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纯化论文-王超,王蓓蕾,王博,王倩倩,柳国艳

小分子纯化论文-王超,王蓓蕾,王博,王倩倩,柳国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分子纯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母,刺丝囊,环肽,生物涂层

小分子纯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王蓓蕾,王博,王倩倩,柳国艳[1](2019)在《从水母刺丝囊分离纯化的一组小分子环肽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越前水母刺丝囊来源的环肽组分及其作为生物涂层材料的应用。方法:(1)刺丝囊来源环肽组分的分离纯化:利用凝胶过滤结合HPLC C18反向层析,从越前水母刺丝囊提取液中纯化得到一组小分子,利用质谱分析测定其氨基酸序列并确定其分子组成。(2)环肽组分的生物学功能:考察环肽分子对刺丝囊内蛋白组分亲水性及稳定性的影响。(3)环肽组分作为生物涂层材料的应用:考察环肽涂层前后纳米胶束的稳定性以及溶血活性,阐明环肽分子作为生物涂层材料在提升纳米胶束稳定性方面的优势。结果:我们从越前水母刺丝囊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组小分子,经鉴定该系列小分子为一组全新环状多肽。该组环肽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增加刺丝囊内毒素蛋白亲水性和稳定性相关,且其自身对离体细胞和整体动物均无毒性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组环肽作为生物涂层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纳米胶束的红细胞和血清抑制效应,增进胶束在血循环中的稳定性。结论:从越前水母刺丝囊分离得到一组小分子环肽,其结构稳定,无明显急性毒性,可以显着增加所包裹活性组分的稳定性,具备优质生物材料的特点,有望作为稳定活性组分的生物涂层材料应用于医药领域。此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3348)资助。(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期刊2019-08-16)

