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重建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马艳
导师: 李正奎
关键词: 孝道,孝文化,演进,重建
文献来源: 延边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孝作为道德规范,不仅具有无形的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而且具有社会批判与建设的力量,它可使家庭和谐、社会祥和、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长期以来,中国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环境制约和牵引着孝文化的发展、演进。孝的内涵从祖灵崇拜演进到家庭伦理;再由家庭伦理意义泛化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经济基础的变化是孝文化内涵演进的根本原因;政治制度的影响是其演进的重要原因;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是其演进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孝文化内涵的演进具有地位起伏大;泛化和异化严重等特点。孝文化演进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近现代史上,对孝文化激烈的思想批判和审慎地学术辨识并存的局面表明,孝文化进入了重识再造的新阶段。这是孝文化凤凰涅盘,走向新生的开始。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在老龄化时代到来,家庭伦理关系不尽和谐的今天,我们必须古为今用,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并结合新的时代精神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孝道。重建新型孝道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等。新型孝道的内核是爱与敬。敬与爱、平等、共享、和谐四个方面共同构成孝道文化的新理念。新型孝道的基本内容要体现出义务平等性;注重感情性;高度自律性和双方互益性等新的时代精神。重建新型孝道对于培养人道意识和感恩意识、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营造家庭生活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本文结构
1.3 国内研究状况及本课题新意
第二章 孝的产生及其内涵
2.1 孝的起源和产生条件
2.1.1 孝的起源
2.1.2 孝的产生条件
2.2 孝、孝道及孝文化
第三章 孝文化的历史演进
3.1 孝文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3.1.1 孝观念的形成及完善—先秦时期
3.1.2 孝文化的大发展—秦汉至明清时期
3.1.3 对孝的批判与弘扬并存—近现代
3.2 孝文化演进的原因分析
3.2.1 孝文化演进的经济根源
3.2.2 孝文化演进的文化根基
3.2.3 孝文化演进的政治根源
3.2.4 孝文化的教化传承
3.3 孝文化的评价
3.3.1 原初含义的人伦宗教性
3.3.2 进步性和人民性
3.3.3 封建性和反动性
第四章 当代孝的困惑及其原因
4.1 当代孝的困惑
4.1.1 孝之传统观念与现时代精神的矛盾冲突
4.1.2 代际间新的不公平
4.2 产生困惑的原因
4.2.1 社会经济原因
4.2.2 历史批判和“左”的思想影响
4.2.3 市场经济的影响
4.2.4 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4.2.5 教育的缺失
第五章 重建新型孝道
5.1 重建新型孝道的必要性
5.1.1 重建新型孝道是时代的需要
5.1.2 重建新型孝道有助于培养人道意识和感恩意识
5.1.3 重建新型孝道有助于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5.1.4 重建新型孝道有助于社会安定和和谐发展
5.2 汲取精华,重建孝道
5.2.1 构建新型孝道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5.2.2 新型孝道的内核及基本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2
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与当代新孝道的构建[D]. 李静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 [2].《红楼梦》家庭伦理观研究[D]. 易蕾.重庆师范大学2018
- [3].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探析[D]. 刘洁莹.四川师范大学2018
- [4].华文教材《中文》《汉语》中的家庭伦理呈现研究[D]. 谭娟.华侨大学2017
- [5].儒家家庭伦理观及其叙事研究[D]. 王彬.西北大学2018
- [6].儒家与伊斯兰家庭伦理思想之对比研究[D]. 李婉.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 [7].《曾国藩家书》家庭伦理思想及现代价值研究[D]. 史昱坤.新疆师范大学2017
- [8].村校消失后家庭伦理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 龚翠翠.浙江师范大学2015
- [9].孔子的家庭伦理观研究[D]. 陈京华.湖南科技大学2013
- [10].韦政通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 刘春蕊.苏州科技学院2014
相关论文
- [1].传统孝道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D]. 林园茜.福建师范大学2006
- [2].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 刘怡然.南京师范大学2007
- [3].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转型[D]. 路丙辉.安徽师范大学2005
- [4].论农村新型孝文化及其构建[D]. 潘剑锋.华中师范大学2005
- [5].传统孝文化对当前城市养老的意义及其重构[D]. 陈桂香.西南交通大学2005
- [6].传统孝观念及其现代意义评析[D]. 郭秀娟.山东师范大学2005
- [7].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 肖龙航.曲阜师范大学2006
- [8].“孝”与代际和谐[D]. 佟敏育.河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