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统本体论作为与现象世界分离的纯粹原理体系,与现象界的鸿沟难以弥合,以致产生了本体如何产生或作用于现象世界,超验的本体如何变为现实的有生气的东西,从而达到经验与超验的和解等问题。黑格尔不是从思维与存在、现象与本质的差异,而是从两者的同一性出发来解决其同一性问题的。他把有差异的属性看作事物内在的差别和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他把客观事物变成“为意识的对象”,从而扬弃了外部世界的坚硬的现实,“为意识的对象”与人的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展开是一种理性的自我批判,辩证法被实现为事物自己运动的内在方式。他把辩证法视为不仅仅是认识方法与建构体系的方法,而且是万物的客观规律,这样,他把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与古代哲学的客观性立场结合起来了,从而以思辨的方式解决了二元论难题。黑格尔把绝对精神作为本体,并且绝对精神是通过人类精神而成为现实的,人类精神就是绝对精神的实际存在,如果我们把黑格尔哲学比作一幅色彩斑斓的壁毯,我们能够看到“人的存在”的底色在烁烁发光。自然界在黑格尔那里还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以致黑格尔的本体论仍无法达成思维与存在、经验与超验的和解,但是黑格尔开启了本体自我展现和完成的方法却对马克思哲学有重大启发意义。在黑格尔那里,本体论的基础——绝对精神,还没有上升到感性活动的层次,马克思与以往哲学家不同的是:把认识世界变成一种改造世界的活动,把对自然的认识变成一种对社会存在的考察,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不仅仅看作是认识论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上升到了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世俗基础的分裂,精神与物质的分裂变成了实践本体衍生出的两种活动,即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分工以及不同阶级载体的分化。马克思以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这一真正分工为契机,着眼于现实的人类史,描绘了一幅人的二重性的展开、消解的新画面。在马克思的视野内,辩证法表现为人的二重化及其历史扬弃,在反思的形式上表现为辩证法的逻辑进展及其超越,在经验存在的意义上,表现为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现实历史过程。实践辩证法导向的本体境界实为解决人的生存悖论的努力,实践本体的完成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充分展现中才能得到现实地表达。马克思实践本体内蕴着逻辑在先和时间在先的双重本性,不同于以往本体论仅限于逻辑的展现,而是与人的存在方式统一起来,实践本体的展现与完成与人的丰富性的实现和全面发展是统一的历史过程。实践本体的辩证法是通过人的存在的二重性在历史上的分裂来展现的,这种二重性的展开在类的层面上表征为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和阶级分化。分工是人类展开和实现自身的契机,分工作为大工业建立以前的社会化活动的基本形式,直接从属于并从本质上组成了现有的生产实践,所以它具备实现实践本体展现的历史担当。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在历史上的时空展现形式表现为经济与政治、城市与乡村、市民社会与国家等一系列辩证关系的展开。在原始社会,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还没有分裂,保持着原始的统一性,政治与经济的矛盾还未敞显,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也不存在。在奴隶社会,精神活动从总体活动中分离出来,主要表现为公共职能开始由特定人群来承担并固定化。在自然长成的民主制中,由人们推选出来的“王”来担任宗教首领、法官、会议主席、公共炉火的最高祭司,后来精神劳动的特权转由贵族来享有,他们是法官、祭司和执政官。当时,自然科学、法律的制定、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是男子的特权,物质劳动主要由奴隶和妻女来从事。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的分工在奴隶社会的种姓制度中表现突出。作为这两大分工突出表现形式的城乡分工,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裂尚不明显。到了封建社会,随着行会制度的发展,城市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表现出排斥外来异己、自我封闭的显明特征,城市为了巩固自己特有的分工劳动,把原料的生产交由农村来进行,企图获得产品深加工的垄断权和商品特售权,城乡不睦的现象时有发生。当时的城市主要作为教会城市,还不是完全经济意义上的城市,教士多居于城市,垄断着司法、税收、审判和文艺创作等特权。物质劳动者多为农村劳作的农民和少数城市的下层体力劳动者。由于当时的财产资格和贵族身份还可以作为参政的要件,作为市民主要成员的行会领导和城居的封建主直接控制着城市政府,而且封建主依仗其土地所有权享有对其领地居民的审判权,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市民社会与国家还保持着一致性的外观,但城乡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明显。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的分工伴随着阶级的两极分化达到明朗化,精神劳动者越来越致力于科学严密的分工或政治职能的分化,物质劳动者越来越变成机器的单纯附属物。精神劳动不再是教会人士的特权,被世俗知识分子所取代,除了统治阶级作为精神劳动的主体外,许多世俗知识分子也不免沦为雇佣劳动者。精神劳动者与物质劳动者的对立通过城市与乡村、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市民社会与国家、个体与类的对立来表达。因为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是人类的物化与灵化,也就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分裂,上述一系列二元对立都是人的存在与本质分裂的表现形式,存在与本质的分裂出现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现代异化现象。要想克服人的二重性分裂与异化,只有通过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摆脱自然必然性对人的束缚,以自己的本性决定自己的活动,实现真正的自由。马克思把“自由人联合体”和“自由王国”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并以扬弃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消灭私有制和阶级为前提,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在包含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性的基础上回归实践本体,成就完美人性。实践本体的完成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克服了人的二重性分裂,从而印证了马克思实践本体的实现只有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才是可能的,把实践本体的完成寓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相统一的现实运动,达到了经验与超验的和解。同时,城市与乡村、市民社会与国家等一系列二元性的克服体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超政治、经济、道德之诉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马克思论文; 本体论文; 实践论文; 真正分工论文; 人的存在的二重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