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已获确认。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秩序的转变对印度的外交、安全观念产生了强烈冲击。90年代前后,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国际政治单极化趋势以及新的冲突热点出现影响了印度的战略思维和判断。应对外部环境和启动经济改革的需要共同促使印度调整外交和安全政策,以摆脱困境、成功面对严峻的安全挑战。印度在冷战后时期外交、安全战略体现了两大特征:一是重新定位与主要大国和重要邻国的关系;二是以实力谋求自身的大国地位。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前者主要表现在印度高度重视与美国、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的关系,强调与大国与印度洋、中亚、亚太、海湾等区域的战略互动;后者则集中体现为通过深化改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国力、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展战略核威慑能力、致力军事现代化,并在涉及国家利益的诸多问题上表现出务实、灵活而不失强硬的风格。从根本上看,印度对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印度在冷战后时期的现实处境和国家利益,也受到其独特的战略文化及冷战时代经验的影响,其目的是在新的战略格局中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利益空间,获取外交与安全的主动权,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在影响印度外交、安全战略的众多因素中,印度与主要大国的关系、尤其是印美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印美双方在冷战后从疏远走向密切,在各个领域拓展合作关系,并在防务和安全领域的互动尤为显著,战略伙伴关系初具雏形。印度为了深化对美关系,也在一些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与美国协调立场。美国的南亚政策有借印度在战略上制衡中国的考虑,但尽管印美关系是印度冷战后外交的首选重点,印度认为利用这一战略合作针对中国并不符合其长远利益。同时,印度与俄罗斯在务实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密切的政治与战略合作关系。中印关系在冷战后时期持续改善和发展,但印度在战略上视中国为主要对手的观念仍对其对华政策产生影响,这导致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具有某种必然性质。能否预防、解决矛盾和冲突将决定两国关系的走向,影响地区乃至全球局势的稳定。在南亚地区,印度、巴基斯坦之间的复杂关系将长期制约印度的外交与安全实践。克什米尔争端造成印巴关系持续紧张,双方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妥协。但在相互核威慑生效和“9.11”事件后美国介入南亚事务的双重影响下,印巴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这为缓和南亚的紧张局势创造了有利条件。2004年以来的印巴和平进程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一战略现实的产物。此外,应对恐怖主义、核扩散和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也日益成为印度冷战后时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重要方面。与之同时,印度极力主张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并力争在其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位置,追求在地区与全球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90年代后期以来印度顶住国际高压发展核威慑能力,力争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多边外交和热点问题解决过程中保持活跃,加快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接轨,这些努力增强了印度和国际社会的协调与互动。同时,印度注重与南亚中小邻国发展政治、经济关系并致力取得周边外交的突破,推进面向东盟和亚太地区的“东向政策”,谋求在印度洋地区的特殊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并着眼于战略安全、能源获取和经济互动,印度积极参与地区和多边政治、经济和安全互动机制,重视拓展在中亚和亚太区域的外交与安全空间。凡此种种,均表明印度寻求建立一个更务实、更灵活、更具针对性和更倚赖实力的对外政策框架,并使它与转型中的国际秩序的联系日渐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