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氢分解论文-唐雪娇,薛晶晶,马淑红,周丽红

磷化氢分解论文-唐雪娇,薛晶晶,马淑红,周丽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化氢分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催化剂,磷化氢,黄磷,中温催化

磷化氢分解论文文献综述

唐雪娇,薛晶晶,马淑红,周丽红[1](2019)在《中温光催化剂制备及催化分解磷化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用于催化分解低浓度磷化氢气体的复合催化剂NF/TiO_2-n和NC/TiO_2-n,采用TEM、SEM、XRD、UV-vis DR等手段表征催化剂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引入365 nm UV辐射并对催化剂在300-450℃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紫外光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中温催化活性,300℃的催化分解率最高达到99.22%.实验得到了高活性的中温磷化氢分解催化剂,讨论了其对紫外-可见光的光响应潜力,在工业废气中剧毒磷化氢的资源化利用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俐俐,王振领[2](2012)在《碳纳米管负载的铁系磷化氢分解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工厂尾气中有毒化学物质的净化已成为当今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PH3是一种高毒、易燃的气体,即使少量排放于大气中,也会带来明显的安全隐患。现今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将很快会要求化工厂排放尾气中的PH3含量减至更低的水平。净化PH3的技术之一是将其催化分解为磷和氢气。众所周知,磷和氢气具有很高工业价值,因此采用催化分解法处理磷化氢不仅具有极高的环保价值,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01)

李俐俐,杨丽,周逸潇,韩新宇,张宝贵[3](2011)在《碳纳米管负载的CoB和CoBP对磷化氢的分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诱导-化学还原法合成了碳纳米管(CNTs)负载的非晶态CoB和一系列不同P与(B+P)摩尔比(n)的非晶态CoBP合金,并将其应用于PH3分解反应中.通过高倍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活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子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催化反应后,CoBP/CNTs样品中只有CoP相存在,CoP相对该反应具有更高的活性;而CoB/CNTs除了CoP相外,还产生了金属Co相;CoBP/CNTs的活性大于CoB/CNTs,当n为0.43时,CoBP/CNTs活性最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韩长秀[4](2007)在《催化磷化氢分解制备高纯磷的催化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纯磷是精细化工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我国的高纯磷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高纯磷制备技术的开发应用对于带动我国整个精细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高纯磷制备的方法可分为黄磷精馏法和磷化氢法两种。其中,黄磷精馏法制备的磷纯度很有限。而磷化氢法是利用工业生产次磷酸钠的副产品磷化氢气体,经适当的净化干燥后催化热分解得到元素磷蒸气,再经冷凝后获得高纯磷。此技术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本论文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B、CoP和CoPB叁个系列的钴基非晶态合金以及FeBP非晶态合金、FePdP和FeCuP铁基双金属叁元合金,使用ICP、BET、XRD、DSC、SEM和TEM等表征方法研究了非晶态合金的组成、比表面积、结构、热稳定性、形貌和粒径以及负载前后性质的变化,并以分解磷化氢制备高纯磷为指示反应,考察了合成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和催化分解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一合成了纯态的Co-P和负载型CoP/TiO_2非晶态合金以及CoB、CoBP非晶态合金,并对它们的性质和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1.CoP合金的制备及在PH_3分解中的应用①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P合金并得出了制备非晶态合金的最佳条件。反应条件如pH值、反应温度、物料比以及引发剂和络合剂等对产物P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他条件选定后,C_(H2PO2)~- /C_(Co)~(2+)比对产物中磷含量起决定性作用。②用诱导沉积法制备了负载型非晶态合金CoP/TiO_2,当制备条件一致时,纯态及负载型非晶态合金中钴、磷原子比很接近。实验表明:由于载体TiO_2对Co-P的高度分散作用、TiO_2与Co-P的相互作用以及TiO_2与Co-P的热肼作用,引入载体TiO_2可减小合金粒径,增大其比表面积,提高其热稳定性和晶化温度。③制备的系列CoP合金样品均具有催化分解PH_3的性能,且其表观催化反应温度(T)随合金中磷含量P%的升高而降低,当P%≥7.7%时,T<450℃。选取Co_(86.3)P_(13.7)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反应条件与PH_3分解率的关系以此来表征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一定实验条件下,PH_3分解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后降,随总通气流量(Q_(PH3) +Q_(PH3) )或通气比(Q_(PH3) :Q_(N2))的增大而降低。适当条件下,PH 3的分解率可达到95%以上。Co-P/TiO_2对PH_3的催化分解率随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与Co-P相似,但Co-P/TiO_2对PH_3的催化分解率随温度升高下降较Co-P慢。2.Co-B和Co-B-P的制备及其应用Co原子与类金属元素B、P和BP都可形成非晶态合金,实验制备了Co-B、Co-P、Co-B-P非晶态合金,它们在合成、性质及应用方面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Co-B和Co-B-P的合成相对简单,在常温下甚至冰水浴中即可进行,Co-P的合成则需加热到80~90℃,并加入引发剂引发,且获得非晶态Co-B和Co-B-P比获得非晶态Co-P容易;叁者都为粉末状颗粒,但粒径不同,相应的比表面积也不同。Co-B和Co-B-P的粒径均在十几纳米左右,而Co-P的粒径较大,约120nm左右,这可能与反应速度有关。Co-B和Co-B-P都比Co-P的热稳定性高,其中Co-B-P最高。由于叁者性质的差异,它们对磷化氢分解的催化活性不同:在分解率-分解温度曲线图中,Co-P最先达到峰值,Co-B和Co-B-P之间相差不大且反应温度升高到600℃催化活性仍保持不变,但在相同的温度下Co-P催化活性略有下降。二合成了铁基叁元合金催化剂,试验了它们对磷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并讨论了引入第叁元素对FeP合金性质的影响。(1)FeBP非晶态合金:新鲜FeBP非晶态合金是平均粒径为150nm的规则球形颗粒,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合成条件简单,易于获得。其对PH_3的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在适宜条件下分解率可接近100%。(2)合成了添加Pd、Cu第二金属元素的叁元合金Fe(Pd)P、FeCuP,并将其应用于磷化氢的催化分解,考察了其催化性能。①在Fe(Pd)P、FeCuP合金的制备中,反应物浓度及物料比、反应温度、pH值及络合剂与引发剂(PdCl 2、KBH4)的加入量对反应速率、产物组成及产率均有一定的影响。②Fe(Pd)P合金呈粒状或片状,粒径在20nm左右,在350℃~540℃对其进行热处理,粒径稍有增大,但其物相结构没有明显改变,说明Fe(Pd)P合金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新鲜的FeCuP合金颗粒也呈现粒状或片状,平均粒径约为20~50 nm,高温处理会使FeCuP合金发生一定程度的团聚。③Fe(Pd)P、FeCuP合金催化剂在催化分解PH_3时,其催化活性都受分解温度、总气流量、磷化氢和氮气的气流比以及催化剂组成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区间,随着分解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升高;同一温度下,催化剂含磷量越高,活性越高。选择适宜的条件,对PH_3的催化分解率都可达到95%以上。④在选定温度和其他条件下,填装0.10gFeCuP催化剂进行催化剂的活性-时间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寿命比较长,0.10g催化剂可连续使用43h而保持活性几乎不降低。叁.产物的脱砷及纯度检验使用分段加热,先脱砷后分解方式去除原料气中的砷,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和ICP等手段对产物中的砷含量以及产物纯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使用制备的合金和锌粒都可脱除磷化氢气体中的部分砷,使产物达到一定的纯度,锌粒的脱砷效果比合金的好。(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7-04-26)

