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电脑怠工行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如影随形。国外有学者曾经指出电脑怠工行为不过是二十世纪生产线上员工的“磨洋工”行为在新技术下的看似新鲜的表现形式。但是,相较于传统的怠工行为,电脑怠工行为表现具有更大的隐蔽性。Websense网站关于员工上班时间网络行为的调查(2005-2006)结果同样也指出,电脑怠工行为目前已经成为员工工作分心的主要形式。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对于电脑怠工行为的动机分析以及对电脑怠工行为的管理控制方面,而国内对电脑怠工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在对员工电脑怠工行为、员工个人绩效的相关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述评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中国背景下组织中员工的电脑怠工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与员工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实践中对电脑怠工行为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本文的结论部分验证了研究提出的假设。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在中国背景下,员工的电脑怠工行为具有普遍存在性;员工的电脑怠工行为具体表现为利己行为、放松行为和随机行为三个特征维度;(2)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员工所在的组织性质、工作年限以及组织中所处的职务层级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到员工电脑怠工行为的发生频率;(3)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电脑怠工行为的各个维度对员工个人绩效的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和创新绩效四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电脑怠工行为中的放松行为对任务绩效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同时对个人绩效中的人际促进和创新绩效两个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私己行为对任务绩效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人际促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创新绩效存在着一定的正向影响;随机行为对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和创新绩效均存在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电脑怠工行为的三个特征维度对员工个人绩效的工作奉献维度的显著性负向影响未能得到验证。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基于研究分析结论探讨了组织如何有效管理员工电脑怠工行为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