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蓄冷与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热渗耦合理论与实验研究

土壤蓄冷与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热渗耦合理论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土壤源热泵系统(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GSHPS)因其使用可再生的浅层地热能,被称为是21世纪一项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具有节能和环保意义的制冷空调技术。制约土壤源热泵技术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地下埋管换热器一直是土壤源热泵技术的研究关键,而现有的地下埋管换热器计算模型都是基于单一的热传导理论以及确定的岩土导热系数和容积热容基础上的,没有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但是对于垂直U型埋管来说,管段大部分位于土壤饱和区内,实际上其穿透的地层中总是存在着地下水的渗流,尤其是在沿海(河、湖泊)地区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埋管的传热性能大部分都受到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此时土壤内发生的是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的、非稳定的传热传质过程(简称热渗耦合传热过程)。此外,由于现场对岩土热物参数的测试及分析也都仅考虑了热传导的影响,这势必影响现场测试结果的精度,最终又会引起换热器大小的变化,使土壤源热泵的经济性受到挑战。此外,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夏负荷不平衡问题以及电力紧张局面,课题组成员为了解决该两项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蓄冷技术与土壤耦合热泵技术的优点,将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地下埋管换热器兼作蓄冷装置,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将冷量部分或全部贮存到地下,以供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空调之用。基于此,本文对这种新型集成系统的地下埋管换热器在热渗耦合理论下的传热特性展开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378024)项目的一部分)。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热渗耦合理论下的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数学模型,根据管群物理模型的复杂性,采用了非结构化网格划分;由于该传热问题为耦合传热问题,因此采用了整场求解方法以避免边界上的反复迭代计算。通过数值模拟,从理论上分析了有、无地下水渗流土壤中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并且进一步分析了有渗流土壤中埋管管材、土壤类型、埋管间距、系统预蓄冷时间、管内流体流量、地下水流速、地下水位线等因素对系统冬夏运行特性的影响,为地下埋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系统与运行模式的优化及参数匹配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储备。对集成系统的全年运行特性进行计算分析,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夏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土壤源热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地下水渗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土壤源热泵系统以及地下水渗流的实验研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地下埋管换热器理论模拟的传热分析
  • 2.1 地下水相关概念
  • 2.2 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过程分析
  • 2.3 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过程的物理模型
  • 2.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2.4 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
  • 2.4.1 系统运行时的数学模型
  • 2.4.2 系统停止运行时的数学模型
  • 2.5 模型的数值求解
  • 2.5.1 网格划分
  • 2.5.2 非结构化网格上的方程离散
  • 2.5.3 离散方程组的求解
  • 2.6 模拟计算的程序实现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有渗流土壤中系统全年运行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3.1 管群形式及联管方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3.1.1 夏季工况管群形式
  • 3.1.2 冬季工况管群形式
  • 3.2 埋管间距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3.2.1 夏季工况影响分析
  • 3.2.2 冬季工况影响分析
  • 3.3 埋管管材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3.3.1 夏季工况影响分析
  • 3.3.2 冬季工况影响分析
  • 3.4 土壤状况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3.4.1 夏季工况影响分析
  • 3.4.2 冬季工况影响分析
  • 3.5 前期预蓄冷时间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3.6 管内流体流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3.6.1 夏季工况影响分析
  • 3.6.2 冬季工况影响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地下水渗流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
  • 4.1 有无地下水流动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4.1.1 夏季工况影响分析
  • 4.1.2 冬季工况影响分析
  • 4.2 地下水流速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4.2.1 夏季工况影响分析
  • 4.2.2 冬季工况影响分析
  • 4.3 地下水位线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
  • 4.3.1 夏季工况影响分析
  • 4.3.2 冬季工况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渗流土壤中系统全年连续运行特性分析
  • 5.1 建筑概况
  • 5.2 水/水热泵机组的数学模型
  • 5.3 系统运行模式
  • 5.4 全年运行特性模拟分析
  • 5.4.1 夏季运行结果分析
  • 5.4.2 冬季运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有渗流土壤中系统运行的实验验证及分析
  • 6.1 实验的目的
  • 6.2 实验台简介
  • 6.2.1 实验台的组成
  • 6.3 实验条件的模拟实现
  • 6.4 理论模拟与实验验证
  • 6.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苹果新型高效蓄冷剂特性及应用效果研究[J]. 食品科技 2020(05)
    • [2].数据中心大型蓄冷罐设计及密闭施工解析[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07)
    • [3].蓄冷式冷藏车的原理与特点[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8)
    • [4].蓄冷无霜冰箱的相变蓄冷材料性能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34)
    • [5].相变蓄冷装置内传热及相变特性研究[J]. 热科学与技术 2020(05)
    • [6].数据中心后备冷源蓄冷节能运用的实践[J]. 江苏通信 2020(01)
    • [7].太阳能空调相变蓄冷理论及实验研究[J]. 制冷学报 2013(05)
    • [8].水蓄冷在南方基地二期项目中的建设实践[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7)
    • [9].太阳能光伏直流蓄冷冷库温度场模拟和实验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 2020(07)
    • [10].新型磁性蓄冷材料现状和研究进展[J]. 低温工程 2013(06)
    • [11].某工程蓄冷方案可行性分析[J]. 科技信息 2009(15)
    • [12].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建成国内首台2MW级中低温蓄冷实验平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7(05)
    • [13].疫苗运输用蓄冷材料性能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3(08)
    • [14].冷藏车用新型相变蓄冷材料的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5].气体水合物在空调蓄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08(09)
    • [16].推广蓄冷模式运输,发展中国冷链物流[J]. 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8(09)
    • [17].降低前滩能源大蓄能罐热转冷的运行成本[J]. 上海节能 2020(09)
    • [18].相变蓄冷材料在冰箱上应用的研究[J]. 制冷 2014(03)
    • [19].高温供冷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及蓄冷性能[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3(08)
    • [20].蓄冷空调采用相变材料作为蓄冷介质的特性研究[J].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1(04)
    • [21].空调用蓄冷器蓄冷过程的动态特性研究[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0(06)
    • [22].国内首台2MW级中低温蓄冷实验平台建成[J]. 电世界 2018(03)
    • [23].奶白菜蓄冷贮藏试验研究[J]. 中国果菜 2017(08)
    • [24].基于某在运行水蓄冷项目的设计优化思考[J]. 建筑设计管理 2017(09)
    • [25].盘管式蓄冷装置蓄冷过程的理论研究[J]. 暖通空调 2008(05)
    • [26].区域供冷与蓄冷技术发展动态[J]. 南方能源建设 2020(03)
    • [27].高效蓄冷材料筛选与保鲜应用试验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9)
    • [28].蓄冷式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动力机制[J]. 公路交通科技 2012(02)
    • [29].间接蓄冷直接供冷式水蓄冷系统[J]. 暖通空调 2011(06)
    • [30].日本蓄冷(热)空调系统的发展与最新业绩[J]. 暖通空调 2010(06)

    标签:;  ;  ;  ;  

    土壤蓄冷与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热渗耦合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