林徐明,韩长秀,任吉利,刘英华,张宝贵[5](2007)在《钴磷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分解磷化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诱导化学沉积法制备系列Co-P合金,并将其引入PH3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具有在较低温度下催化分解PH3的性能,且测定的表观催化反应温度随合金中磷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当磷的质量分数≥7.7%时,表观催化反应温度<450℃。选取Co86.3P13.7样品进行催化分解PH3气体的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PH3分解率随催化反应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但随总通气流量QPH3+QN2或通气量比QN2∶QPH3的增大而降低。控制催化反应温度为470℃、PH3进气流量QPH3=4~6mL/min、通气比QN2∶QPH3=33~35时,催化剂可发挥最佳的催化性能,此时PH3的分解率达95%以上。对Co86.3P13.7不同处理温度下的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表明,样品在催化反应温度下发生晶化,有磷化物Co2P析出,但催化反应测试温度范围内晶化后的催化剂基本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07年02期)

梁培玉,韩长秀,林徐明,张宝贵[6](2006)在《CoP非晶合金催化分解磷化氢制高纯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配体,用化学还原法制备CoP非晶态合金.利用Co-P非晶态合金来催化分解磷化氢制备半导体级高纯黄磷,可以使磷化氢的实际分解温度从800~1 000℃降低到约470℃.得到的黄磷纯度为99.99%,磷化氢的实际分解率99.80%;黄磷中砷含量降至3μg/g以下,可以作为优质黄磷使用.(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梁培玉,王福生,宋兵魁,刘英华,张宝贵[7](2004)在《磷化氢尾气催化分解为高纯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探讨了以金属磷非晶态合金纳米材料为催化剂,催化分解次磷酸钠工业生产过程中磷化氢尾气为半导体级高纯黄磷的有关工艺和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04年04期)

刘显浩[8](1986)在《关于磷化锌分解产物磷化氢的气相色谱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导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磷型检测器(GC—FPD—P)检测磷化锌的分解产物磷化氢,此法灵敏度可达10~(-11)克,硫化氢等杂质无干扰,方法简便可靠,能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中微量、痕量磷化锌的检验。(本文来源于《刑事技术》期刊1986年01期)

磷化氢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工厂尾气中有毒化学物质的净化已成为当今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PH3是一种高毒、易燃的气体,即使少量排放于大气中,也会带来明显的安全隐患。现今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将很快会要求化工厂排放尾气中的PH3含量减至更低的水平。净化PH3的技术之一是将其催化分解为磷和氢气。众所周知,磷和氢气具有很高工业价值,因此采用催化分解法处理磷化氢不仅具有极高的环保价值,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化氢分解论文参考文献

[1].唐雪娇,薛晶晶,马淑红,周丽红.中温光催化剂制备及催化分解磷化氢性能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俐俐,王振领.碳纳米管负载的铁系磷化氢分解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C].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3].李俐俐,杨丽,周逸潇,韩新宇,张宝贵.碳纳米管负载的CoB和CoBP对磷化氢的分解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2011

[4].韩长秀.催化磷化氢分解制备高纯磷的催化剂研究[D].南开大学.2007

[5].林徐明,韩长秀,任吉利,刘英华,张宝贵.钴磷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分解磷化氢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

[6].梁培玉,韩长秀,林徐明,张宝贵.CoP非晶合金催化分解磷化氢制高纯磷的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7].梁培玉,王福生,宋兵魁,刘英华,张宝贵.磷化氢尾气催化分解为高纯磷的研究[J].天津化工.2004

[8].刘显浩.关于磷化锌分解产物磷化氢的气相色谱检验[J].刑事技术.1986

标签:;  ;  ;  ;  

磷化氢分解论文-唐雪娇,薛晶晶,马淑红,周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