朱丽君[2](2019)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红树莓果中的花色苷以及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首先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红树莓果中的花色苷,主要优化了高速逆流色谱条件,探索出了一种从红树莓中高效快速提取、分离花色苷的方法;其次运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等光谱法以及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法,对人血清白蛋白与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1.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红树莓果中的花色苷花色苷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它具有抗氧化等许多药理作用。红树莓中花色苷含量多,可作为天然色素的植物来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由于花色苷属于离子型化合物,极性较大且极不稳定,因此利用传统分离方法分离花色苷存在许多困难。高速逆流色谱作为一种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手段,其固定相流动相都是液体,无不可逆吸附且减少样品损耗,是分离极性较大的花色苷常用的分离方法。本实验目的在于探索出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红树莓果中高效快速简便分离花色苷的方法,所得研究成果如下:以超声提取法为提取花色苷方法,大孔吸附树脂为纯化方法,建立了一种超声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红树莓中叁种花色苷的方法。其中超声提取法中,料液比为1 g:10 mL,提取溶液为浓度为80%(v/v)、pH为2.0的乙醇水溶液,超声提取温度为35°C,超声时间为50min;大孔树脂纯化法中,大孔吸附树脂为AB-8,洗脱液为80%(v/v)乙醇水溶液;最后由优化后的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乙腈-水-叁氟乙酸(5:1:1:4:0.01,v/v)组成的两相溶剂系统用于红树莓果提取物在高速逆流色谱中的分离,进样量为150 mg/15 mL上下相溶剂体系,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主机转速为850 r/min。最终从红树莓果实中成功分离出叁种花色苷:矢车菊素-3-O-β-D-槐糖苷,矢车菊素-3-O-(2''-O-β-D-葡萄糖苷-6''-O-α-L-鼠李糖苷)-β-D-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它们的纯度分别是95.3%,91.3%和99.1%。其中,矢车菊素-3-O-β-D-槐糖苷、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是首次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红树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而矢车菊素-3-O-(2''-O-β-D-葡萄糖苷-6''-O-α-L-鼠李糖苷)-β-D-葡萄糖苷是首次从红树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本实验探索出了一种从红树莓果中分离纯化花色苷的有效方法,本方法可以一次性制备得到大量花色苷纯品,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的优点,为从其他植物中提取分离极性大的离子型化合物如花色苷等提供新思路以及理论依据,并进一步促进了花色苷在食品、化妆品、药品保健品行业的开发应用,为红树莓中花色苷的工业生产奠定基础,增加了花色苷的经济应用价值。2.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本课题组前期对抗癌类药物进行大量查阅、调研,选取了两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阿糖胞苷和儿茶素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利用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这两种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模拟药物吸收入血后在人体内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比了在无糖环境下和在正常人血糖浓度下儿茶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别,探讨正常人血糖环境对于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数据研究得出小分子化合物阿糖胞苷、儿茶素各与HSA相互作用后都使HSA产生了荧光猝灭现象,且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探针实验数据研究得出阿糖胞苷通过HSA的位点I(Site I)与HSA结合,而儿茶素通过HSA的位点II(Site II)与HSA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阿糖胞苷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HSA结合;而无糖环境下的儿茶素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HSA结合,糖环境下的儿茶素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结合。结合距离研究表明HSA与阿糖胞苷的结合发生了从HSA到阿糖胞苷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无糖环境以及糖环境下HSA与儿茶素的结合都发生了从HSA到儿茶素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另外叁维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阿糖胞苷的加入与儿茶素的加入都使H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圆二色谱检测结果表明阿糖胞苷和儿茶素都可以使HSA的二级结构的构象发生变化。