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全球经济失衡和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陷入了流动性过剩的困境,这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流动性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几年来,流动性过剩问题始终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热点话题,国内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我国经济部门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备加关注,认为其是导致我国潜在通货膨胀?金融风险?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从一般概念上而言,是指商业银行存贷款在数量上的不匹配,即存款额高于贷款额的比例超出了正常范围,从而大量资金沉淀在金融系统内部循环,未能在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造成资金的浪费和银行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存贷比率不断走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高企、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低企、M1与M2缺口持续扩大等。过剩流动性局面的持续对我国经济金融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从微观上缩减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增加了金融机构发生风险的概率;从宏观上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宏观调控陷入了两难境地。我国商业银行过剩流动性的形成既是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的结果,又受到国民经济及商业银行自身的制度性因素影响。从本质上看,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是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是外部输入的流动性与内部产生的流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紧缩货币政策是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化解经济运行过程中累积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由于本文的时效性较强,是在特定经济背景和时期,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完成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在当时确实是我国经济金融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突变,流动性过剩问题暂时可能已不再突出,但这无碍于本文在特定经济时期的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对未来经济走向也有指导和警示作用。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金融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要素价格市场化、货币政策优化、资本市场开放与发展等环境与制度性方面的政策建议,并根据金融形势变化作了相关解释。从长期来看,以上的政策建议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文献综述1.3 本文结构2. 商业银行流动性及其管理理论2.1 商业银行流动性2.1.1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定义2.1.2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2.2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管理理论2.2.1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论的发展2.2.2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的静态衡量2.2.3 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动态管理3.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及不利影响3.1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3.2.1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过剩3.2.2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与社会流动性过剩的比较3.2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3.2.1 存贷比率不断走低3.2.2 超额准备金率持续过高3.2.3 银行间拆借利率与债券回购利率持续过低3.2.4 M1 与M2 的缺口持续扩大3.3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不利影响3.3.1 缩减商业银行盈利空间3.3.2 促使信贷规模过快增长,隐含金融危机3.3.3 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3.3.4 使宏观调控面临两难的抉择4.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与制度因素影响4.1 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与制度因素影响4.1.1 世界性流动性过剩背景4.1.2 利率未充分市场化4.1.3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长期的强制结售汇制度4.1.4 中西部、农村资金不足与银行流动性过剩并存4.1.5 居民投资渠道缺乏4.2 银行体系内部环境与制度因素影响4.2.1 资本充足率改革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4.2.2 不良贷款的大量剥离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4.2.3 结算制度变化削弱了现金对存差的抑制作用4.2.4 信贷规模的严格控制导致流动性供给过剩5. 解决对策与建议5.1 金融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5.2 货币政策的操作调整5.3 商业银行贷款优化、存款分流和资本市场发展5.3.1 商业银行逐步优化其贷款政策5.3.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3.3 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实现金融创新6. 结束语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及科研情况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流动性过剩论文; 环境论文; 制度论文; 原因论文; 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