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旋叶式压缩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TFE,喷涂,化成,旋叶式压缩机
旋叶式压缩机论文文献综述
冉华田[1](2017)在《聚四氟乙烯涂层在旋叶式压缩机端板表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旋叶式压缩机为例,论述了聚四氟乙烯涂层在其端板表面的应用。基于旋叶式压缩机工作原理,将正式喷涂前的吹砂工艺和化成工艺融入于广义的喷涂工艺,提出了各阶段的工艺流程和参数,并从涂层的成分、耐磨机理和表面测试过程等角度论证了工艺可行性。稳定生产了31 000台汽车空调铝质旋叶式压缩机,满足了长安铃木公司提出的有关要求,对其他相关应用领域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创新》期刊2017年03期)
冉华田[2](2017)在《旋叶式压缩机异物卡死失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叶式压缩机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异物卡死,这也备受压缩机生产企业的重视。准确判别异物卡死原因具有一定难度,经常需要有经验人员根据卡死结果,从异物类型、异物来源和作业环境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针对这叁方面因素进行异物控制,以期大大减少异物卡死造成旋叶式压缩机失效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7年06期)
冉华田[3](2016)在《高硅铝合金在旋叶式压缩机缸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高硅铝合金在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缸体上的稳定应用,实现了长安铃木旋叶式汽车空调铝质压缩机毛坯全部国产化。(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6年09期)
寿华好,高晖,闫欣雅,缪永伟,王丽萍[4](2014)在《旋叶式压缩机气缸型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旋叶式压缩机气缸型线中出现拐点的原因,提出了型线设计的新思路.在过渡曲线上有效地避免了拐点的出现,减少了对滑片运动的冲击.从降低过渡曲线次数的角度设计了吸气容积小而内容积比大的叁次Bézier型线,适用于小排气量高内压比的机器;从提高吸气容积的角度设计了吸气容积大而内容积比小的类四次Bézier型线,适用于大排气量低内压比的机器.由于主曲线较多,极大地丰富了型线设计的类型.(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庞惠明[5](2014)在《旋叶式压缩机气流脉动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调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是推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的动力源。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对压缩机噪声进行控制变得非常重要。就旋叶式压缩机而言,压缩机内部产生液压脉动进而引发周期性的脉动噪声。气流脉动是储液器产生噪声的主要激励源,改进储液器声学特性是降低噪声辐射的有效手段。气流噪声是由气流脉动引起的,因此又被称作排气压力脉动噪声和进气压力脉动噪声。本文围绕着特定一款旋叶式压缩机气流脉动这一主题,在阅读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设计旋叶式压缩机内部结构出发,来消除旋叶式压缩机排气端的气流脉动的新方法。针对该设计目的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此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论文首先介绍了传统气流脉动理论的相关分析方法,如平面波动理论等,并针对旋叶式压缩机内部结构气流脉动分析指出这些方法存在的不足。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设想了改进方案。然后提出了孔板消能理论,从孔板消能理论出发,对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同时针对旋叶式压缩机内部通道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压缩机气流脉动。通过和实际工程对比分析,计算流体力学CFD更适合旋叶式压缩机内部通道气流脉动分析。计算流体力学CFD在众多工程领域大量的应用。本文针对某旋叶式压缩机排气端气流脉动问题,遵循从源头消除气流脉动的准则,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理论计算中主要针对实验中测试到的200Hz以不同的压力不均匀度(5%、10%、15%、20%)作为输入和同一压力不均匀度(20%)频率为180Hz-220Hz变化的脉动压力作为入口边界条件,通过CFX仿真计算对监测面的数据进行检测并对比。在压缩机内部加装多孔孔板后,对压缩机工作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安装小孔消声器后,压缩机性能参数无明显变化,符合正常工作的条件;压缩机气流脉动幅值下降很明显。说明多孔板降脉动是非常理想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李春银,王树林[6](2014)在《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的振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排气阀片是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中的关键零件,是压缩机主要振动噪声源之一。通过对排气阀片结构运动分析,建立了阀片振动的数学模型,并求解了压缩机排气阀片的固有频率及强迫振动。利用UG NX Nastran模态计算,确定了排气阀片的固有频率和振型。测试结果证明,压缩机的外壳振动总加速度、噪声和排气脉动都低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W标准"的规定上限,证明排气阀片工作的工作状态是可靠的。但研究结果表明,阀片振动的极限位移同限位板高度比较接近,因此,提高限位板的高度或者限制阀片的振幅以进一步控制系统的排气脉动和噪声仍然具有一定的空间。分析结果对排气阀片乃至压缩机整体的振动分析与控制以及故障诊断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4年08期)