分子对接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阿糖胞苷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的Site I位点进行结合,并且首次研究得出HSA上的残基:赖氨酸残基K199,组氨酸残基H242,精氨酸残基R257和丙氨酸残基A291通过氢键与阿糖胞苷结合,而精氨酸残基R222,亮氨酸残基L238和L260,丝氨酸残基S287,丙氨酸残基A261,色氨酸残基W150通过范德华力与阿糖胞苷结合。儿茶素在无糖环境下通过疏水作用力与HSA的Site II位点进行结合,在糖环境下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的Site II位点进行结合,并且首次研究得出无糖环境下HSA上的残基:丙氨酸残基A215,A217,缬氨酸残基V216,Val235,苯丙氨酸残基F223,F221通过疏水作用力与儿茶素结合;糖环境下HSA上的残基:赖氨酸残基K199,色氨酸残基W214,组氨酸H242,丝氨酸残基S220,亮氨酸残基L219,精氨酸残基R222,赖氨酸残基K286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儿茶素结合。本实验另外考察了模拟正常人血糖水平下儿茶素与HSA相互作用情况和无糖环境下儿茶素与HSA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糖环境与无糖环境下儿茶素的加入都会使HSA产生荧光猝灭且猝灭机制都为静态猝灭;而糖环境会引起HSA构象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HSA与儿茶素的相互作用,例如结合作用力、儿茶素-HSA复合物的稳定性随温度变化趋势等方面。本实验通过对比无糖环境以及在正常人血糖环境下儿茶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人正常血糖环境对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对接下来的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实验有助于了解阿糖胞苷、儿茶素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阿糖胞苷、儿茶素等小分子化合物在完整的药效研究提供了详细数据,有利于更好地临床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更对其药代动力学及其毒理学、药效学理论意义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孙珊珊[3](2019)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百华花楸中的多酚化合物及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百华花楸中的多酚化合物百华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 Hedl.)为蔷薇科花楸属植物,其果为花楸果。民间常以果实入药,具有镇咳、平喘、抗炎、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等药理活性,且花楸果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和酚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新型的液-液分配色谱,不以固体材料为载体,消除了固定相对样品的不可逆吸附以及样品分离过程中的污染、变性等问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分离度高等优点。本文首次采用高速色谱对百华花楸果中的多酚化合物进行分离。本研究采用超声提取,通过聚酰色谱柱梯度洗脱,得到50%和70%洗脱组分,利用优化后的液相条件对花楸果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对两相体系进行筛选。通过分配系数(K)、分配因子(α)及固定相保留率(S_F)确定最优的两相体系为乙酸乙酯-正丁醇-水3.5:1.5:5(50%组分)和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3:1:3.5(70%组分)。然后对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参数考察,结果显示50%组分和70%组分在进样量150 mg、转速850 r/min、流速2.0 mL/min时分离效果最好。本实验仅通过一步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成功得到了5种多酚化合物,分别为:新绿原酸(30.2 mg)、绿原酸(28.5 mg)、槲皮素-3-O-(6″-α-L-鼠李糖基-4'''-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7.5 mg)、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6.3 mg)和芦丁(9.4mg),且样品纯度都在95%以上。这五种成分中除芦丁外其余四种化合物是首次从百华花楸中分离得到的,其中绿原酸和新绿原酸是同分异构体,而槲皮素-3-O-(6″-α-L-鼠李糖基-4'''-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是首次从花楸属果实中分离鉴定的。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百华花楸果中多酚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为花楸果中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工业生产奠定基础,同时促进其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2.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款冬酮(Tussilagone)为款冬花的活性倍半萜,具有镇咳平喘、抗炎、降脂、抗过敏等药理活性。基于本课题组对款冬酮药代动力学和体内、体外代谢研究,为了使款冬酮的体内过程研究更加全面科学,本文首次开展款冬酮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研究。作为具有相似药理活性的金丝桃苷是一种重要的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氧化、抗过敏、镇痛、保肝、抗肿瘤等功效。