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逃亡犯罪研究

秦汉逃亡犯罪研究

论文题目: 秦汉逃亡犯罪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史

作者: 张功

导师: 宋杰

关键词: 犯罪,逃亡,预防,控制,惩治

文献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逃亡犯罪,是指社会成员没有得到政府许可,没有取得合法手续而私自离开户籍所在地迁徙他乡,违反了秦汉国家户籍和关津管理制度的犯罪行为。本文共六章,从秦汉逃亡犯罪的类型、原因、政府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制度、措施、影响等方面考察了秦汉时期的逃亡犯罪现象。 秦汉逃亡犯罪按照主体和原因的不同,分为政治犯罪逃亡、刑事犯罪逃亡、军事犯罪逃亡、民众流亡四大类。政治犯罪逃亡是政治人物因为政治原因而逃亡,主要有六国残余、儒生、方士、反秦志士的逃亡,汉初敌对集团残余人物、诸侯王属官的逃亡,以及汉代重大政治事件引起的的逃亡,还有其他政治原因引起的逃亡。刑事犯罪逃亡是各种人物因为犯罪而亡命他乡,分为“恶少年”、豪侠、政府官员、盗贼犯罪逃亡,复仇杀人而逃亡,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刑事犯罪逃亡。秦汉军事犯罪逃亡主要有楚汉战争时期、两汉之际和汉匈战争过程中的军事逃亡。上述三类属于犯罪者为了躲避惩罚而逃亡,即“罪人亡”。民众流亡则是普通民众在没有犯罪的前提下,因为各种原因而脱籍亡命。秦汉之际、两汉之际、东汉末年的大规模民众流亡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秦汉之际大多以个体家庭为单位流亡他乡,两汉之际出现以宗族为主体逃入营堡避难的短距离逃亡,东汉末年则以大规模的宗族集团为单位亡命他乡。各种人物在逃亡后或者隐匿民间求生,或者亡入山林川泽为盗。 引起大规模逃亡犯罪出现的表层原因有土地兼并、苛捐杂税、自然灾害、吏治腐败、战乱侵扰等等:而深层原因则在于社会劳动方式从村社集体耕作变为小农独立耕作、基层经济组织由宗族为单位变为小家庭独立生产、政治制度由封建官僚代替世卿世禄等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政权是预防和控制逃亡犯罪的物质基础,秦汉时期的分封制和郡县关系的变化也影响到国家对逃亡犯罪的控制和预防。乡里制度和关津制度是秦汉政府预防和控制逃亡犯罪的基础。 在逃亡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上,秦朝以严厉镇压为主,汉代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实行大赦、假民公田、减租赋、赐爵、赐钱帛牛酒、赈贷迁徙等,这些措施在预防和减少逃亡犯罪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秦汉法律对逃亡的惩治有严密的规定,根据逃亡者是否有其他犯罪,逃亡时间长短施以不同的惩罚。地方相关官吏负有抓捕逃亡者的责任,遇到大规模逃亡出现时朝廷还会派出专门使者主持抓捕。各级官吏经常用占卜的方式来确定逃亡者的相关情况。秦汉时期还存在对逃亡者的赎罪规定。秦汉时期的逃亡现象影响到了社会政治格局的变迁、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秦汉时期政府预防和控制逃亡犯罪的政策、措施一直影响到整个封建社会。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秦汉逃亡研究的学术回顾及研究方法

