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准农经报道的兴奋点——兼谈信息资源如何置换成新闻(论文文献综述)
楼培琪[1](2018)在《《七十二家房客》与上海近代都市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首演至今,已经跨越了整整一个甲子,它以生活化的舞台呈现和综合性的艺术聚焦,为我们寻找都市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提供了研究的灵感和思路。《七十二家房客》作为一个经典的都市文化剧,早已深入人心,其剧目名称成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习惯语。《七十二家房客》虽然表现的是市民生活及其互相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但它同时又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以“三界四国”为特征的市政管理格局,以工商业、金融业和服务业、娱乐业为特征的城市经济格局,以及移民人数占城市人口 80%以上为特征的城市社会格局。正因为借助艺术手段把这些内容浓缩在一个独特的日常生活空间中,从而能够在舞台上呈现出近代上海城市特有的文化形态。本文以新马克思主义城市文化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运用文献梳理、调查访谈和文本解读等研究方法,通过《七十二家房客》的戏剧叙事和舞台表演,将近代上海一条普通石库门弄堂底层民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事件,作为近代上海的城市政治、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社会和城市民俗等方面的观察对象。《七十二家房客》是小社区反映大社会、小事件反映大历史、小人物反映大群体的极度浓缩,戏剧符号化的舞台呈现为我们在一部经典戏曲表演剧目的文本体系内寻找城市历史和都市文化发展的脉络与痕迹提供研究的灵感和思路。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正文部分共五章。绪论部分主要论述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的方法。正文第一章分别就《七十二家房客》由独脚戏向滑稽戏的文本衍变过程,舞台剧向电视剧的文本衍变过程,以及电影中近代广州和近代香港的叙事文本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二章主要围绕近代上海艺术商业化的竞争与移民社会大众审美的关系,以及滑稽艺术对上海都市文艺的传承展开论述和研究,探讨的内容包括海上滑稽的形成与滑稽“三大家”、《七十二家房客》与大公滑稽剧团诸位名家、海上滑稽与海派艺术等三个方面。第三章通过对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演绎的一系列小市民、小商贩、小弄堂、小社会、小事件、小冲突等舞台解读,探讨近代上海受商业意识引导的移民社会,如何展现都市文化中的崇商重利思想和遵契守约精神,并通过滑稽艺术作品灌输给以市民大众为代表的都市文化消费主体,普遍性地诱发了近代上海都市文化中趋利思想和契约精神等商业社会的价值观。第四章在对《七十二家房客》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展开对近代上海移民生存空间和性格特征的讨论,以及对近代上海移民语言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滑稽艺术与近代上海移民社会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彼此的影响因素。第五章通过对滑稽艺术舞台表演的观察和研究,探讨受到西方文化习俗、江南文化习俗和商业娱乐习俗影响的近代上海的都市民俗文化。结论部分认为《七十二家房客》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移民群体在狭小逼仄的弄堂社会中“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日常生活场景,在舞台表演的社会化符号与社会空间的表演化符号之间传递着近代上海的都市文化密码。城市文化学者刘易斯·芒福德认为:一座城市就是一个人类社会的舞台。当这一广阔的舞台需要搬到剧场中来加以演绎时,能够选取某个特定的城市空间来把一个历史时期市民生活状况充分而又艺术地展现出来。承载着几代上海人都市情感和都市回忆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以异质同构的方式,从社会空间、舞台空间和艺术空间之间全面图解了近代上海的都市文化特征:五湖四海的移民主体孕育海纳百川的都市气魄、西风东渐的租界管理促显现代时尚的都市观念、迅速发展的商业经济诱发崇商重利的都市价值、中西杂糅的大众文艺催生兼容并蓄的都市审美。这也就决定着滑稽经典作品《七十二家房客》对于解读和剖析近代上海都市文化方面所具有的代表性意义。
