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安徽省蚌埠地区的五河-凤阳一带,地质构造上位于中国东部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及其西部,属于华北地台东南缘蚌埠台隆和五河台坳邻接区域,被认为是与胶东半岛北部相对应的华北地台内部地质构造单元(蚌埠-栖霞复背斜),现今构造格局系郯庐断裂大规模左行位移的结果。有学者研究认为,蚌埠隆起一带的金矿是胶东招掖金矿带在郯庐断裂以西的延伸。区内构造变形及岩浆活动比较强烈,韧性及脆-韧性剪切带发育,金、银等矿化普遍,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现今蚌埠地区发现众多金、银、金银铅锌多金属等矿区、矿点,矿床规模都不大,以小型为主。受限于对本地区勘查程度的不足,对本地区矿床成因等认识也相对不足,限制了本地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本次研究工作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的矿区调查以及实验测试分析工作,认清了本地区的成矿条件,对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也有了新的认识。蚌埠地区金矿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矿体产于近南北向的韧脆性剪切带(断裂)中。本地区现有主要金矿点均分布在东西向褶皱与郯庐断裂带交接的部位及附近。蚌埠地区广泛发育韧(脆)性剪切带,带内发育各类构造岩,糜棱岩多为变晶糜棱岩系列,经历后期构造叠加变形。韧性剪切带变形环境的分析显示,韧性剪切带的形成环境与通过流体包裹体获得的成矿温压条件差别较大,所以蚌埠地区的矿床应为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韧性变形期并无金的成矿作用。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显示,矿床成矿物质具壳幔混源的特征,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和变质水,可能也混有大气降水。含金石英脉流体包裹体以富含CO2,盐度较低为主要特点,成矿期温度为329-345℃,压力150-180MPa。对比分析同属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单元的胶东、小秦岭金矿区,认为蚌埠地区金矿应属中生代造山型金矿,是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与同时期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壳幔相互作用,岩浆活动以及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蚌埠地区花鼓灯传承与发展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 2014(06)
- [2].蚌埠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可行性研究[J]. 安徽电力 2017(02)
- [3].蚌埠地区22例甲型H1N1流感防治临床分析[J]. 淮海医药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