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研究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研究

论文摘要

马修·阿诺德(1822-188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他所倡导的“文化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学史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869年,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一书中集中阐述了他的文化观。目前,西方学界或从文本解读,或从文化传承,或从修辞学的角度对阿诺德的文化观作了相关研究和探讨,但从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实现途径深入探究阿诺德的文化观,仍然相对缺乏。学术界对于阿诺德文化观中赋予文化的内涵及其适用性,也一直存在着争论。有批评家认为,阿诺德的文化是有体系的;是超越时代、阶级局限的,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智性救赎”。也有的批评家对他的文化持怀疑、否定态度,认为它是“不切实际的”、是“婆娑月影,一席清谈”。还有的批评家指出,阿诺德称谓的文化是一个非常空泛、含混的概念,缺乏完整、清晰的哲学体系。鉴于阿诺德在现代文学和文化史上的影响,正确地理解和评价阿诺德的文化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认为,阿诺德的文化观是通过教育,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二者的统一。阿诺德的文化,既提倡科学精神,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理性地思考,掌握客观存在的可知规律,获得关于普遍秩序的知识;又倡导人文关怀,摒弃工具崇拜,追寻人性禀赋的全面和谐发展,使普天下的人都得到幸福和完美。为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教育是实现文化使命的手段。论文首先从“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探讨了阿诺德文化观中求真的科学精神。论文着重分析和探讨了阿诺德所提出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言论与思想”、“超然无执”的健全理智和文学批评中的“试金石”理论等观点,指出,要“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一方面要学习、观察和思考世界上最优秀的言论与思想;另一方面要保持超然无执、客观公允的审视态度。“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的努力是阿诺德所提出的希腊精神的体现。对于阿诺德提出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言论和思想”,以往的批评有的对哪些是阿诺德认为的“最优秀言论和思想”提出了质疑,有的提出了自己的解释。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要列出一份具体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言论和思想”的书单是不可能的,阿诺德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言论和思想”是存在于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各类学科之中的一种普世共通的精神。在“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过程中,阿诺德提出要保持超然无执的态度。对此,有的评论家指出,要做到超然无执是不可能的,也有的批评家指出,阿诺德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始至终也没能做到客观公允。论文指出,阿诺德所提出的“超然无执”是远离外在的、政治的、实际的思考,是兼容并蓄的胸怀,是不惧权威的从容,是比较出真知的方法,这在当时是一种难得的呼吁。尽管阿诺德提出的“超然无执”在批评实践中很难绝对做到,但他指明了客观公允的批评方向:在批评中,不能过多涉及党派的、宗派的、个人的利益,尽量避免个人的主观好恶。其次,论文从“让天道和神的意旨通行天下”探讨了阿诺德文化观中求善的人文关怀。阿诺德认为,要实现“让天道和神的意旨通行天下”,个人、社会以及国家必须进行改革。第一,个人要了解自己,克服普通自我,实现最优秀自我,即个人要摆脱低下趣味,抛弃将他们绑缚于特定阶级的自私利益,不再局限于本阶级的狭隘视野和思维定势,从而关心整个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和福祉。论文指出,绝对意义上的最优秀自我是难以实现的,但阿诺德的普通自我和最优秀自我指出了个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与追求。第二,英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要克服自身缺陷,有所改变:贵族(野蛮人)必须开阔思路,适应开放时代;中产阶级(非利士人)要克服物质崇拜,提升艺术修养;工人阶级(群氓)要以中产阶级为榜样,积极进取。论文指出,阿诺德本人与贵族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交往使他比较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局限,但同时,他又受制于自己的阶级观,因而影响了他对刚刚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工人阶级的看法。第三,阿诺德认为,必须以健全理智和完美的要素填充国家的基本架构,使国家越来越成为表达最优秀自我的形式。有的批评家指出,阿诺德的国家是个抽象的概念。论文指出,阿诺德的国家一方面是抽象的,它超越了个人利益、阶级利益,是最优秀自我的代表;但同时,它又是具体的,它承担着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责任,从而在三个阶级中传播文化。再次,论文从“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论述了教育是实现阿诺德文化观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将阿诺德的教育理论纳入他的文化观,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阿诺德提出,国家应承担起教育中相应的责任,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基础教育要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成为“普及文明的工具”;国家要增设象伊顿公学、拉格比公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水平的公学和大学。论文指出,阿诺德所提出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教育目标表明,他的各阶级是不平等的。此外,阿诺德强调要重视古典作品、《圣经》和人文学科的学习与研究。论文指出,阿诺德将《圣经》作为文学作品赏析的看法是值得肯定的,而他对古典作品和人文学科的偏爱势必会削弱自然科学的学习,影响到他的文化的实现。最后,论文指出,阿诺德的文化之所以被有的批评家认为是“不切实际”、“婆娑月影,一席清谈”,这主要是因为,阿诺德的文化是内在的、变化的、成长的,而不是外在的、固定的、静止的;他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言论和思想”、“最优秀自我”、“健全理智”以及“了解自我和世界”等观点本身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这一事实也增加了其可行性的难度。此外,论文指出,在面对英国人因物质财富急剧积累而盲目乐观、洋洋自得、拒绝接受外来思想,而周边国家却在迅速崛起的社会现状,阿诺德批判了当时国人只重物质利益而对文学和艺术没有兴趣的短视行为,反思了当时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和道德重建问题,提出通过教育,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掌握客观存在的可知规律,并追寻人性禀赋的全面和谐发展,使普天下的人都得到幸福和完美。他的文化观把他同时代的有志之士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思想境界,对今天的我们也具有一定的理念启迪和现实指导意义。论文从科学精神、人文关怀以及教育三个方面研究了阿诺德的文化内涵,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对阿诺德提出的“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最优秀的言论和思想”、“超然无执”、“最优秀自我”、国家等观点的分析和解读,指出它们表明了阿诺德的文化观内涵深刻,境界高远,但同时,它们也揭示了阿诺德的文化观本身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争议的缘由。这对准确把握阿诺德的文化观,以及解决阿诺德倡导的客观公允和他批评实践的矛盾这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in English
  • Introduction:Matthew Arnold and "Culture"
  •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 Matthew Arnold with cultural studies
  • A re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 The lavout of the dissertation
  • Notes
  • Chapter One Scientific Spirit:to Render an Intelligent Being More Intelligent
  • 1.1 "To see the object as in itself it really is"
  • 1.2 "The best that has been known and thought in the world"
  • 1.3 Disinterestedness and "touchstone" theory
  • 1.4 Hellenism and Hebraism
  • Notes
  • Chapter Two Humanistic Concern:to Make Reason and the Will of God Prevail
  • 2.1 Humanism and Arnold's conception of culture
  • 2.2 Knowing oneself and best self
  • 2.3 Barbarian,Philistine,Populace and the aliens
  • 2.4 The State and right reason
  • Notes
  • Chapter Three Education:the Agent of Culture
  • 3.1 Educational background
  • 3.2 Arnold's conception of culture with elementary,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 3.3 Education and perfection
  • Note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马修·阿诺德的文化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