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题材电影论文-陆晓双

藏族题材电影论文-陆晓双

导读:本文包含了藏族题材电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藏族题材电影,民族文化,传播效果

藏族题材电影论文文献综述

陆晓双[1](2019)在《藏族题材电影在藏族地区传播效果调查研究——以阿坝州红原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作为少数民族电影领头羊的藏族题材电影也在发展中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影视作品是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渠道。本文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为调查基地,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探析藏族题材电影在藏区的传播效果。(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19期)

范小娟[2](2019)在《影响的焦虑——张杨藏族题材电影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题材电影属于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代导演张杨,从都市题材转向了藏族题材电影。运用西方着名文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观点分析,张杨遭遇了强烈的"影响的焦虑",一是来自非藏族导演的巨大压力,二是来自"母语电影"的强势影响。一方面,张杨力图以"他者"视角的自觉隐匿、"内向化"叙述、朝圣与救赎的宗教题材超越以往非藏族导演的创作;另一方面,张杨试图对藏族"母语电影"有所突破,他将纪录片与剧情片相结合,并融入了多种类型元素,以此探索民族题材电影商业化的现实策略。(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10期)

秦宗鹏,刘军[3](2019)在《从民族寓言到个体情感——从万玛才旦到松太加谈藏族题材电影的民族化叙事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摆脱藏族题材电影的"他者"叙事,寻回藏族的文化主体性,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松太加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民族化叙事路径。万玛才旦以一种强烈的族群意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书写着现代化冲击下的传统藏族文化身份的失落和重构;松太加则以一种开放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藏族智慧,诉说着特定情感困境下,个体及个体间的心灵救赎。从万玛才旦到松太加的不同创作倾向,再到2018年藏族导演们向"个体情感"的集体靠拢,显示出当下藏族题材影片从"民族寓言"到"个体情感"的叙事转向。(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2期)

侯倩[4](2019)在《新世纪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发展趋势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国家正式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四十叁条特别提出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鼓励和支持。众所周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发展历史中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文化价值和艺术贡献。其中,藏族题材电影在创作数量和艺术质量方面均令人瞩目。本文研究对象为新世纪以来藏族题材电影,这些影片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品质和对电影艺术的探索精神,成为我国当代电影文化和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本文正是以新世纪以来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趋势为研究命题的。本文研究基于历史的分析和梳理,从两个大的方面总结和阐释新世纪以来藏族题材电影发展的趋势。第一章藏族题材电影发展历史。主要梳理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世纪以来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概况,旨在为第二章和第叁章的阐释提供历史视野。当下的趋势与特征只有放在历史的进程中才能获得更为客观和准确的对照和解释。第二章和第叁章从语言文化和媒介艺术两个大的方面分析创作趋势和特征。首先,藏语电影的出现和发展(第二章)。藏语电影首次以藏语为影片对白,在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层面具有更为直接的自我表达的意义。相比侧重国家话语建构或“他者”化想象的文化视角,藏语电影的民族文化自我表述成为藏族题材电影发展的新趋势。其次,新世纪藏族题材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的探索和形成(第叁章)。新世纪藏族题材电影在电影艺术方面的探索引发国内外观众和研究者的认可和关注,主要体现为叙事和影像在真实性方面的追求,并呈现出明显的艺术电影的特质。这一趋势的意义既在于对电影媒介和艺术本身的探索,也对文化艺术的民族表达有启发性。对新世纪以来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把握,在少数民族电影发展、中国电影发展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政治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刘晶[5](2019)在《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初探——以张杨、陆川、万玛才旦导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题材电影乃至少数民族电影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已在少数民族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梳理现代藏族题材电影,作品视听语言风格和叙事产生了不小的变化:镜头从民族特有景观转向了人物,风格更偏向纪录片式的悠远沉稳,处理上也更加细腻;叙事角度也从过去宏大集体叙事过度到现在个人主观叙事方式。(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04期)

彭绍杰[6](2018)在《探索藏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手段及叙事风格——以《静静的嘛呢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题材电影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中一个独特的部分,为我们呈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静静的嘛呢石》为代表的电影有其独特的风格,其中所使用的电影手法及蕴含的藏族文化,还有关于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方式,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与思考。本文主要从背景、人物塑造、叙事风格等出发剖析此部作品,结合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从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方面展开论述,总结此部电影的艺术手段及叙事风格,从而进一步对藏族题材电影进行深入探索。(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0期)