本文研究了金丝桃苷与HS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维生素C(VC)存在下对金丝桃苷与HSA相互作用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对其猝灭类型、结合距离(r)、结合位点、结合位点数(n)、结合常数(Ka)及蛋白质的构象变化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助于了解款冬酮、金丝桃苷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为款冬酮、金丝桃苷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更为探索复杂体系内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规律提供参考。本研究应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及分子对接等技术,通过Stern-Volmer方程、双对数方程、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和Van’t Hoff方程研究款冬酮-HSA、金丝桃苷-HSA、金丝桃苷-VC-H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款冬酮、金丝桃苷对HSA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款冬酮通过疏水作用力和氢键而金丝桃苷通过疏水作用力与HSA形成1:1的复合物,且都作用于HSA的Site I。而VC存在下,使金丝桃苷与HSA的作用力类型变为范德华力或氢键。此外VC存在时也会使金丝桃苷与HSA的结合常数降低,即VC与金丝桃苷共存时,VC会降低金丝桃苷与HSA结合的稳定性。款冬酮与HSA的结合距离为2.07 nm,金丝桃苷与HSA的结合距离为2.49 nm,说明款冬酮-HSA、金丝桃苷-HSA之间存在非辐射能力转移。但当VC存在时会使金丝桃苷-HSA的结合距离增大到2.75nm。采用叁维荧光光谱、CD光谱检测结果显示,款冬酮、金丝桃苷诱导H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VC的存在也会进一步使金丝桃苷-HSA体系中HSA的构象发生改变。利用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则从分子水平上获得了款冬酮-HSA、金丝桃苷-HSA、金丝桃苷-VC-HSA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及与HSA的作用位点,并对上述研究提供了佐证。(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郝静凤[4](2017)在《白灵菇中小分子功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灵菇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大型食用药用真菌,目前对它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技术的优化和活性多糖的分析。本课题以白灵菇子实体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小分子功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索。为白灵菇资源深入开发和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按照有机溶剂极性的大小将白灵菇甲醇提取物依次进行萃取,分别得到正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体外化学模拟法的结果显示白灵菇乙酸乙酯萃取物对DPPH、ABTS、O~(2-)和OH四种自由基都具有较强的清除效果,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多种技术结合显色反应从白灵菇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首次分离获得9种化合物单体,通过核磁共振以及质谱技术鉴定1-9分别为:麦角甾醇、尿嘧啶、麦角甾醇-3-O-β-D-葡萄糖苷、啤酒甾醇、脑苷酯B、5’-甲基硫代腺苷、腺嘌呤核苷、尿嘧啶核苷、次黄嘌呤。MTT法的结果表明麦角甾醇、麦角甾醇-3-O-β-D-葡萄糖苷、啤酒甾醇和脑苷酯B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依次是:麦角甾醇﹥脑苷酯B﹥麦角甾醇-3-O-β-D-葡萄糖苷﹥啤酒甾醇,其中250μM的麦角甾醇处理72 h后细胞的生存率仅为21.01%,而化合物2和6-9对MCF-7细胞基本无抑制活性。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到,细胞的荧光强度随麦角甾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甚至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麦角甾醇处理组均出现DNA梯度条带,提示DNA发生有序降解,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细胞MCF-7的凋亡率随麦角甾醇的处理由0.02%显着上升到53.88%,同时G0/G1期的细胞所占比例由98.23%降低为73.85%,而S期的细胞比例由1.76%显着升高到24.39%,说明细胞阻滞发生在S期。实时荧光定量PCR进一步显示麦角甾醇引起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增多、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降低,增加了cyt C的释放,从而激活了caspase-9和caspase-3,引发caspase家族的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综上所述,麦角甾醇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以及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刘如斯[5](2016)在《酸菜发酵液中小分子多肽的提取纯化和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有一种传统的食物:酸菜,它的色泽,味道都被大众所喜爱,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保存时间很长久,由此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原因,特别是,在自家腌渍酸菜的过程当中,其保存的年限可以长达一年半之久。