜。通过这一游戏,可以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每位参与的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在乐趣中学到了知识,从而掌握了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针对小学生而言,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尚处于学习潜能的启蒙开发阶段,学习过程中大都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毅力不够持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力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将娱乐、探索和学习统一起来,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活化、拟人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并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渐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二十以内退位减法”时,通过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可以将写有“1~9”的纸条分发给几名学生,再将写有20以内的减法运算的纸条分发给另外几名学生,让他们找朋友,取得答案。找错的要“受罚”,如唱歌表演等,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游戏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进入到积极的学习思维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够促进这种意向活动的形成,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这一科目,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成刚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J].才智,2008,(1)。
[2]蓝俊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4)。
[3]颜景安寓教于乐,以趣激学[J].科技信息,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