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从青霉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后,抗生素为人类解除细菌性感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各种耐药菌不断出现,细菌的耐药性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及研究的难点。糖肽类抗生素,尤其以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为代表的抗生素,有效地解决了细菌耐药问题,成为抗耐药性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替考拉宁(teicoplanin)是Parenti等人于1978年在游动放线菌发酵产物中发现的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它是继万古霉素之后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抗生素之一。替考拉宁的分子结构、抗菌谱、抗菌活性均与万古霉素相似。它是由一组化学结构非常相似的化合物组成的抗生素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TA2-1、TA2-2、TA2-3、TA2-4、TA2-5、TA3-1等。由于替考拉宁分子结构上增加了脂肪酸侧链,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脂溶性增高,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上显示了良好特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方面,替考拉宁比万古霉素更具有优势。目的:建立替考拉宁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方法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替考拉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应用液质联用法(LC-MS)对替考拉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1.高效毛细管电泳法。(1)通过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缓冲液浓度及pH、温度及电压的优化,选择最佳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2)系统适用性试验:在已确定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条件下,以组分TA2-2考察系统理论板数,并考察相邻组分TA2-4与TA2-5的分离度。(3)精密度试验:取一份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的RSD值。(4)检测限的确定:将替考拉宁对照品溶液逐步稀释,测量最高噪音峰的峰高,使样品峰高为噪音峰高的3倍,此时对应的替考拉宁的量即为最低检测限。(5)样品测定:对三批替考拉宁样品按照已确定的分离条件进行测定。2.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1)色谱条件的选择:选择不同流动相的组成、配比、流速及柱温,确定最佳的色谱分离条件。(2)系统适用性试验:在已确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以组分TA2-2考察系统理论板数,并考察与相邻组分TA2-3的分离度。(3)专属性试验:在合适的条件下,对替考拉宁样品进行热、碱、酸、氧化、光、湿的破坏。(4)精密度试验:取一份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计算峰面积的RSD值。(5)稳定性试验:取替考拉宁供试品溶液适量,室温下放置,分别于0、2、4、6、8、12小时,取样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计算峰面积的RSD值。(6)线性与范围: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替考拉宁对照品溶液,测定峰面积;以浓度为横坐标,以各个峰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7)最低检测限的确定:将替考拉宁对照品溶液逐步稀释,使峰高为噪音峰高的3倍,此时对应的替考拉宁的量即为最低检测限。(8)样品测定:对三批替考拉宁样品按照已确定的色谱分离条件进行测定。3.液质联用法。(1)替考拉宁的一级质谱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质谱仪,通过质谱参数的优化选择,建立分析测定替考拉宁中主要组分的方法。(2)替考拉宁的二级质谱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通过质谱参数的优化选择,采用母离子和子离子方式检测,建立分析替考拉宁中主要组分的方法.结果:1.高效毛细管电泳法。(1)最佳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为:未涂层石英毛细管67cm×50μm(有效长度60cm);缓冲液为40mmol·L-1硼砂缓冲液(含3.3%SDS,10mmol·L-1磷酸二氢钠,用硼酸调节PH 9.35);检测波长为214nm;电压为30kV;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替考拉宁的主要组分均获得了基线分离。(2)系统适用性:理论板数按组分A2-2计算为170000,组分TA2-4与TA2-5分离度大于1.5。(3)精密度:按上述条件平行测定6次,组分TA3-1、TA2-1、TA2-2、TA2-3、TA2-4、TA2-5各自峰面积的RSD分别为3.0%、1.7%、0.7%、1.3%、0.7%、0.8%,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4)最低检测限:以信噪比S/N=3为指标,测得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2%。(5)样品测定结果:三批替考拉宁样品在已确定的分离条件下进行了测定,测得组分TA2-2的含量分别63.5%,65.1%,60.2%。2.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色谱条件:色谱柱: HALOTM-C18色谱柱(4.6×50mm,2.7μm Agt公司);流动相:A相为15mmol/L乙酸铵(PH 6.0);B相为乙腈;流速为1.0ml/min;在0-0.5min:B相由18%到23%,在0.5-6min:B相由23%到23%,在6-6.5min:B相由23%到18%,线性梯度。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4nm,进样量为20μl。(2)系统适用性试验:理论板数按组分TA2-2计算为23000,组分TA2-2与TA2-3分离度为1.7。(3)专属性试验:替考拉宁样品进行热、碱、酸、氧化、光、湿破坏,破坏的产物可与主要组分峰基线分离,表明该方法专属性良好。(4)精密度:按上述条件平行测定6次,组分TA3-1、TA2-1、TA2-2、TA2-3、TA2-4、TA2-5各自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1%,0.48%,0.95%,0.77%,0.44%,0.89%表明方法精密度良好。