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视觉艺术新探

张爱玲小说视觉艺术新探

论文题目: 张爱玲小说视觉艺术新探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王雪媛

导师: 魏韶华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视觉艺术,空间叙事

文献来源: 青岛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放眼熙来攘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街市,长期以来此伏彼起的“泛政治化”、“泛文化化”的“叫卖”掩盖了文学作为艺术的本质。对文学功用的过分关注与片面夸大导致了思想研究一手遮天的非常态局面。本论文选取对艺术具有敏锐感受并以创作实践对文学视觉化的尝试、文学空间结构的可能做出了令人深思之回答的张爱玲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共通与融合入手,对文学研究中过于偏重思想研究而相对轻视文学研究的倾向构成反拨。 论文共分三章。把绘画和张爱玲的小说与电影和张爱玲的小说并置于视觉艺术的框架之中,并进一步探讨这种表象呈现背后所隐藏的小说空间叙事的演进。第一章“生命有它的图案”——绘画与张爱玲的小说,选取后印象派画家塞尚、高更和卢梭、喜多川歌磨、林风眠等相关画家,分别以它们画作的艺术特征或精神旨向与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某一契合点切入论述,分析绘画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一连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电影与张爱玲的小说,从影像化书写的角度再次进入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以蒙太奇的文学幻化、摄影机视角的潜移默化、时空构架的出神入化为透视点,揭示电影对张爱玲小说的渗透与滋养。第三章视觉艺术渗透的产物——空间叙事与张爱玲的小说,从空间叙事背后现代性体验的发生、空间叙事当中传统体认方式的变迁、空间叙事之上小说形式的转变三个层面,研究不同的美学原则、艺术规律被打破之后,小说形式的革新与演变。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命有它的图案”——绘画与张爱玲的小说

第一节 用色彩造型的塞尚与张爱玲

1.1 红绿彩点下“参差的对照”

1.2 触觉色彩中“一袭华美的袍”

1.3 冷暖互现间“文明的恐怖”

第二节 深谙象征艺术的高更与张爱玲

2.1 “美妇之死”主题下的《永远不再》与《金锁记》

2.2 “红色畅想”寓意中《布道后的幻象》和《红玫瑰与白玫瑰》

2.3 “雕塑情结”背后的“为艺术殉道”与“普通人的传奇”

第三节 其他相关画家画作与张爱玲

3.1 卢梭《沉睡的吉普赛少女》与张爱玲

3.2 喜多川歌磨《青楼十二时》与张爱玲

3.3 “西体中用”的林风眠与张爱玲

第二章 “一连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电影与张爱玲的小说

第一节 蒙太奇手法的文学幻化

1.1 化入与化出

1.2 利用画面的造型因素进行切换

1.3 空镜头

1.4 闪回

第二节 摄影机视角的潜移默化

2.1 全景开篇的物化效果

2.2 形象思维的暗示表达

2.3 镜内景象的空间拓展

第三节 时空构架的出神入化

3.1 凝固悬置的《封锁》

3.2 密闭回环的《色·戒》

第三章 视觉艺术渗透的产物——空问叙事与张爱玲的小说

第一节 空间叙事背后现代性体验的发生

1.1 后印象派的现代画论

1.2 电影的颠覆性审美观念

1.3 现代汉语形象的视觉冲击

第二节 空间叙事当中传统体认方式的变迁

2.1 古典意象的现代流变

2.2 对《红楼梦》空间叙事的继承与发展

2.3 从“说—听”到“写—读”

第三节 空间叙事之上小说形式的转变

3.1 空间作为时间的标识物

3.2 空间变易与叙事进程

3.3 意识的流动与叙事的支点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27

参考文献

  • [1].更衣记—论张爱玲小说的舞台改编[D]. 王虹.上海戏剧学院2008
  • [2].张爱玲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 刘斌.河北大学2013
  • [3].论张爱玲小说的悲情世界[D]. 玛丽娜.内蒙古大学2012
  • [4].苍凉——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审美定势[D]. 蔡敏燕.南京师范大学2002
  • [5].张爱玲小说语言的欧化与传统[D]. 高旻晨.山东大学2016
  • [6].张爱玲小说的空间叙事[D]. 付美玲.湖南大学2015
  • [7].绘声绘色的苍凉世界—论张爱玲小说中声音、色彩的运用[D]. 谭冰雪.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 [8].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D]. 宋立.湖南师范大学2009
  • [9].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征[D]. 周魏.湖南师范大学2014
  • [10].论张爱玲小说的冲突及其张力[D]. 叶莉.华中师范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张爱玲小说的“都市情结”[D]. 郑慧儿.暨南大学2004
  • [2].张爱玲《传奇》的思想意蕴和创作技巧[D]. 王俊亮.天津师范大学2004
  • [3].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化创造[D]. 朱智秀.陕西师范大学2005
  • [4].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D]. 余建荣.华侨大学2005
  • [5].张爱玲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D]. 李霞.青岛大学2005
  • [6].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人格和人际防御策略[D]. 陈乐.华南师范大学2005
  • [7].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 徐鑫.吉林大学2006
  • [8].试论张爱玲的遁世心态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D]. 陈坤.吉林大学2006
  • [9].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丑的揭示[D]. 何永贤.延边大学2006
  • [10].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D]. 黄长华.福建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张爱玲小说视觉艺术新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