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再现论文-郑国庆

性别再现论文-郑国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再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凤凰男”,城乡二元结构,性别

性别再现论文文献综述

郑国庆[1](2019)在《“凤凰男”:当代城乡婚恋的再现、阶层与性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凤凰男"是流行于当代中国内地的一个网络/传媒术语。据笔者考察,"凤凰男"的出现与流行同2007年两部热播的有关城乡婚恋的电视连续剧《新结婚时代》《双面胶》所引发的网络讨论相关。透过对相关的几部电视连续剧/小说(《人生》(1982)、《新结婚时代》(2007)、《双面胶》(2007)、《人民的名义》(2017))所再现的城乡婚恋故事的文本分析,及对"凤凰男"话语的网络田野调查,可以看出"凤凰男"作为中国大众文化热词所折射的现实问题。(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信征[2](2019)在《女性心理的独特再现——阿莉·史密斯《饭店世界》的“叙述声音”与性别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聚焦于《饭店世界》中不断变换的叙事声音,通过援引苏珊·兰瑟的"女性叙述声音"理论,逐一解析个人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等叁种叙述声音与性别政治的关联,试图由此洞悉小说中边缘女性饱受压迫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叁种叙事声音协同合作,旨在帮助构建女性权威,颠覆异性恋霸权以及削弱男性权威,实现了叙述声音和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借助小说中的女性声音,作者阿莉·史密斯不仅实现了文学范式上的创新,更表述了她对社会边缘女性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期盼。(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庄凯尧[3](2019)在《从《惠安城市宣传片》中的性别角色再现看地方宣传对游客凝视的误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地方宣传片中能够窥探地方宣传部门乃至整个地方所持的价值观念。本文通过对《惠安城市宣传片》进行媒介再现分析,发现片中对惠安女形象的再现可能会导致游客错误地凝视地方女性,使其形成对惠安女和惠安当地的刻板印象。从长远来看,该宣传片既不利于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当地女性意识的觉醒。这提示当地宣传部门需要寻找正确的方式来选择和重组符号,建构惠安形象,向观者传递一个更加真实的惠安形象。(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6期)

彭程[4](2019)在《性别文化的媒介多元再现及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媒介化社会再现的重要文化景观。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媒介文化建设,他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媒介作为优秀传统性别文化和先进性别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阵地,面对当前性别文化发展的堕距性、多元性、复杂性,面对传统、现代、后现代性别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大众传媒如何在媒介性别文化的建构与传播中,“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2,加强媒介先进性别文化的价值导向,领引新时代前进方向,是新时代赋予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从中国性别文化演变的历史中可以发现,人类社会性别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女神文化作为母权社会的两性存在方式只是昙花一现就被父权文化所取代。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从女神文化到父权文化,无不言说着从女神到女奴的历史。男女不平等作为古老的社会存在成为中国封建时代性别文化的主要特征。传统性别文化的父权烙印千百年来通过伦理、道德、风俗等方式根植在中国人的头脑中,通过大众媒介传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流传至今。因此,当今大众传媒领域应该增强性别敏感意识,自觉抵制封建传统性别文化的复制、生产与传播。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类两性的平等带来了曙光。现代性对传统性的冲击动摇了传统性别文化,具有平等和独立意识的现代性别文化促使了女性的觉醒与解放,男女平等文化逐渐取代了不平等性别文化。随着现代性的全球扩散,资本全球化、商业化浪潮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消费主义文化肆意泛滥,性别成为了媒介化社会由媒体强化的“消费”对象和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大卖点。与此同时,在性别文化处于不断的媒介建构的过程中,性别作为传统与现代的复合体又遭遇到了后现代的挑战。于是,打破性别疆界,破除性别的二元对立,解构男权性别神话,成为后现代性别文化诉求。性别文化的多元混杂化成为当今性别文化存在的基本方式和发展态势。媒介性别文化面临着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博弈与冲突,面临着传统性别文化惯习的强势与集体无意识,面临着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霸权的侵袭,媒介性别文化再现出现良莠不分,精华糟粕难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性别文化的鉴别力与判断力及取舍。于是,构建先进性别文化至关重要。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过程是与改造落后性别文化和抵制腐朽性别文化的过程相一致的。媒介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与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离不开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伟大实践,离不开“男女平等”思想的价值引导。大众传媒要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媒介主导地位,要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媒介责任,践行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国家行动,加强媒介性别意识素养教育,建立媒介性别评估监督机制,完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政策引导。以超前的批判意识反思传统、现代、后现代性别文化中的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腐朽,引导人类社会关系中最早最基本最普遍的性别关系走向和谐、走向自由、走向光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本论文通过对媒介性别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的媒介再现,透视出媒介性别文化的传统性、现代性、后现代性之间的碰撞冲突以及多元并存与融合的发展态势,揭示出媒介性别文化的堕距性以及媒介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媒介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传播战略与路径思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卜卫,刘晓红,田颂云,熊颖,黄艾[5](2019)在《校园性别暴力的媒介再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来自联合国机构及社会组织的专家们开始讨论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性别暴力"的概念,最终将"性别暴力"定义扩展为"针对女孩、男孩、跨性别儿童,且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传统社会角色规范以及儿童的不同的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认同等而发生的暴力"。文章采用这一新的概念框架,通过对2013-2015年五家印刷媒介和新浪网文的内容分析,揭示了媒介再现中的校园性别暴力的现状和特征,并以社会性别和儿童权利的视角,分析其媒介报道的政治伦理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提升媒体对校园性别暴力的报道敏感性和质量以及推进有关社会倡导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黄花园的锦鲤[6](2018)在《AI性别歧视?人类社会的真实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有消息爆出亚马逊的AI机器人在筛选应聘者时有明显的性别倾向,似乎并不喜欢女性应聘者。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AI性别歧视的话题再次展开,亚马逊AI机器人刺到了社会最敏感的痛点。早在2014年,为了在堆积如山的求职简历中尽快地筛选出符合(本文来源于《电脑报》期刊2018-10-22)