李春银,王树林[7](2014)在《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的振动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旋叶式汽车空调压缩机排气阀片的运动分析,建立了阀片振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其固有频率和各点的振动位移,并结合UG NX Nastran模态计算结果,确定了排气阀片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基于振动分析的优化设计表明,阀片厚度选取为0.305 mm时,压缩机制冷效率达到了最高点。而测试结果证明,压缩机的噪声和排气脉动也得到了最有效的控制,两者均都低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W标准"的规定上限,表明排气阀片的振动分析与优化设计是合理的。研究结果对控制排气阀片振动,提高压缩机的制冷效率以及降低压缩机排气脉动和噪声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李春银,王树林[8](2013)在《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主轴转子的振动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轴转子为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的核心运动部件,其固有频率和振型直接影响压缩机的工作稳定性。通过对其振动理论分析、实验模态分析以及NX Nastran模态计算,确定了主轴转子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研究结果表明,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在3300Hz以上,远高于其工作频率,主轴转子的运转是可靠的。振动测试结果证明,压缩机外壳的振动总加速度远低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W标准"的规定上限,从而推断主轴转子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共振及由此产生的噪声和大的形变。分析结果也为主轴转子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振动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邹凯[9](2012)在《旋叶式压缩机设计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项目为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KLMT-KFKT-200905)。目前,旋叶式压缩机已成为全球汽车空调压缩机的主流。对于压缩机气缸型线设计,原有的适用于滑片对心布置的旋叶式压缩机的气缸型线设计理论缺乏通用性,本研究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将气缸型线的设计直接归结为滑片运动规律模型的建立,对旋叶式压缩机的密封性和工作腔容积进行分析,在保证滑片运动动力特性曲线光滑、连续的前提下,生成一条使得旋叶式压缩机性能更优的多项式滑片运动规律曲线,根据滑片运动与气缸型线的数学关系,得到满足滑片运动规律的气缸型线。对于压缩机的背压腔模型设计,运用反求的思想,将背压腔几何形状的设计归结为背压数学模型的建立,背压数学模型主要是控制滑片顶部与气缸内壁的接触力,从而降低摩擦功率损耗和改善滑片受力状态,提高压缩机的性能。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分析了滑片偏心式旋叶式压缩机的优势,运用等距曲线的包络原理,将滑片的运动简化为滑片顶部主圆弧圆心的运动,对滑片偏心式旋叶式压缩机建立起滑片运动学模型,导出了滑片位移、滑片速度及滑片加速度与转子转角的关系,并由获得的理论进行了仿真分析,该方法避免了求解滑片接触点的复杂过程,同时具有求解的精确性,对广泛应用的偏心式旋叶式压缩机滑片的运动提出了科学符实的理论计算方法。利用MATLAB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证明其结果的准确性。由分析可知,由于偏心式滑片与对心式滑片运动学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对滑片偏心式旋叶式压缩机的滑片运动分析,不能简单地采用对心式滑片的分析方法,由简化方法计算分析所获得的结论不能表明所研究气缸型线具有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将旋叶式压缩机气缸型线的设计直接归结为滑片运动规律的建立,对旋叶式压缩机的密封性和工作腔容积进行分析,在保证滑片运动动力特性曲线光滑、连续的前提下,生成一条使得旋叶式压缩机性能更优的多项式滑片运动规律曲线,根据滑片运动与气缸型线的数学关系,得到满足滑片运动规律的气缸型线。与传统简谐气缸型线旋叶式压缩机相比,由多项式滑片运动规律曲线转化得到的旋叶式压缩机在保证滑片运动动力特性曲线光滑、连续的前提下,使得压缩机气缸与转子接触点处有更好的密封性,容积效率更高,在结构尺寸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有更大的吸气量和排气量。