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对珍稀植物银沙槐进行野外观测,主要研究了开花物候、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生殖构件、结实格局及种子抗逆性和繁殖适应性的数量特征等方面的内容,探讨了其生殖策略和适应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开花物候: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水平的花期依次为20~22d、19~21d、14~19d、7~11d。个体水平和花序水平的开花振幅均呈单峰曲线,年际间差异明显。个体水平上具有较高的开花同步性,开花相对强度分布在较低的范围内。年际间除始花日期差异不显著外,各物候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开花数和开花时间均与始花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温度是影响银沙槐种群的开花物候最主要因子,集中的“开花模式”和“花多果少”的现象均是银沙槐适应风沙和恶劣生境的生殖对策适应。2.银沙槐花部综合特征及繁育系统:具有豆科特有的蝶形花冠,花冠呈蓝紫色,花期可散发出特殊的香味,雄蕊和柱头在开花期的始终存在雌雄异位的现象。闭花散粉,一般长雄蕊花药先散粉,其后表现为短雄蕊上的花药散粉速度加快,散粉过程一般以长雄蕊花药散粉为终止,整个散粉过程历时12h左右。单花发育过程依据其形态、散粉时间、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可分为4个阶段:花蕾期、散粉前期、散粉期和萎蔫期。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比在7550~30202之间,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重叠期达120 h。结合人工授粉和套袋试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的交配方式为混合繁育系统,繁育系统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3.银沙槐传粉生物学及生殖构件特征:访花昆虫在9:00~22:00不间断访花,访花频率整体呈现“钟”形,单花开放时间在14:00时和18:00达到峰值。花蜜是主要的报酬和诱物,依靠虫媒和风媒两种方式传粉,花部特征适应虫媒传粉。不同龄级的个体的生殖构件差异不显著(P>0.05),光照对该种植物的生殖构件空间分布影响不显著(P>0.05)。4.银沙槐结籽结实格局及种子萌发抗逆性:银沙槐荚果和胚珠均存在严重的败育现象,荚果败育率60%左右,果序基部结实率相对较高;胚珠败育率高达84%,胚珠败育具有一定的位置效应,荚果胚珠结籽率中部>果梗端>柱头端。种子具有物理休眠特性,最适的萌发温度为15/25℃;土壤湿度在2%以上时,破皮种子可以萌发;渗透胁迫是种子萌发阶段最主要的抑制因素,离子毒害作用甚微。5.银沙槐繁殖适应性的数量特征:银沙槐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种群,初次生殖年龄为4a,生殖寿命最长42a,平均世代周期T为5.7015a;适合度R为4601.8。一年生生殖枝/营养枝数量比随龄级的增大而不断增大。生殖値、剩余生殖値、生育力和总生殖値均随龄级增大而增大,生育力b x与存活率l x显著负相关(r=0.848,P<0.05),表明较大的生殖投资,意味着更大的死亡率。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海地区二球悬铃木物候与花芽分化的观察[J]. 上海建设科技 2019(06)
- [2].全球变化下作物物候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01)
- [3].基于多光谱遥感的湖冰物候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 海洋湖沼通报 2020(02)
- [4].近20年我国县域耕地物候变化空间格局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06)
- [5].观赏海棠花期物候稳定性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6].喀什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5)
- [7].浙江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花和结实物候的种间种内差异[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11)
- [8].全球变暖引起的物候不匹配及生物的适应机制[J]. 生态学杂志 2016(03)
- [9].物候与鸟调[J]. 大学生 2020(11)
- [10].物候资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6)
- [11].呼和浩特市绿化树种的物候观察[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01)
- [12].红脂大小蠹发生期的物候观察[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2)
- [13].生态物候遥感的进展与展望[J]. 城市勘测 2013(04)
- [14].民勤荒漠区42种植物的物候型聚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0)
- [15].麻疯树生殖物候同步性的表示方法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09(06)
- [16].樱花无性系花部形态及开花物候的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20(03)
- [17].物候资料在农业气象工作中的应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5)
- [18].湖冰物候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 科技风 2017(17)
- [19].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多鳞杜鹃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1)
- [20].倾听植被物候的回响——记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付永硕[J]. 科学中国人 2020(09)
- [21].念[J]. 航空港 2016(03)
- [22].基于植被指数、叶绿素荧光和碳通量的华北山地人工林物候对比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11)
- [23].蒙古莸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 2012(10)
- [24].城市化进程对植物开花物候的影响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2(06)
- [25].物候模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8(01)
- [26].车前草物候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内蒙古气象 2008(06)
- [27].东北、内蒙古林区物候点烧技术应用的情况分析[J]. 森林工程 2008(03)
- [28].基于物候模型的气温对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物候过程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9].低海拔引种珠芽蓼的物候特性研究[J]. 中药材 2014(10)
- [30].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J]. 课外语文(初中) 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