闫萍[2](2004)在《都市报经济新闻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普遍关注,各新闻媒体也加大了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但据调查显示,经济新闻的阅读率很低。这表明,经济新闻的报道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选取发行量较大的都市报作为研究模本,探讨经济新闻存在的问题。 新闻性、生活性、综合性是都市报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都市报经济新闻不同于他报经济新闻的四个特点:通俗化、细分化、服务性、社会化视角。 都市报经济新闻存在不少问题。从经济新闻报道定位和经济新闻编辑记者从业人员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认识,就会发现定位不清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欠缺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五条解决对策:对自身的准确分析与定位是其发展的前提;加强经济新闻采编人员素质的培养是其发展的关键;加强“三贴近”、增强服务性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具有全国性的视野是其发展的保障、加强对适合报纸的新型经济新闻体裁的探索和应用。
赵泽琨[3](2002)在《找准农经报道的兴奋点——兼谈信息资源如何置换成新闻》文中提出这是一篇写得较好的体会文章,既有实践经验的介绍,又有理论方面的概括。作者认为,写好农经报道,关键是寻找并挖掘“兴奋点”———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进而兴奋的新闻事实、与读者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农经报道写作的“通病”往往是把新闻淹没在对工作的叙述中。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作者提出了“拽出来”、“拎起来”、“抽出来”、“分开来”四种方法。这些经验之谈,对改进其它行业的报道,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二、找准农经报道的兴奋点——兼谈信息资源如何置换成新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找准农经报道的兴奋点——兼谈信息资源如何置换成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1)《七十二家房客》与上海近代都市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的意义 |
2. 研究的现状 |
3. 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七十二家房客》文本的叙事与流变 |
1.1 从独脚戏到滑稽戏的《七十二家房客》 |
1.1.1 独脚戏《七十二家房客》 |
1.1.2 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 |
1.2 时代叙事与《七十二家房客》 |
1.2.1 舞台剧《七十二家房客》 |
1.2.2 电视剧《七十二家房客》 |
1.3 地域叙事与《七十二家房客》 |
1.3.1 近代广州与《七十二家房客》 |
1.3.2 近代香港与《七十二家房客》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七十二家房客》与近代海派都市艺术 |
2.1 海上滑稽的形成与滑稽“三大家” |
2.1.1 海上滑稽的形成 |
2.1.1.1 文明戏对滑稽戏产生的影响 |
2.1.1.2 小热昏对独脚戏产生的影响 |
2.1.1.3 苏滩与隔壁戏对滑稽的影响 |
2.1.1.4 各地戏曲样式对滑稽的影响 |
2.1.2 海上滑稽“三大家” |
2.1.2.1 老牌滑稽王无能 |
2.1.2.2 社会滑稽江笑笑 |
2.1.2.3 潮流滑稽刘春山 |
2.2 《七十二家房客》与大公滑稽剧团诸位名家 |
2.2.1 杨华生与海上“杨派滑稽” |
2.2.1.1 “杨派滑稽”表演风格与人物性格的完美融合 |
2.2.1.2 “杨派滑稽”舞台表演与舞台环境的完美融合 |
2.2.1.3 “杨派滑稽”说表艺术与演唱艺术的完美融合 |
2.2.2 张樵侬与海上“呆派滑稽” |
2.2.2.1 “呆派滑稽”憨中带噱、呆中藏睿的表演艺术 |
2.2.2.2 “呆派滑稽”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的说表艺术 |
2.2.2.3 “呆派滑稽”熨帖契合、滴水不漏的衬托艺术 |
2.2.3 笑嘻嘻与海上“阙派滑稽” |
2.2.3.1 “阙派滑稽”源于注重生活观察的人物塑造 |
2.2.3.2 “阙派滑稽”源于注重舞台积累的角色创造 |
2.2.3.3 “阙派滑稽”源于注重艺术体验的表演创新 |
2.2.4 海派“女滑稽”绿杨的表演艺术 |
2.2.4.1 “女滑稽”能泼辣能妩媚的个性表演 |
2.2.4.2 “女滑稽”善说表善演唱的艺术创造 |
2.2.4.3 “女滑稽”抓人物抓性格的角色塑造 |
2.3 海上滑稽与海派艺术 |
2.3.1 滑稽艺术的表演特色 |
2.3.1.1 滑稽表演中“说”的艺术 |
2.3.1.2 滑稽表演中“学”的趣味 |
2.3.1.3 滑稽表演中“演”的魅力 |
2.3.1.4 滑稽表演中“唱”的韵味 |
2.3.2 滑稽与海派艺术的传承发展 |
2.3.2.1 滑稽与海派艺术的开放性特征 |
2.3.2.2 滑稽与海派艺术的商业性特征 |
2.3.2.3 滑稽与海派艺术的杂糅性特征 |
2.3.2.4 滑稽与海派艺术的通俗性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七十二家房客》与近代上海商业社会 |
3.1 滑稽艺术与近代上海崇商重利的社会特征 |
3.1.1 游乐场馆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 |
3.1.2 商业电台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 |
3.1.3 四大公司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 |