所以,以开发一种天然的防腐剂为目的,做了有关试验确认其抑菌保鲜的成分。本文以酸菜发酵液废液为原料,研究了酸菜发酵液中的各种成分、并介绍了各类防腐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乳酸链球菌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小分子多肽的提取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在试验中对比了乳酸链球菌素和酸菜中的这种物质。经过试验证明,酸菜的天然防腐作用是某种多肽类物质在起作用,所以本文比较了两种不同的盐,采用盐析法提取其中的这种多肽类物质,并进一步的分离纯化,研究它的抑菌特性;得到的成果如下:1.本试验选取了40℃的温度条件,浓缩前后的体积比值为4:1的浓缩比值,来进行梯度浓缩酸菜发酵液。2.在单因素实验中,分别考察了时间、温度、盐浓度对提取量的影响,单因素结果如下,硫酸铵盐:提取时间为2 h、盐浓度为60%,提取温度4℃时分别达到单因素的提取量的最大值,提取量为0.4 g;氯化钠盐:提取时间2.5 h、盐浓度60%、提取温度8℃时分别达到单因素的提取量最大值,提取量为0.31 g。3.经过单因素实验后,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实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如下,硫酸铵盐:提取的时间:1.71 h:提取的盐浓度:49.14%;提取的温度为5.67℃;氯化钠盐:提取的时间:1.85 h;提取的盐浓度:53.8%;提取的温度为7.37℃。4.运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透析袋,透析除盐48 h得到最佳透析液。5.应用柱层析技术,确定了最佳上液量为3 mL,流速为3 mL/min,一共接收80个管为最佳分离纯化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分别出现3个峰值,收集3个峰值左右两管。6.通过聚丙烯酰胺电泳试验,确定该小肽类物质,由3500 Da、 7000 Da以及22000Da叁部分组成。7.经过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肝菌的抑菌试验,该小分子多肽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乳酸链球菌素,对两者的抑菌直径分别是21.2±0.2 mm和18.6±0.2 mm,经过抑菌浓度实验,确认该小肽分子溶液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浓度为8 mg/mL,最佳的抑菌浓度为16 mg/mL 。该小肽分子溶液抑制大肠杆菌的最小浓度为12 mg/mL,最佳的抑菌浓度为16 mg/mL。8.经过胰蛋白酶处理过后,这种酸菜发酵液中的物质失去了抑菌活性,进一步的确认了其蛋白质的性质。(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福利[6](2015)在《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实用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手性药物拆分的主要方法以及药物制备中的常见分离技术,并介绍了迭缩工艺和TRIZ理论在药物工艺开发及优化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通过肉碱、利奈唑胺、麻黄碱、氯霉素、加兰他敏、磷霉素、维生素B6、奥美沙坦酯、卡托普利和牛磺酸等实例,概述了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的实用技术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陈红漫,郭龙伟,章少在,刘姜曼,张海彦[7](2015)在《小分子苦瓜多糖MCPⅡa的纯化及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酶解结合水溶醇沉提取水溶性的苦瓜多糖(Momordica charantia polysaccharide,MCP),经Sevag法除蛋白、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获得活性多糖MCPⅡa。由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检测可知MCPⅡa为均一多糖,平均分子质量为13.0 k D,单糖组分分析显示其单糖组成为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各组分物质的量比为12∶3.05∶19.89∶5.95∶56)。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刚果红实验发现其存在C1、C2、C3、C5连接,在水溶液中具有稳定的β-叁股螺旋构象,扫描电镜下显示其为菱形晶体颗粒。(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黄海红,黄方[8](2014)在《BR-CDEF片段小分子蛋白的纯化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因工程表达技术对实验室已经构建的BR-WT-PMD-19-T/DH5α菌株通过PCR技术扩增出CDEF四个α螺旋小分子片段,同时在片段的两端引入半胱氨酸为后期的单分子实验奠定基础。采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蛋白的方法制备出融合蛋白;再以亲和层析、酶切、凝胶过滤层析等手段得到比较纯净的目的蛋白;最后以荧光光谱仪、圆二色谱仪、紫外可见光谱、单分子荧光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对BR片段小分子蛋白构象进行细致的表征。优化了BR片段小分子蛋白的表达条件,并对酶切条件进行了摸索,将脱盐片段融合蛋白样品交换至Buffer A中,表面活性剂FC-14浓度0.1%,加入终浓度为5 m M DTT,5 m M EDTA(0.5 M,100 u L),PH=7.0,4℃酶切24 h,得到较好的酶切效果。再经过纯化、凝胶层析等手段最终可纯化出BR-CDEF单体。所得单体经CD检测有二级结构,且可被AF488、AF647两种染料成功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叁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发展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7-23)

