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和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吉林省蝙蝠科3种蝙蝠即绯鼠耳蝠(Myotis.formosus walasei)、伊氏鼠耳蝠(Myotis ikonnikovi)和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进行了核型、G-带带型和C-带带型分析。G-带采用Seabright的方法略作修改,C-带采用Sumner的方法略作修改。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种蝙蝠中绯鼠耳蝠和伊氏鼠耳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绯鼠耳蝠和伊氏鼠耳蝠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臂数均相同,即2n=44,N.F.=50,具有鼠耳蝠属规范的三个特征:第一,所有的种都具有44条染色体;第二,几乎所有种都是具有3对大型和1对中小型M型近中着丝粒或中着丝粒双臂染色体,且N.F=50;第三,所有种的性染色体的X染色体为M型近中着丝粒或中着丝粒双臂染色体,Y染色体为T型端着丝粒染色体。普通长翼蝠的核型与谷晓明等报道的普通长翼蝠核型基本一致,即2n=46,N.F=50,并且常染色体的臂数与鼠耳蝠属的相同。②三种蝙蝠的G-带核型在国内均未见报道。绯鼠耳蝠与伊氏鼠耳蝠的G-带核型基本相同,并且与Bickham的鼠耳蝠属的G-带模式核型也基本相同,说明了鼠耳蝠属的动物在染色体上具有相当稳定性和保守性。普通长翼蝠和2种鼠耳蝠的大部分染色体的G-带有很明显的同源性,即鼠耳蝠染色体中的第1、3、4、5、19、20、21和X号染色体分别与长翼蝠染色体中的第1、2、4、3、20、21、22和X号染色体同源。③三种蝙蝠的C-带核型在国内也均未见报道。绯鼠耳蝠和伊氏鼠耳蝠的着丝粒带基本相同,但绯鼠耳蝠的C-带中第1、2、3、4、9、11、14号染色体及第13号染色体长臂有端带,第4、14号染色体有插入带,第19-21号染色体似乎异染色质化。普通长翼蝠C-带核型中,除第21、22号染色体几乎完全异染色质化外,其他的染色体与伊氏鼠耳蝠C-带带型类似——所有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具有一个清晰的着丝粒区C-带。④通过三种蝙蝠的核型、G-带带型和C-带带型分析讨论了鼠耳蝠属和长翼蝠属间的进化关系,即长翼蝠属的核型进化机制可能是鼠耳蝠属的罗伯逊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