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论文摘要

印染废水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方法难以达标排放。通过分析印染废水水质特点和浙江省某污水处理厂实际废水处理技术路线,提出了利用“强化混凝沉淀—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这一技术路线处理该种废水的方案。本文采用强化混凝沉淀—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沉淀—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强化混凝沉淀池平均COD、BOD、SS以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5%、16.6%、61%、40%,进水B/C大约维持在0.29,出水B/C平均值为0.44,废水的生化性能有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分阶段多级厌氧反应器在不调节进水pH条件下,平均COD、BOD、SS以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4.6%、3.8%、10%、25%,B/C提高到平均值0.52,最高时可达0.74,生化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有利于后续好氧生物处理。交叉流好氧反应器进水COD变化范围为655~1023m/L,出水COD变化范围为79~191mg/L, COD去除率平均值为81.6%,出水COD大于100m/L是因为污泥负荷较高,污泥浓度较低的缘故,适当控制HRT或污泥浓度,出水是可以小于100m/L的;进水BOD多在311~636mg/L之间,出水BOD小于15mg/L, BOD去除率平均值为97.3%;此外,对TN、TP、NH4+-N、SS及色度也有较好的去除,去除率分别可达80%、63%、90%、67%、64.5%,以上数据说明出水可以达标排放。以国际水质污染与控制协会IWA推出的厌氧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DM1)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分阶段多级厌氧反应池处理印染废水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处理印染废水的设计、优化运行、出水水质预测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ADM1的模拟结果表明:分阶段多级厌氧反应池第一格室出水COD浓度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大的差距,相对偏差为-16.2%~25.2%,而第三格室、第五格室和第七格室出水COD模拟效果较好,相对偏差分别为-7.7%~20.0%,-6.4%~20.3%,-7.2%~18.6%。另外,该模型也表现出对VFA、MLVSS和pH有较好的模拟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印染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质
  • 1.2.1 印染废水的来源
  • 1.2.2 印染废水的水质
  • 1.3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物理处理法
  • 1.3.2 化学处理法
  • 1.3.3 生物处理法
  • 1.4 污水处理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 1.4.1 好氧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 1.4.2 厌氧消化数学模型
  • 1.4.3 污水处理数学模型存在的问题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用水来源及水质
  • 2.2 中试试验流程
  • 2.3 主要分析项目及方法
  • 2.3.1 主要分析项目
  • 2.3.2 液相末端发酵产物的分析
  • 2.4 运行参数调控
  • 2.4.1 温度
  • 2.4.2 营养物质
  • 2.4.3 微量元素
  • 2.4.4 污泥负荷
  • 2.5 污泥的接种、培养与驯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印染废水中试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 3.1 强化混凝沉淀池去除效果
  • 3.2 强化厌氧水解酸化去除效果
  • 3.2.1 pH的变化情况
  • 3.2.2 COD的去除情况
  • 3.2.3 BOD的去除情况
  • 3.2.4 B/C的变化情况
  • 3.2.5 挥发酸(VFA)的变化情况
  • 3.2.6 污泥浓度及污泥活性的变化情况
  • 3.2.7 色度及SS的去除情况
  • 3.3 交叉流好氧强化反应池去除效果
  • 3.3.1 COD的去除情况
  • 3.3.2 BOD的去除情况
  • 3.3.3 B/C的去除情况
  • 3.3.4 TN、TP及氨氮的去除效果
  • 3.3.5 色度及悬浮物SS的去除情况
  • 3.3.6 污泥浓度与污泥活性的变化情况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ADM1的ABR数学模型的建立
  • 4.1 模型假设及底物降解过程
  • 4.2 ABR系统中不同条件下各个组分预测方程的建立
  • 4.3 模型参数确定
  • 4.4 模型求解
  • 4.5 基于ADM的ABR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厌氧-好氧反应器处理选矿废水的挂膜实验[J]. 科技导报 2011(27)
    • [2].多次回流条件下间歇厌氧/好氧反应器的低碳脱氮[J]. 中国给水排水 2014(15)
    • [3].气浮-复合好氧反应器-BAF处理屠宰废水[J]. 环境工程 2011(01)
    • [4].IC+复合好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J]. 环保科技 2009(04)
    • [5].4次回流条件下间歇厌氧-好氧反应器的脱氮机理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5(01)
    • [6].ABR+复合好氧反应器+BAF处理中药废水[J]. 环境工程 2010(01)
    • [7].回流次数对间歇厌氧-好氧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15(03)
    • [8].生物膜法A~2/O~2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好氧反应器工艺特性[J]. 工业水处理 2008(01)
    • [9].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危害及治理技术选择[J]. 河南科技 2014(22)
    • [10].厌氧污泥接种好氧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启动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1].C-MBR污水处理系统在海上气田处理终端的应用[J]. 当代化工研究 2018(02)
    • [12].氨基酸废水生物处理工程实例[J]. 现代化工 2019(02)
    • [13].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对明胶废水的预处理效果[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7(05)
    • [14].温度和DO对MBBR系统硝化和反硝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2)
    • [15].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厌氧设施[J]. 中国科技信息 2014(23)
    • [16].山梨酸生产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09(07)
    • [17].高效好氧生物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设计案例[J]. 安徽化工 2016(06)
    • [18].MIC+HTO工艺处理高甲醇含量废水工程实例[J]. 水处理技术 2017(06)
    • [19].利用PCR-DGGE技术鉴定硝基甲苯类物质降解菌株[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1(01)
    • [20].垃圾渗沥液处理优化组合工艺[J]. 环境卫生工程 2008(06)
    • [21].生物强化处理焦化废水效率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6(03)
    • [22].ABR-好氧复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条件优化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5(02)
    • [23].聚甲醛装置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技术改进[J]. 河南化工 2020(04)
    • [24].ABS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05)
    • [25].FeSO_4对A—O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10(01)
    • [26].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 环境科学文摘 2008(04)
    • [27].IC厌氧反应器+SBAR好氧反应器工艺针对白酒酿造废水处理工艺中试试验运行报告[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8].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全程硝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01)

    标签:;  ;  ;  ;  ;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