王丹,周爽,赵云峰,郭振泉,赵美萍[9](2014)在《小分子化合物多克隆抗体纯化方法优化及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多克隆抗体的纯化方法,探讨多克隆抗体纯化的优化方案。方法以丙烯酰胺多克隆抗体为纯化对象,进行抗体浓度、识别特征、亲和常数等对比研究,比较盐析(辛酸-饱和硫酸铵法)、蛋白G亲和纯化、载体蛋白亲和纯化、全抗原亲和纯化4种抗体纯化方法对于小分子多克隆抗体的纯化效果。结果采用的4种方法对于多克隆抗体的纯化效果有一定差异,蛋白G亲和纯化与载体蛋白纯化联合使用的纯化效果较为理想,获得的抗体纯度高、单一识别小分子抗原,且具有最佳的亲和常数。结论通过本文研究,优化的蛋白G亲和纯化与载体蛋白纯化的组合方案提高了多克隆抗体质量,为后续免疫分析方法研究提供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4年03期)

刘进平[10](2014)在《河南华溪蟹小分子功能性金属硫蛋白的分泌表达、纯化及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6-7KD),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MT对维持一些必需金属的体内代谢平衡及抵抗有毒金属毒性、清除自由基有重要意义。近年来,MT和肿瘤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MT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以及化疗耐药,影响治疗和预后。课题组在前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0.30640051)中,不仅系统地研究了河南华溪蟹(Sinopotamon henanense)主要组织中MT的表达情况,MT与重金属蓄积的关系,而且还完成了河南华溪蟹MT cDNA全长序列的克隆。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河南华溪蟹MT基因亚克隆至phoA分泌型表达载体,构建phoA-MT重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低磷酸盐诱导,通过优化培养基,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金属离子诱导浓度实现了河南华溪蟹重组MT小分子功能性蛋白的体外原核表达,并通过Ni亲和层析柱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之后,我们又通过紫外光谱扫描,羟自由基清除等实验对重组蛋白进行了功能鉴定。结果表明phoA-MT分泌型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工程菌经低磷酸盐诱导后重组MT以可溶形式获得表达, Western blot证实表达产物的正确性,SDS-PAGE分析其纯度较高,主要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其分子量分别约为7.5 kD和15 kD,且重组蛋白具有与天然蛋白相似的功能。本论文完成后我们实现了河南华溪蟹小分子功能性金属硫蛋白的体外表达,为课题组下一步河南华溪蟹金属硫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MT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其在环境监测以及医药、保健品和化妆品方面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小分子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首先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红树莓果中的花色苷,主要优化了高速逆流色谱条件,探索出了一种从红树莓中高效快速提取、分离花色苷的方法;其次运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等光谱法以及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法,对人血清白蛋白与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1.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红树莓果中的花色苷花色苷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它具有抗氧化等许多药理作用。红树莓中花色苷含量多,可作为天然色素的植物来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由于花色苷属于离子型化合物,极性较大且极不稳定,因此利用传统分离方法分离花色苷存在许多困难。高速逆流色谱作为一种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手段,其固定相流动相都是液体,无不可逆吸附且减少样品损耗,是分离极性较大的花色苷常用的分离方法。本实验目的在于探索出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红树莓果中高效快速简便分离花色苷的方法,所得研究成果如下:以超声提取法为提取花色苷方法,大孔吸附树脂为纯化方法,建立了一种超声提取法、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法结合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红树莓中叁种花色苷的方法。其中超声提取法中,料液比为1 g:10 mL,提取溶液为浓度为80%(v/v)、pH为2.0的乙醇水溶液,超声提取温度为35°C,超声时间为50min;大孔树脂纯化法中,大孔吸附树脂为AB-8,洗脱液为80%(v/v)乙醇水溶液;最后由优化后的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乙腈-水-叁氟乙酸(5:1:1:4:0.01,v/v)组成的两相溶剂系统用于红树莓果提取物在高速逆流色谱中的分离,进样量为150 mg/15 mL上下相溶剂体系,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主机转速为850 r/min。最终从红树莓果实中成功分离出叁种花色苷:矢车菊素-3-O-β-D-槐糖苷,矢车菊素-3-O-(2''-O-β-D-葡萄糖苷-6''-O-α-L-鼠李糖苷)-β-D-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它们的纯度分别是95.3%,91.3%和99.1%。其中,矢车菊素-3-O-β-D-槐糖苷、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是首次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红树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而矢车菊素-3-O-(2''-O-β-D-葡萄糖苷-6''-O-α-L-鼠李糖苷)-β-D-葡萄糖苷是首次从红树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本实验探索出了一种从红树莓果中分离纯化花色苷的有效方法,本方法可以一次性制备得到大量花色苷纯品,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的优点,为从其他植物中提取分离极性大的离子型化合物如花色苷等提供新思路以及理论依据,并进一步促进了花色苷在食品、化妆品、药品保健品行业的开发应用,为红树莓中花色苷的工业生产奠定基础,增加了花色苷的经济应用价值。