李玲[7](2018)在《以2017年中国院线上映的藏族题材电影为例浅析藏族题材电影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所有民族中,藏族以其具有的最强烈的"视觉奇观"和"文化内涵"逐渐被创作者们记录下来。自从2016年末万玛才旦导演的《塔洛》在院线上映并被普通受众所接受后,2017年,在院线上映的有关藏族题材的电影也纷纷受到受众的追捧。该文章主要从藏族题材电影越来越受关注的原因,其现状以及该题材电影的发展叁个方面进行浅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4期)

蒋东升[8](2018)在《新世纪以来中国藏族题材电影叙事范式变奏》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前,中国藏族题材电影几乎处于由非藏族导演独霸的褊狭局面。令人质疑的是,他者视角能否真切、平等、深入地切入藏族生活,反映藏族文化,体现藏族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令人欣喜的是,新世纪以来,以万玛才旦为代表的一批藏族导演的陆续加入,给藏族题材电影创作带来一股清流,一改以往藏族题材电影的叙事范式。主题上由国家意志的宏大叙事走向个体生命的小叙事,影像上由景观化叙事逐渐走向反景观化叙事,风格上由"汉"味逐渐走向"藏"味。(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8年12期)

赵明远[9](2018)在《浅谈国内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藏族题材电影作为民族电影的分支,也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电影发展浪潮中的一环,呈现出与主流电影文化既有密切关联又富于独特个性的复杂形态。本文将藏族题材电影分"十七年"时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以来四个阶段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风格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8年06期)

林柳[10](2018)在《话语的嬗变: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话语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题材电影是我国电影中极其具有特色和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其特殊性决定了它对主流话语的建构意义重大。本文将藏族题材电影定义为:取材于藏族地区,反映藏民族文化、生活和历史的故事片。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的71部藏族题材电影为研究样本,根据话语变化和社会语境对其进行分期,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市场化时期和新世纪时期。通过对不同阶段的文本的历时和共时比较研究,揭示出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嬗变的路径及语境,并探求其发展规律。总体而言,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主题呈现从宏大主题向微观化主题的变迁,从狭隘单一主题向国际化多样主题的变迁,民族团结主题以互文方式贯穿始终的变化特征,主题的互文性揭示出藏族题材电影创作的底线。叙事风格则经历了模式化叙事--探索性叙事--陌生化叙事--民族话语叙事的变化。话语主题和叙事风格的变化与中国社会变迁语境密切相关。从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角度来看,我国藏族题材电影仍存在众多问题:简单的阶级斗争观、唯市场论和商业观、狭隘民族话语叙事观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话语建构有了新要求、新机遇和新环境。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建构有了新方向:话语主题上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话语、主旋律话语、对外开放话语和藏族文化传承话语;话语表现建构上采用接近性表现手法超越文化折扣,采用陌生化表现手法趋向文化增益,采用民族话语叙事传承优秀文化,采用国际化叙事接轨国际最新技术潮流。如此,我国藏族题材电影才能适应时代和国家需要,迎来崭新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5-14)

藏族题材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藏族题材电影属于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代导演张杨,从都市题材转向了藏族题材电影。运用西方着名文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观点分析,张杨遭遇了强烈的"影响的焦虑",一是来自非藏族导演的巨大压力,二是来自"母语电影"的强势影响。一方面,张杨力图以"他者"视角的自觉隐匿、"内向化"叙述、朝圣与救赎的宗教题材超越以往非藏族导演的创作;另一方面,张杨试图对藏族"母语电影"有所突破,他将纪录片与剧情片相结合,并融入了多种类型元素,以此探索民族题材电影商业化的现实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藏族题材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1].陆晓双.藏族题材电影在藏族地区传播效果调查研究——以阿坝州红原县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

[2].范小娟.影响的焦虑——张杨藏族题材电影解析[J].当代电影.2019

[3].秦宗鹏,刘军.从民族寓言到个体情感——从万玛才旦到松太加谈藏族题材电影的民族化叙事转向[J].电影新作.2019

[4].侯倩.新世纪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发展趋势及特征[D].兰州大学.2019

[5].刘晶.当代藏族题材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初探——以张杨、陆川、万玛才旦导演为例[J].科技传播.2019

[6].彭绍杰.探索藏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手段及叙事风格——以《静静的嘛呢石》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

[7].李玲.以2017年中国院线上映的藏族题材电影为例浅析藏族题材电影的现状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8

[8].蒋东升.新世纪以来中国藏族题材电影叙事范式变奏[J].电影文学.2018

[9].赵明远.浅谈国内藏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J].中国民族博览.2018

[10].林柳.话语的嬗变: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话语分析与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标签:;  ;  ;  

藏族题材电影论文-陆晓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