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青兰、藜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甘青青兰、藜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首次对唇形科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tanguticum Maxim.)和菊科洞庭湖区植物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Turcz.)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以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经质谱数据系统(NIST98谱库)检索,对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1.甘青青兰挥发油成分研究提取方法:使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甘青青兰挥发油。结论:水蒸气蒸馏挥发油鉴定出66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相对百分含量的76.581%。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8.080%)、(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8.794%)、甲基环戊烷(4.222%)、芳樟醇(3.683%)、4-甲基-1(1-甲乙基)-2-环己烯-1卜醇(3.052%)、(+)-α-萜品醇(2.579%)、1-甲基-4-(1-甲乙基)苯(2.559%)、1S-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己烷(2.483%)、(E,E)-10-(1-甲基亚乙烯基)-3,7-环十一碳二烯1-酮(2.349%)、(-)-斯巴醇(2.183%)、(1α,2αc,5α)-4,6,6-三甲基二环[3.1.1]-3-己烯-2-醇(2.150%)等;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42.857%。主要成分有:桉油醇(4.909%)、(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4.895%)、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4.523%)、1,6-二甲基-9-(1-甲基亚乙烯基)-5,12-二氧杂三环[9.1.0.0(4,6)]-8-十二烷酮(4.287%)、(E,E)-3,7-二甲基-10-(1-甲基亚乙烯基)-3,7-环癸二烯-1酮(3.973%)、(-)-斯巴醇(2.499%)、吉玛烯D(2.030%)、Z-β-萜品醇(2.029%)等。2.野生藜蒿挥发油成分研究提取方法:使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洞庭湖区野生藜蒿挥发油。结论:野生藜蒿挥发油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相对百分含量的72.116%。主要成分有:α-丁香烯(15.734%)、丁香烯(13.246%)、1-甲基-1-乙烯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烯基)-环己烷(9.511%)、(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5.267%)、八氢-4a,8a-二甲基-7-(1-甲乙基)-1(2H)-萘酮(4.184%)、Z,E-2,13-十八碳二烯-1-醇(4.126%)、α-没药醇(2.950%)、(1S-内)-乙酸-1,7,7-三甲基双环[2.2.1]-2-己酯(2.845%)、吉马烯D(2-803%)等。3.野生藜蒿与人工种植藜蒿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从四个人工种植藜蒿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0、49、42、42种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油的45.356%、46.331%、50.593%、44.089%,主要成分为:檀香三烯(10.484~13.535%)、α-蒎烯(7.645~9.897%)、(Z,Z)-9,12-十八碳二烯酸(0.375~5.969%)、(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250~4.537%)、1-甲基-1-乙烯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烯基)环己烷(3.233~4.398%)、β-水芹烯(2.893~3.568%)、丁香烯(1.854~3.159%)、α-丁香烯(1.183~1.884%)等。与野生藜蒿挥发油相比,成分相差较大;相同成分仅20种,且相对含量亦存在明显差异。野生藜蒿挥发油以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为主,占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58.154%,单萜及其衍生物仅占7.1 36%,而人工种植藜蒿挥发油以单萜及其衍生物为主,占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25.126~31.548%,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仅占11.759~15.453%。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挥发油概述
  • 1.1.1 挥发油的发展概述
  • 1.1.2 挥发油的存在与分布
  • 1.1.3 挥发油组成
  • 1.1.4 挥发油的性质
  • 1.1.5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 1.1.6 挥发油组分的分离与提纯
  • 1.1.7 挥发油组分的鉴定
  • 1.1.8 挥发油的贮藏
  • 1.1.9 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 第二章 甘青青兰挥发油成分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野生藜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野生及人工种植藜蒿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高校教师在职硕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藏药材甘青青兰[J]. 西藏科技 2014(09)
    • [2].超声法提取藏药甘青青兰中多糖的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 2009(06)
    • [3].对藏药甘青青兰4种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4(06)
    • [4].响应面法优化回流提取藏药甘青青兰总黄酮工艺[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11)
    • [5].藏药甘青青兰与藏荆芥的生药鉴别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3(03)
    • [6].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藏药甘青青兰挥发油成分[J]. 分析试验室 2008(06)
    • [7].藏药甘青青兰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4(03)
    • [8].藏药甘青青兰中6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1)
    • [9].不同产地藏药甘青青兰中重金属含量测定[J]. 食品与药品 2016(01)
    • [10].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藏药甘青青兰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 2017(04)
    • [11].不同环境因子对藏药甘青青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生物学杂志 2020(05)
    • [12].藏药制剂七味消肿丸的质量标准[J]. 中国药师 2018(08)
    • [13].甘青青兰挥发油成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中医药导报 2008(08)
    • [14].水杨酸浸种处理对藏药甘青青兰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3)
    • [15].藏药甘青青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6)
    • [16].甘青青兰的形态组织学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12(03)
    • [17].甘青青兰生品和炒制品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及其2,2-二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4(09)
    • [18].藏药甘青青兰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9(03)
    • [19].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法提取甘青青兰总黄酮工艺[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1)
    • [20].两种抗病毒藏药化学成分预实验及其黄酮含量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4)
    • [21].不同豌豆浸出液对藏药甘青青兰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 种子科技 2019(15)
    • [22].PEG-6000浸种处理对甘青青兰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3)
    • [23].甘青青兰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 西北药学杂志 2010(04)
    • [24].青兰属植物甘青青兰化学成分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标签:;  ;  ;  ;  ;  ;  ;  

    甘青青兰、藜蒿挥发油成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