2.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本课题组前期对抗癌类药物进行大量查阅、调研,选取了两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阿糖胞苷和儿茶素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利用光谱法以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这两种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模拟药物吸收入血后在人体内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比了在无糖环境下和在正常人血糖浓度下儿茶素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别,探讨正常人血糖环境对于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数据研究得出小分子化合物阿糖胞苷、儿茶素各与HSA相互作用后都使HSA产生了荧光猝灭现象,且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探针实验数据研究得出阿糖胞苷通过HSA的位点I(Site I)与HSA结合,而儿茶素通过HSA的位点II(Site II)与HSA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阿糖胞苷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HSA结合;而无糖环境下的儿茶素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HSA结合,糖环境下的儿茶素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结合。结合距离研究表明HSA与阿糖胞苷的结合发生了从HSA到阿糖胞苷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无糖环境以及糖环境下HSA与儿茶素的结合都发生了从HSA到儿茶素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另外叁维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阿糖胞苷的加入与儿茶素的加入都使H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圆二色谱检测结果表明阿糖胞苷和儿茶素都可以使HSA的二级结构的构象发生变化。分子对接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阿糖胞苷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的Site I位点进行结合,并且首次研究得出HSA上的残基:赖氨酸残基K199,组氨酸残基H242,精氨酸残基R257和丙氨酸残基A291通过氢键与阿糖胞苷结合,而精氨酸残基R222,亮氨酸残基L238和L260,丝氨酸残基S287,丙氨酸残基A261,色氨酸残基W150通过范德华力与阿糖胞苷结合。儿茶素在无糖环境下通过疏水作用力与HSA的Site II位点进行结合,在糖环境下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的Site II位点进行结合,并且首次研究得出无糖环境下HSA上的残基:丙氨酸残基A215,A217,缬氨酸残基V216,Val235,苯丙氨酸残基F223,F221通过疏水作用力与儿茶素结合;糖环境下HSA上的残基:赖氨酸残基K199,色氨酸残基W214,组氨酸H242,丝氨酸残基S220,亮氨酸残基L219,精氨酸残基R222,赖氨酸残基K286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儿茶素结合。本实验另外考察了模拟正常人血糖水平下儿茶素与HSA相互作用情况和无糖环境下儿茶素与HSA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糖环境与无糖环境下儿茶素的加入都会使HSA产生荧光猝灭且猝灭机制都为静态猝灭;而糖环境会引起HSA构象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HSA与儿茶素的相互作用,例如结合作用力、儿茶素-HSA复合物的稳定性随温度变化趋势等方面。本实验通过对比无糖环境以及在正常人血糖环境下儿茶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探讨了人正常血糖环境对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对接下来的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实验有助于了解阿糖胞苷、儿茶素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为阿糖胞苷、儿茶素等小分子化合物在完整的药效研究提供了详细数据,有利于更好地临床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更对其药代动力学及其毒理学、药效学理论意义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分子纯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超,王蓓蕾,王博,王倩倩,柳国艳.从水母刺丝囊分离纯化的一组小分子环肽及其应用[C].第十四届生物毒素毒理学术大会暨第一届生物毒素——从生存适应到转化医学专题学术会议会刊.2019

[2].朱丽君.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红树莓果中的花色苷以及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孙珊珊.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百华花楸中的多酚化合物及几种小分子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9

[4].郝静凤.白灵菇中小分子功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刘如斯.酸菜发酵液中小分子多肽的提取纯化和抑菌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6].张福利.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实用技术及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5

[7].陈红漫,郭龙伟,章少在,刘姜曼,张海彦.小分子苦瓜多糖MCPⅡa的纯化及结构分析[J].食品科学.2015

[8].黄海红,黄方.BR-CDEF片段小分子蛋白的纯化与表征[C].中国化学会第叁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发展论坛论文摘要集.2014

[9].王丹,周爽,赵云峰,郭振泉,赵美萍.小分子化合物多克隆抗体纯化方法优化及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

[10].刘进平.河南华溪蟹小分子功能性金属硫蛋白的分泌表达、纯化及功能鉴定[D].山西大学.2014

标签:;  ;  ;  ;  

小分子纯化论文-王超,王蓓蕾,王博,王倩倩,柳国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