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泽军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五境乡小学674405
【摘要】新课改以来,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向愉悦和谐的方向发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打造学生心中理想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收获知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愉快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67-01
前言:实验证明,人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大脑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才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显现诱发知识。这就说明情绪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设计课堂计划,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语文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为愉快课堂打基础。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愉快,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吸收语文知识,是每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心愿。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打造一个全新的愉快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不能缺少深层次的内涵,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但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主能力和自我约束力不强。为了增加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让学生乐学、善学。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小学阶段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相对比较轻松,但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后劲往往不足,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单一学习模式中,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新鲜感,没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改变授课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二、创设趣味情境,烘托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动作、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情境趣味化、新颖化,以此来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的参与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的高效率。比如《雷雨》一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看教材的第一幅插图,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淅沥沥的雨声和轰隆隆的雷声,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体会雷雨前和雷雨中的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想深入研究自然界秘密的欲望,然后,让学生想象:“你眼中的雷雨天是什么样的?”、“与课文描写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提升学生的理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雷雨天的情境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语文教学高效。
三、角色扮演,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新课程的实施明确课堂氛围的重要性,而语文教学的角色扮演是极为符合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于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提高教学成效。比如,《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阅读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的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再现曹冲称象的经过,让学生分析人物特点以及个性,表现出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趣味横生、惟妙惟肖的表演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氛围异常热烈,同学们还提出来很多称象的办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快乐教学。
只有和谐轻松的教学才能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师生关系也是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教师是学生与教材的纽带,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语文学习,放下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互动,和学生以朋友的感觉相处,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就会毫无顾忌的提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会第一个向教师倾诉求助,便于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语文课堂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愉快的接受语文知识,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结束语:小学生年龄尚小,我们要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实施语文教育,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并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受益,利于未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燕.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5):126.
[2]周小卉,李先锋.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语文课堂整合问题及其对策—以小学为例[J].教育进展,2017,7(4):155-161.
[3]李家国,高秋芬.浅谈如何营造轻松活跃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