三、先秦逃亡回顾

(一) 商周时期的逃亡

(二) 春秋时期的逃亡

(三) 战国时期的逃亡

第一章 秦汉逃亡犯罪类型

第一节 政治犯罪逃亡

一、秦朝政治犯罪逃亡

二、汉代政治犯罪逃亡

第二节 刑事犯罪逃亡

一、“恶少年”、豪侠犯罪逃亡

二、政府官员犯罪逃亡

三、盗贼犯罪逃亡

四、民众犯罪逃亡

第三节 军事犯罪逃亡

一、国内战争时期的军事犯罪逃亡

二、汉匈战争中的军事犯罪逃亡

第四节 秦汉时期的灾民流亡

一、流民特征

二、秦汉时期流民逃亡概况

第五节 战乱时期灾民流亡特点

一、秦汉之际——亡入山林川泽求生

二、两汉之际——逃入营堡躲避战争

三、东汉末年——以宗族集团的形式逃亡

第六节 逃亡犯罪人员的活动

一、隐匿民间求生

二、进入山林川泽为盗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秦汉逃亡犯罪原因

第一节 秦汉逃亡犯罪的表层原因

一、土地兼并

二、苛捐杂税

三、吏治腐败

四、自然灾害

五、战乱侵扰、徭役逼迫

第二节 秦汉逃亡犯罪的深层原因

一、社会劳动方式的变化——集体耕作到小农独立耕作

二、社会基层经济组织的变化——宗法宗族到编户齐民

三、政治管理体制的变化——分封制到郡县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秦汉政治制度与逃亡犯罪控制

第一节 秦汉政治体制与逃亡犯罪控制

一、西汉初期郡国并行体制对逃亡犯罪控制的影响

二、秦汉郡县关系变化与逃亡犯罪控制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乡里管理与逃亡犯罪控制

一、秦朝乡里管理

二、汉代乡里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

三、秦汉乡里治安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节 秦汉关津制度与逃亡犯罪控制

一、关津设置

二、关津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三、秦汉时期的通关规定

四、对违反关津管理规定的制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秦汉政府对逃亡犯罪的预防措施

第一节 赦免与逃亡犯罪预防

一、赦免原因

二、赦免类型

三、赦免在预防逃亡犯罪中的作用

第二节 汉代假民公田与逃亡犯罪预防

一、两汉假民公田的相关记载

二、假民公田经营在预防贫民逃亡中的作用

第三节 减租赋、赐爵、赐钱帛牛酒与逃亡犯罪预防

一、减租赋与逃亡犯罪预防

二、赐民爵与逃亡犯罪预防

三、赐钱帛牛酒与逃亡犯罪预防

第四节 汉代赈贷迁徙与逃亡犯罪预防

一、两汉赈贷与逃亡犯罪预防

二、迁徙灾民与逃亡犯罪预防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秦汉政府对逃亡犯罪的惩治规定

第一节 惩治逃亡犯罪的相关规定

一、对逃亡犯罪的管理规定

二、负责抓捕逃亡者的有关官员

第二节 对逃亡犯罪者的抓捕

一、占卜在追捕逃犯中的作用

二、悬赏抓捕逃亡者

三、朝廷诏书名捕逃亡者

四、地方名捕逃亡者

第三节 秦汉逃亡犯罪的赎免

一、秦的逃亡犯罪赎免

二、汉初的逃亡犯罪赎免

三、武帝以后的逃亡犯罪赎免

四、东汉时期的逃亡犯罪赎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秦汉逃亡犯罪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节 秦汉逃亡犯罪的特点

一、逃亡原因复杂化

二、逃亡主体多样化、结果简单化

三、逃亡规模扩大化

第二节 秦汉逃亡犯罪的影响

一、逃亡犯罪与秦汉政治格局变迁

二、逃亡犯罪与匈奴社会发展

三、逃亡犯罪与地区经济发展

本文小结

参考书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11-06

参考文献

  • [1].秦汉时期的舆论及其社会影响[D]. 赵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2].秦汉政治与儒生[D]. 余全介.浙江大学2005
  • [3].秦汉之际纵横策士考论[D]. 李艳华.西北师范大学2007
  • [4].秦汉郡县属吏研究[D]. 王俊梅.中国人民大学2008
  • [5].秦汉律令学[D]. 于凌.东北师范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秦汉豪强地主犯罪问题研究[D]. 刘洋.首都师范大学2009
  • [2].秦汉时期的舆论及其社会影响[D]. 赵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3].秦汉军队后勤保障问题研究[D]. 上官绪智.华中师范大学2004
  • [4].秦汉社会防灾减灾制度研究[D]. 段伟.首都师范大学2005
  • [5].秦汉小农与小农经济[D]. 于琨奇.北京师范大学1988
  • [6].秦汉郡县属吏研究[D]. 王俊梅.中国人民大学2008

标签:;  ;  ;  ;  ;  

秦汉逃亡犯罪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