(5)溶液稳定性:取替考拉宁供试品溶液适量,室温下放置,分别于0、2、4、6、8、12小时,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组分TA3-1、TA2-1、TA2-2、TA2-3、TA2-4、TA2-5各自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58%、0.88%、0.79%、0.68%、0.82%、0.98%,表明样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6)线性与范围:替考拉宁浓度在0.025-0.4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组分TA2-2的线性方程为y = 8.949×107x– 2400,相关系数r为0.9998。(7)最低检测限:以信噪比S/N=3为指标,测得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0.8ng/ml,最低检测限为0.02%。(8)样品测定:三批替考拉宁样品进行了测定,测得组分TA2-2的含量分别62.7%、63.1%、59.3%。3.液质联用法。(1)一级质谱分析。LC-MS条件为:单级四极杆质谱,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检测,电离电压3.0KV;锥孔电压30V;电喷雾接口干燥器(N2)流速280L/h,离子源温度115℃;脱溶剂气温度250℃。组分TA3-1、TA2-1、TA2-2、TA2-3、TA2-4和TA2-5的分子离子峰分别为M/Z 1563、M/Z 1877、M/Z 1879、M/Z 1879、M/Z 1893和M/Z 1893。(2)二级质谱分析。LC-MS-MS条件为:三重四极杆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离子源温度设为105℃,离子源电离电压为3300V,雾化气流速为500L·hr-1。采集用母离子和子离子检测方式。组分TA2-1的母离子为M/Z 1877,产生的子离子为M/Z 1197和M/Z 314;组分TA2-2和TA2-3的母离子为M/Z 1879,产生的子离子为M/Z 1181和M/Z 316;组分TA2-4和TA2-5的母离子为M/Z 1893,产生的子离子为M/Z 1198和M/Z 330。结论:本文建立了分析测定替考拉宁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法,并对新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对替考拉宁中各主要组分进行了测定。为该药的稳定性研究、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替考拉宁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 2017(12)
- [2].替考拉宁游离放线菌选育[J]. 生物化工 2018(02)
- [3].提高注射用替考拉宁澄清度和稳定性的探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6(03)
- [4].替考拉宁的药动学影响因素及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07)
- [5].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替考拉宁高产菌株[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8(01)
- [6].替考拉宁的不良反应[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25)
- [7].注射用替考拉宁与前列地尔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护理学报 2009(17)
- [8].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与注射用替考拉宁存在配伍禁忌[J]. 护理学报 2008(05)
- [9].140例注射用替考拉宁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8(06)
- [10].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08)
- [11].替考拉宁致不良反应23例文献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03)
- [12].替考拉宁在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17)
- [13].替考拉宁临床应用98例合理性分析[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4(05)
- [14].替考拉宁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并感染36例临床分析[J]. 山东医药 2013(13)
- [15].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人血浆中替考拉宁的浓度及其应用[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06)
- [16].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替考拉宁在重症感染患者血浆中的浓度[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05)
- [17].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8(04)
- [18].门诊患者替考拉宁注射给药剂量指南[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06)
- [19].注射用替考拉宁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J]. 护理学报 2009(20)
- [20].辐射诱变结合抗自身产物选育替考拉宁高产菌株[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8(01)
- [21].不同氨基酸和植物油对替考拉宁产量及组分含量的影响[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9(02)
- [22].1例疑似替考拉宁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用药分析[J]. 中国药师 2019(02)
- [2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03)
- [24].注射用替考拉宁致变态反应1例[J]. 现代医药卫生 2010(19)
- [25].替考拉宁中主要组分的LC-MS法测定[J]. 分析测试学报 2008(S1)
- [26].替考拉宁在特殊人群中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06)
- [27].利奈唑胺与替考拉宁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比较[J]. 北方药学 2018(01)
- [28].替考拉宁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血药浓度监测与应用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21)
- [2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替考拉宁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15)
- [30].替考拉宁在老年和非老年人群中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08)
标签:替考拉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