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择偶困境研究 ——以湖北为例

大学生“村官”择偶困境研究 ——以湖北为例

论文摘要

大学生“村官”计划不仅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满足了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大学生“村官”的队伍。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待下去,成了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留住大学生“村官”,一方面要用事业留住他们,另一方面要为他们在当地成家创造有利的条件。择偶是成家的第一步,因此,择偶成了本文研究大学生“村官”的主题。本文以择偶梯度理论以及同类匹配理论等社会学理论为支撑点,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以湖北省大学生“村官”为调查对象,对在岗的大学生“村官”的择偶意愿与困境进行描述分析,并从个人因素、工作因素、家庭因素分析产生择偶困境的原因。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不愿意在任职期间找对象,不愿意找大学生“村官”为交往对象,倾向于选择公务员、教育工作者等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大学生“村官”最希望通过自己认识的方式结识对象,但也不排斥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认识对象。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对相亲表示反感。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愿意在当地找对象。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表示找对象难,而且“村官”这份工作是造成找对象难的主要原因。性别、来源地、文化程度等个人因素与择偶难易并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但个人能力对建立或维持恋爱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因素对择偶造成的影响表现在:工资待遇低难以承受恋爱成本,谈不起恋爱;交际圈子狭小,以及工作地年龄相当的异性少或者是有相似经历的异性少,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工作比较忙,抽不出时间或者没有心思去找对象:任职满后出路不确定,对方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子女与“村官”交往导致找对象难等。家庭经济状况、母亲的职业与大学生“村官”择偶难易存在显著性相关,而父亲的职业与大学生“村官”择偶难易并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因此,要留住大学生“村官”,政府应提高其工资收入、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选拔、退出机制,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为大学生“村官”在当地成家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回顾
  • 1.3.1 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研究
  • 1.3.2 国内外关于择偶的研究
  • 1.3.3 简要总结
  • 2 研究设计
  • 2.1 理论依据
  • 2.1.1 "同类匹配"理论
  • 2.1.2 "择偶梯度"理论
  • 2.2 研究思路、研究假设和分析框架
  • 2.2.1 研究思路
  • 2.2.2 研究假设
  • 2.2.3 研究框架
  • 2.3 核心概念界定
  • 2.4 研究方法
  • 2.4.1 资料收集方法
  • 2.4.2 资料分析方法
  • 2.5 研究新创点
  • 3 调查区域大学生"村官"发展概况及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 3.1 调查区域大学生"村官"政策发展概况
  • 3.1.1 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发展概况
  • 3.1.2 孝昌县大学生"村官"概况
  • 3.2 调查样本基本特征
  • 3.2.1 样本选择
  • 3.2.2 样本特征分析
  • 4 大学生"村官"择偶困境描述
  • 4.1 婚恋基本状况
  • 4.2 择偶意愿描述
  • 4.2.1 择偶动机
  • 4.2.2 择偶方式
  • 4.2.3 择偶偏好
  • 4.2.4 择偶范围
  • 4.2.5 小结
  • 4.3 择偶困境描述
  • 5 大学生"村官"择偶困境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个人因素
  • 5.1.1 性别
  • 5.1.2 来源地
  • 5.1.3 文化程度
  • 5.1.4 个人能力
  • 5.2 工作因素
  • 5.2.1 工作地点
  • 5.2.2 工作收入
  • 5.2.3 工作时间
  • 5.2.4 任期满后出路不确定
  • 5.3 家庭因素
  • 5.3.1 家庭收入情况
  • 5.3.2 父亲职业对大学生"村官"择偶的影响分析
  • 5.3.3 母亲职业对大学生"村官"择偶的影响分析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对策
  • 6.1 结论与讨论
  • 6.2 政策启示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推进大学生“村官”工程存在问题研究[J]. 青年与社会 2014(01)
    • [2].浅谈高校在大学生“村官”成长中的责任[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2(09)
    • [3].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3(02)
    • [4].对大学生“村官”现状的调查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17)
    • [5].基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 传承 2010(36)
    • [6].大学生“村官”农民化与化农民问题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7].大学生“村官”任职现状及思考[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7)
    • [8].浅析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原则[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9].大学生“村官”嵌入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1)
    • [10].大学生“村官”的“重庆模式”研究[J]. 人民论坛 2010(26)
    • [11].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浅析[J]. 西藏发展论坛 2009(05)
    • [12].大学生“村官”工作利益机制探析[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3].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惑与创业平台支持体系构建——以安徽省为研究视角[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5(06)
    • [14].大学生“村官”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6(21)
    • [15].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6)
    • [16].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状况的调研报告[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0(04)
    • [17].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的思考[J]. 才智 2013(14)
    • [18].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实困境及其长效机制的构建[J]. 兰州学刊 2012(12)
    • [19].浅析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成才[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基于“人——职——组织匹配”的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 中外企业家 2009(22)
    • [21].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之比较[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02)
    • [22].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9)
    • [23].浅析大学生“村官”卸任后再就业问题与对策[J]. 生产力研究 2013(08)
    • [24].大学生“村官”社会融入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 才智 2011(26)
    • [25].引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思考[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 [26].大学生“村官”计划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 [27].大学生“村官”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温州市为例[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03)
    • [28].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沿革[J]. 青年文学家 2012(11)
    • [29].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辽宁警专学报 2011(01)
    • [30].大学生“村官”如何应对角色扮演中的困境[J]. 南方论刊 2011(02)

    标签:;  ;  ;  

    大学生“村官”择偶困境研究 ——以湖北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