马雪[7](2017)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测试语篇中性别再现的批评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试卷是学习者学习并测试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接受社会规范、价值观的主要来源。试卷体现的文化意识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系统,直接反映了社会文化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高考英语测试是国家教育管理机构认可的高中生步入大学的最权威、最至关重要的英语测试之一。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是语言的权力关系,旨在揭露话语中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歧视和偏见等现象。就这一点而言,批评话语分析与对语言测试中所潜在的社会问题(如性别歧视等)的研究具有共通性,且国内对英语测试语篇中的性别意识鲜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至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试题中所有成篇的内容(共80篇,19,771词)并自建语料库进行研究,这同时也是对高考英语全国I卷的历时研究。本文在赫林格和布斯曼(2001)对英语中与性别歧视相关的词汇分类的基础上,运用语料库工具对全国高考英语测试语篇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然后基于费尔克劳夫在叁维分析模式理论中提出的话语分析角度,对高考英语全国I卷测试语篇中的性别再现进行了分析。本文拟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高考英语测试全国I卷文本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第二,高考英语测试全国I卷文本中的男女性别意识形态如何体现在男女性别词汇,男性通用词以及社会性词汇方面?第叁,高考英语测试全国I卷文本中的性别意识形态对学生、教育者、试卷命题者与编辑者有什么样的影响与启发?其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考英语全国I卷测试语篇具有性别含义的词汇的出现频率是有差异的,即女性名字、名词、代词和称谓语的出现频次均少于男性。第二,在统称男女两性时或对不确定性别的人的指代时仍然广泛使用男性名词或代词。第叁,在与男女两性社会性相关的词汇研究中发现,与男性共现的职业词汇不仅种类多,而且男性所参与的职业多是高收入的且要求掌握高技术的,而女性的生活则主要展现在她们参与低技术水平的工作和做家务、照顾孩子等方面。另外,对女性角色的描述多集中于展现她们温和柔弱的性格,而男性的生活则多展现在赚钱和成功上,且他们往往被赋予强大而富有智慧的形象。以上这些女性被忽视、大男子主义和性别职业和性格的刻板印象等发现表明高考英语测试语篇中确实存在性别歧视。同时,它们也是隐含在高考英语测试语篇中的性别意识形态。这些会对被测试者良好的性别意识的形成产生障碍,进而影响高考英语测试的公平性,这些都需要引起相关教育部门与试卷编写者的高度重视。不仅仅是高考英语测试,其他的英语测试试卷编写者也同样需要对试卷性别平等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吴湾[8](2016)在《Career of Evil(节选)语言双重性别化之英译汉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罪恶生涯》(Career of Evil)是一部成人侦探小说,作者署名为男性罗伯特·加尔布雷斯(Robert Galbraith),而作者本人却是女性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即《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作者。一方面,罗琳故意化名为男性,将小说的语言和内容塑造成男性风格,着意凸显男性的简洁、客观、硬朗,甚至在语气、词汇的选择上仿佛刻意模拟了男性的粗鲁、霸道和冷静。另一方面却因为自身女性身份的客观存在,在字里行间发现罗琳写作的细腻、敏感和情感的丰富性。因此结合笔者的翻译实践,通过对比的方式,本文讨论了原作的性别双重化如何在英译汉过程中予以保留和再现。这种保留和再现,不仅需要准确识别原作的相关语言手段,而且还要考虑译者自身是女性这一因素。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避免因自身的语言习惯影响原文男性化写作特征的再现,又可以利用女性的感同身受充分还原翻译女性化写作特征,从而确定目的语相对应的表达方法,保持原作语言性别化特征的平衡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6-12-01)