3.2 《七十二家房客》与近代上海的社会经济 |
3.2.1 日益贬值的城市货币 |
3.2.2 不断飞涨的城市物价 |
3.2.3 房租暴涨与二房东形象 |
3.3 《七十二家房客》与近代上海的社会权力 |
3.3.1 “三六九”与近代上海的城市治理 |
3.3.2 “救火会”与近代上海的城市消防 |
3.3.3 “白相人”与近代上海的黑社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七十二家房客》与近代上海城市移民 |
4.1 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的生存空间 |
4.1.1 狭小逼仄的居住空间 |
4.1.2 肮脏龌龊的生活空间 |
4.1.3 人性冷暖的情感空间 |
4.2 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的性格特征 |
4.2.1 上海滩头脑灵活、随机应变的“老懂经” |
4.2.2 上海滩追逐时尚、有点腔调的“老克勒” |
4.2.3 上海滩善良正直、古道热肠的“老邻舍” |
4.2.4 上海滩明辨是非、机智幽默的“老娘舅” |
4.2.5 上海滩精于算计、善于钻营的“老刮菜” |
4.3 近代上海城市移民的语言分析 |
4.3.1 上海方言中的南腔北调 |
4.3.2 上海方言中的民间俗语 |
4.3.3 上海方言中的行业切口 |
4.3.4 上海方言中的洋泾浜语言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七十二家房客》与近代上海都市风俗 |
5.1 滑稽艺术与近代上海中西合璧的民俗特征 |
5.1.1 亦中亦西的都市文化理念 |
5.1.2 西风东渐的都市管理体系 |
5.1.3 中西交杂的都市日常生活 |
5.2 滑稽艺术与近代上海江南情韵的民俗特征 |
5.2.1 滑稽表演中的弄堂百业 |
5.2.2 滑稽舞台上的弄堂百景 |
5.2.3 滑稽叙事里的弄堂百象 |
5.3 滑稽艺术与近代上海移民主体的民俗特征 |
5.3.1 名媛绅士时尚摩登的舞台呈现 |
5.3.2 饮食男女五味杂陈的滑稽表演 |
5.3.3 黄包车夫车轮飞滚的场景再现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1. 研究专着 |
2. 研究论文 |
3. 学位论文 |
附录 |
1. 姚周“双字辈”弟子、着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童双春访谈录 |
2. 着名戏曲理论家、评论家、戏曲编剧徐维新访谈录 |
3. 姚周及其“双字辈”弟子与《七十二家房客》 |
4. 海派“小滑稽”王汝刚与《七十二家房客》 |
5. 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剧情分析表 |
6. 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人物分析表 |
7. 根据大公滑稽剧团演出资料整理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剧本 |
致谢 |
(2)都市报经济新闻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都市报经济新闻的界定、特征及研究意义 |
一、 都市报的界定和阐释 |
二、 都市报的特征 |
三、 都市报经济新闻的特征 |
四、 都市报经济新闻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都市报经济新闻存在的问题 |
一、 报道定位不清、摇摆不定 |
1 、 形成局部小气候,偏离报纸定位 |
2 、 目标读者不清晰,选取稿件有偏差 |
3 、 脱胎党政机关报,遗留机关报特色 |
二、 编辑、记者自身素质有欠缺 |
1 、 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 |
2 、 新闻业务方面的功底不足 |
3 、 法律知识上的缺失 |
4 、 道德规范上的缺失 |
5 、 缺乏“三贴近”的服务思想 |
第三章 都市报经济新闻的发展对策 |
一、 对自身的准确分析与定位是其发展的前提 |
二、 加强经济新闻采编人员素质的培养是其发展的关键 |
三、 加强“三贴近”、增强服务性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 |
四、 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具有全国性的视野是其发展的保障 |
五、 加强对适合报纸的新型经济新闻体裁的探索和应用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找准农经报道的兴奋点——兼谈信息资源如何置换成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有价值的新闻从宽泛的信息资源中“拽出来”。 |
二、把有价值的新闻从平淡的信息资源中“拎起来”。 |
三、把对普通公众有用的政策信息,从全面周到的政策文件中“抽出来”。 |
四、把“专项”信息,从“大而全”的信息资源中“分开来”。 |
四、找准农经报道的兴奋点——兼谈信息资源如何置换成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 [1]《七十二家房客》与上海近代都市文化研究[D]. 楼培琪.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2)
- [2]都市报经济新闻问题及对策研究[D]. 闫萍. 河北大学, 2004(04)
- [3]找准农经报道的兴奋点——兼谈信息资源如何置换成新闻[J]. 赵泽琨. 新闻战线,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