对滑片偏心式旋叶式压缩机基元容积进行全新建模,并进行仿真分析,对新型旋叶式压缩机与传统旋叶式压缩机进行基元容积的比较研究。表明在结构尺寸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新型旋叶式压缩机具有比传统简谐气缸型线旋叶式压缩机更大的吸气量和排气量。在保证滑片顶部与气缸内壁接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接触力,有助于降低摩擦功耗,提高压缩机性能。设定滑片顶部与气缸内壁接触力为0,对滑片进行受力分析,并分别分析了各力随转子转速的变化,重点分析了与接触力密切相关的滑片背压力的变化情况,可知转子转速对滑片所受滑片槽的约束力影响不大,而滑片背压力随转子转速增大而减少。为滑片背压腔的合理设计打下理论基础。通过将整个设计分析过程程序化,并建立一套基于C++Builder的旋叶式压缩机辅助设计分析系统,通过数据的相互流通,设计参数的改变可以非常直观的从面向对象的界面中反映出来,极大的简化了设计分析过程,加快了研发进度,为旋叶式压缩机新产品开发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2-05-01)
邹杨[10](2012)在《旋叶式压缩机压力脉动消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空调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由压缩机气流脉动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困扰厂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空调管路系统中安装缓冲器、脉动衰减器(或称声学滤波器)、板孔和集管器等元件来消除气流脉动。该方法没有从源头上解决气流脉动的根源,只是在传递路径上做了消除脉动的措施,在某些设备中(例如汽车空调系统)上述方法就不能行之有效的实施,因为系统的空间有限,不允许有足够大的空间来安装消减气流脉动的元件。因此需要从源头上消除压缩机的气流脉动。本文围绕着某款旋叶式压缩机气流脉动这一主题,在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和对比分析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设计旋叶式压缩机内部通道出发,来消除旋叶式压缩机排气端的气流脉动。针对该设计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论文首先介绍了传统气流脉动理论的相关分析方法,如平面波动理论等,并针对旋叶式压缩机内部通道气流脉动分析指出这些方法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同时,针对旋叶式压缩机内部通道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压缩机气流脉动。通过和实际工程对比分析,计算流体力学CFD更适合旋叶式压缩机内部通道气流脉动分析。计算流体力学CFD在众多工程领域大量的应用。本文针对某旋叶式压缩机排气端气流脉动问题,遵循从源头消除气流脉动的准则,对其内部通道进行优化设计。在理论计算中主要针对不同的压力不均匀度(5%、10%、15%和20%)的200Hz脉动压力和同一压力不均匀度(10%)频率从180Hz-220Hz变化的脉动压力作为边界条件,通过仿真计算对监测面的数据进行监测,最后通过理论数据和实验实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来分析压缩机气流脉动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2-05-01)
旋叶式压缩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旋叶式压缩机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异物卡死,这也备受压缩机生产企业的重视。准确判别异物卡死原因具有一定难度,经常需要有经验人员根据卡死结果,从异物类型、异物来源和作业环境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针对这叁方面因素进行异物控制,以期大大减少异物卡死造成旋叶式压缩机失效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叶式压缩机论文参考文献
[1].冉华田.聚四氟乙烯涂层在旋叶式压缩机端板表面的应用[J].工业技术创新.2017
[2].冉华田.旋叶式压缩机异物卡死失效的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
[3].冉华田.高硅铝合金在旋叶式压缩机缸体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6
[4].寿华好,高晖,闫欣雅,缪永伟,王丽萍.旋叶式压缩机气缸型线的设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
[5].庞惠明.旋叶式压缩机气流脉动的控制[D].重庆大学.2014
[6].李春银,王树林.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的振动特性[J].振动与冲击.2014
[7].李春银,王树林.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排气阀片的振动分析及优化[J].制冷学报.2014
[8].李春银,王树林.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主轴转子的振动模型[J].制冷学报.2013
[9].邹凯.旋叶式压缩机设计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0].邹杨.旋叶式压缩机压力脉动消除研究[D].重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