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秆突变体的遗传评价

水稻高秆突变体的遗传评价

论文摘要

以培矮64S和W7两个不育系为母本,h2、h3、h4、h5、h7、h8、151、211、213、216、218和9311共12个高秆突变体为父本,配置的24个杂交种及12个亲本,共计36个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高秆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农艺性状以及杂种的生物学特性、配合力等方面,以期为高秆隐性恢复系的育种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研究表明,11个高秆突变体的株高都较原品种有显著性增加,但不同突变体株高增加的原因不同。根据各高秆突变体的秆型结构,可将11个高秆突变体分为三种类型:上部节间伸长型(h4,211,213,216,218),中部节间伸长型(h2,h3,h5,151)和所有节间伸长型(h7,h8)。此外多数高秆突变体表现出穗增长、叶片变长、穗粒数增加、有效穗减少、千粒重增加。研究表明,各高秆突变体在生长前期植株高度之间的差异较小,随着生长发育,中后期的植株高度都比对照显著增加(除h5外),表现出较好株高生长优势;大多数高秆突变体具有与对照相似的分蘖动态。遗传分析表明,h2、h3、h5、h7、h8和151的高秆为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h4、211、213、216和218的高秆为一对隐性基因所控制。等位性分析表明,211、213、216和218控制株高的隐性高秆基因与培矮64eS(1)中的euil基因等位,而与h4不等位。大多数高秆突变体的杂交稻组合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生长发育特性,但不同时期植株高度差异和分蘖数变化均不同,生长前期的差异较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大,生长后期不同类型的突变体差异又不同,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与原杂交稻相比,不同高秆突变体杂交稻组合产量表现有增有减,取决于杂交稻不同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构成产量因素中的穗粒数都较原杂交稻有所减少;有效穗有增有减,但差异都不显著,多数杂交稻组合的千粒重都增加。多数组合的谷粒变长、变宽,长宽比增加。配合力分析表明,在所考察的株高、穗长、穗颈伸出度、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倒一节、倒二节、倒三节、倒四节、倒五节、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14个性状中,除穗粒数外,多数高秆突变体的一般配合力都大于原品种9311。根据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杂种的表现,这些高秆突变体中的h4和218具有较好的育种利用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水稻高秆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1.2.1 水稻高秆隐性种质的遗传学研究
  • 1.2.2 eui基因的功能表达
  • 1.2.3 e-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研究进展
  • 1.2.4 认识与展望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试验方法
  • 2.2.2 调查记载方法
  • 2.2.3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秆突变体生物学特性
  • 3.1.1 高秆突变体的农艺性状
  • 3.1.2 高秆突变体的株高生长动态
  • 3.1.3 高秆突变体的分集动态
  • 3.1.4 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等位性测验
  • 3.1.5 高秆突变体的产量性状
  • 3.2 高秆突变体杂交稻的生物学特性
  • 3.2.1 高秆突变体杂交稻株高生长动态
  • 3.2.2 高秆突变体杂交稻分蘖动态
  • 3.2.3 高秆突变体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 3.2.4 高秆突变体杂交稻产量构成及谷粒性状
  • 3.3 配合力分析
  • 3.3.1 一般配合力效应(gca)分析
  • 3.3.2 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水稻高秆突变体的遗传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