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袁枚是清中叶文坛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他在诗歌、散文、尺牍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小说《子不语》曾一度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形成鼎足而三的格局,但相对而言,对《子不语》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本文就以《子不语》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对《子不语》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论述。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袁枚与《子不语》。内容涉及到袁枚的小说观、鬼神观及《子不语》的编撰与传播。除了在小说序言中直接论述了自己的小说观外,袁枚还透过小说作品阐述了自己的小说观。虽未完全脱离视小说为“小道”的观念,袁枚却肯定了小说的作用,代表了进步的小说观,在小说创作原则上也反映出由实向虚过渡的趋势。对小说的功能认识,袁枚认可了小说的娱乐功能,却也重视小说的劝善功能。作为一部志怪小说,袁枚对鬼神有着模糊的观念,总体来说,袁枚是相信有鬼神存在的,但却不怕鬼,小说肯定了人类无畏的斗争精神。本文认为《子不语》的命名只是表明小说是一本志怪小说集,并无违背圣贤、挑战权威的意思;袁枚从年轻时代已着手收集资料,小说编撰时间较长,小说正集在乾隆五十三年之前已基本编定完成;《子不语》的流传也较广泛,在清、民国数十种作品中都有涉及到《子不语》的相关内容,小说在民间也有流传。但《子不语》的传播也并非一帆风顺,因有违碍内容曾遭到禁毁。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小说内容庞杂,涉及到的面也比较广。小说揭露了吏治的败坏,对清明世界充满了企盼;在当时几乎所有学子们都无法避免的科举问题上,袁枚持比较理智的态度,只将科举作为一块敲门砖看待,认为学子们应处理好科举与学问的关系,真才实学才是学子们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对于理学,袁枚基本上持批判态度,否定了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却对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作了客观的评价,对言行一致的真道学家,袁枚还是持欣赏态度的。另外,小说崇尚中国的传统美德,也表现出袁枚对待生死问题的豁达态度。小说对佛教、风水等内容也有涉及与评价,小说还记载了一些自然灾害、民俗、科技发明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这部小说中值得肯定的地方。第三部分总结、归纳《子不语》的艺术特色。《子不语》长期受到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采用对比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千姿百态;情节摇曳多姿,结构错落多样;语言简洁、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想象天马行空;小说还呈现出幽默诙谐的风格,小说显得趣意盎然。本文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介绍了袁枚的小说观、鬼神观及《子不语》的编撰与传播,归纳了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希望能对《子不语》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一点作用,继而望能对袁枚的整体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