周芹[9](2016)在《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阿姆斯特丹》和《星期六》中的性别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英国当代最具创造力的作家之一。在事业早期,他的小说因聚焦暴力、死亡、乱伦等主题而备受争议,但在将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在独特的写作风格中探索道德、伦理、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在女性主义理论大行其道的当代,他转而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与危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男性气质”的构建这一角度出发,研究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阿姆斯特丹》和《星期六》叁本小说对性别的再现。叁部小说都描绘了男性角色在自身困境中的迷失状态。论文结合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社会构建理论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角色扮演理论,将主人公的性别实践放在社会规范、主体与他者叁者构成的叁元结构中进行研究,探讨麦克尤恩小说中性别的社会构建以及身体与社会规范的复合悖论关系。第一章分析叁部小说主人公分别在生产关系、权力关系以及情感关系叁个关系层面中对霸权性男性气质的构建。根据巴特勒的理论,对承认的渴望是男性构建男性气质的主要动力。承认的得到与否对男性气质的构建起着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男性气质的构建是动态和变化的,不可能完全遵从社会规范的要求。因此,一方面我们不应低估社会规范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夸大这种影响。主人公在规范性话语下仍然表现出身体的能动性,与社会规范保持批判和反抗的关系。第二章结合了杰西卡·本杰明关于他者互补性的理论探讨女性角色在男性角色性别实践中的互补作用。麦克尤恩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例如《水泥花园》中的朱莉和苏,《阿姆斯特丹》中的莫利,以及《星期六》中的黛西,作为伦理道德、人文主义的能指,为男性角色的性别实践施加了一定作用。第叁章从身体能动性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主人公性别实践的不同结果,探讨男性主体重新形构和变革男性气质的可能性。根据论文研究,《星期六》的主人公贝罗安在遭遇连续的挑战之后,意识到了构建霸权性男性气质所带来的风险。通过能动地改变男性气质的定义,他最终实现了理性化男性气质的构建。这叁部小说虽然风格与主题各不相同,却体现了麦克尤恩在不同阶段对性别构建的观点。不同的男性角色在自身困境中构建自己的性别、寻找出路,麦克尤恩也在探索一种与霸权男性气质和解的方法,探索身体与社会规范、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平衡。论文认为,在描绘了极端的霸权性男性气质案例之后,麦克尤恩最终在《星期六》一书中找到了重新形构和变革男性气质的方法。理性化男性气质作为重新形构和变革男性气质的产物,是男性主体在意识到自身身体局限性和他者互补性之后,以理性中和男性气质中冲动、极端的部分而产生的。理性化的男性气质为实现叁元关系的平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30)

叶性炜[10](2016)在《社会性别视野下台湾参政女性的媒介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随着多个国家、地区出现女性领导人,“两性平权”日益成为全球重视的议题。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伴随着民主化的政治转型,台湾的政治场域里女性政治精英的数量确实有相当可观的成长。而媒介再现这些参政女性的过程被多位性别和传播研究者视为是观察整个社会性别结构的起点。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与动机,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媒体对登上政治场域顶端的台湾参政女性所建构的新闻框架及背后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性别政治”进步的意义?本研究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报道的蔡英文相关新闻为例,针对新闻文本采取内容分析与新闻论述的方法进行分析,并辅以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的关照和立场,诠释媒介建构的女性参政框架所代表的社会性别意涵及其意识形态。本研究发现,媒体对于登上政治场域顶端的参政女性蔡英文的报导并没有“性别政治”进步的实质性意义。首先,我们仍然无时不刻的看到男性阳刚政治场域的意识形态在蔡英文的相关报道中流动。其次,在最能体现“性别政治”进步的性别政策的关怀上,媒体实质上处于集体失声状态,媒体并没有任何推动性别进步的实质动作。最后,媒体形塑的蔡英文“新女性”的形象无论在政治格局或性别意识上,都仍察觉不到变革的征兆,只是“旧政治”旧酒新瓶的重演。(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5)

性别再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聚焦于《饭店世界》中不断变换的叙事声音,通过援引苏珊·兰瑟的"女性叙述声音"理论,逐一解析个人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等叁种叙述声音与性别政治的关联,试图由此洞悉小说中边缘女性饱受压迫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叁种叙事声音协同合作,旨在帮助构建女性权威,颠覆异性恋霸权以及削弱男性权威,实现了叙述声音和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借助小说中的女性声音,作者阿莉·史密斯不仅实现了文学范式上的创新,更表述了她对社会边缘女性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期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再现论文参考文献

[1].郑国庆.“凤凰男”:当代城乡婚恋的再现、阶层与性别[J].文化研究.2019

[2].信征.女性心理的独特再现——阿莉·史密斯《饭店世界》的“叙述声音”与性别政治[J].语言教育.2019

[3].庄凯尧.从《惠安城市宣传片》中的性别角色再现看地方宣传对游客凝视的误导[J].视听.2019

[4].彭程.性别文化的媒介多元再现及反思[D].吉林大学.2019

[5].卜卫,刘晓红,田颂云,熊颖,黄艾.校园性别暴力的媒介再现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19

[6].黄花园的锦鲤.AI性别歧视?人类社会的真实再现[N].电脑报.2018

[7].马雪.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测试语篇中性别再现的批评话语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7

[8].吴湾.CareerofEvil(节选)语言双重性别化之英译汉再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6

[9].周芹.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阿姆斯特丹》和《星期六》中的性别再现[D].南京大学.2016

[10].叶性炜.社会性别视野下台湾参政女性的媒介再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性别再现论文-郑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