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不同森林群落中主要树种植物功能性状与固碳能力初探

长白山区不同森林群落中主要树种植物功能性状与固碳能力初探

论文摘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功能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展了植物的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间关系的研究。中国东北有着东亚北部所有主要的森林类型,而乔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无论在生物量和功能发挥上都占据着主体地位。本文主要研究比较了长白山区典型森林群落中主要树种的功能性状特征,并对功能性状与树种固碳能力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比叶面积良好的反映了不同树种在群落中所处林层位置的遮阴度。演替的前期树种叶片的木质素和碳氮比总体含量要低于中后期树种,但白桦林中的三个前期树种明显表现出了相反的规律,推测由于前期种的叶片有机物较易分解,样品没有在最佳时间得到处理所致。氮磷比的数据显示该地区植物的生长绝大部分是处于氮素限制,个别后期树种蒙古栎红松和枫桦在某些群落中出现了氮磷共同限制的情况。叶片和小枝干物质可以反映一定演替阶段,某些树种的生长情况。生长较快的前期树种茎密度总体有小于中后期树种的趋势。先锋种与中后期及典型后期树种的性状间整体存在显著差异性;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和木质素与其他性状存在较高相关。群落尺度上,群落中树种的关键性状指标与表征固碳能力的材积量表现出了显著的相关性。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的显著性排序为:比叶面积>木质素>叶片干物质>叶P>碳氮比>叶N>小枝干物质。树龄,局部立地条件的差异,同一树种不同群落间的差异,偶然误差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群落性状指标的计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1.2.1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
  • 1.2.2 功能生态学简述
  • 1.2.3 植物功能性状
  • 1.2.4 植物固碳能力的衡量
  • 1.2.5 功能性状与固碳
  • 1.3 研究内容
  • 1.3.1 目标树种功能性状分析
  • 1.3.2 功能性状与固碳能力相关性分析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地的调查与选取及采样
  • 2.2.2 样品处理与指标测量
  • 2.2.3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树种在不同群落中的功能性状比较
  • 3.1.1 白桦
  • 3.1.2 香杨
  • 3.1.3 山杨
  • 3.1.4 春榆
  • 3.1.5 蒙古栎
  • 3.1.6 紫椴
  • 3.1.7 水曲柳
  • 3.1.8 枫桦
  • 3.1.9 红松
  • 3.1.10 怀槐
  • 3.1.11 不同树种功能性状变化的规律
  • 3.2 群落中不同树种的功能性状比较
  • 3.2.1 白桦林
  • 3.2.2 针阔林
  • 3.2.3 原始林
  • 3.2.4 樟落林
  • 3.3 性状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3.3.1 树种水平性状的相关性
  • 3.3.2 群落水平性状的相关性
  • 3.4 性状指标与固碳能力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东部3个地带性森林的叶片功能属性及其关联[J]. 植物科学学报 2020(03)
    • [2].不同年龄白桦比叶面积的生长阶段变异及冠层差异[J]. 林业科学 2018(09)
    • [3].羊草绿叶氮、磷浓度和比叶面积沿氮、磷和水分梯度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09(03)
    • [4].武夷山不同区位常见茶园茶叶功能性状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 2019(09)
    • [5].城市香樟叶片干物质含量及比叶面积的时空变异[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6].长白落叶松叶面积回归模型及比叶面积估计[J].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4)
    • [7].极端干旱区绿洲胡杨叶片性状及其对水分条件的响应[J]. 林业调查规划 2020(03)
    • [8].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尺度变化与关联[J]. 生态学报 2019(15)
    • [9].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碳含量及其可塑性与系统发育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 2018(06)
    • [10].长白山牛皮杜鹃叶片功能性状随海拔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9)
    • [11].沙冬青种子形态和比叶面积沿降水梯度的变化特征[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12)
    • [12].遮荫对不同种植行向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效应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S1)
    • [13].东灵山主要树种在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叶功能性状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01)
    • [14].施氮量对不同藜麦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4)
    • [15].盐碱胁迫对羊草形态性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34)
    • [16].不同植物当年生枝叶随时间变化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含量变动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 [17].长白山区河漫滩草地植物多样性与功能性状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 2016(08)
    • [18].胡杨异形叶结构型性状及其相互关系[J]. 生态学报 2010(17)
    • [19].内蒙古多伦典型草原14种植物比叶面积对水分梯度变化的响应[J]. 草原与草坪 2008(05)
    • [20].北京东灵山不同坡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叶属性的比较[J]. 生态学报 2008(01)
    • [21].北京百花山植物叶片性状相互关系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12)
    • [22].黔北优势植物对槽谷型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策略:基于功能性状与生态化学计量相关联的证据[J]. 地球与环境 2020(04)
    • [23].三江平原12种湿地植物光合特性与叶功能性状的关系研究[J]. 湿地科学 2010(03)
    • [24].城市绿化树种叶片多环芳烃含量水平与叶片特征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 [25].云南不同茶树品种(系)叶性状及变异性[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7)
    • [26].5种龙船花叶功能性状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10)
    • [27].檫木叶片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响应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6(06)
    • [28].基于功能性状的常绿阔叶植物防火性能评价[J]. 生态学报 2013(20)
    • [29].森林与灌丛的灌木性状揭示不同的生活策略[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07)
    • [30].湘中丘陵区12个树种比叶面积、SPAD值和种子干质量的比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05)

    标签:;  ;  ;  ;  

    长白山区不同森林群落中主要树种植物功能性状与固碳能力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