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 ——“古今之争”视域中的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 ——“古今之争”视域中的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在施特劳斯那里,自然正当是一种相对于习俗而言的恒定性的、初始性的存在,它是一种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有赖于哲学家的努力去发现和挖掘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自然正当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判准、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理想图景。自然正当的这种理想性和终极性,使得自然正当与现代虚无主义之间形成了一种勾连,根据施特劳斯的逻辑,这种勾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虚无主义的产生与现代政治哲学对古典自然正当论的弃置密不可分;另一方面,要克服现代虚无主义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一种重要思路,就是回到古典政治理性主义哲学的视域中,重新去关注自然正当、探求自然正当。本文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探索,正是以施特劳斯所主张复归的古典自然正当理论为核心而展开的,我们试图以施特劳斯的相关文本为基础,通过将施特劳斯思想与尼采、海德格尔、科耶夫等人的相关思想的比较研究,来阐明施特劳斯所理解的自然正当的内涵及其效用,来阐明施特劳斯之所以要主张寻求古典自然正当来克服现代虚无主义的原因,以及阐明从施特劳斯的古典自然正当理论出发、究竟应当追求一种怎样的文明理想。根据施特劳斯的逻辑,对于西方虚无主义的克服,其核心在于要通过哲学的努力,重新去寻求一种价值上的终极判准。但是,无论是启示宗教、还是现代历史主义或现代理性主义,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指向某种终极目的和终极价值的,然而施特劳斯却没有选择上述途径中的任何一种,而是试图返回古典政治哲学、重新寻求自然正当来为现代虚无主义的克服提供思路。这其中的缘由在于施特劳斯对于理性的世俗化特征与启示的超验性特征这一差异之深刻体认,在于施特劳斯对于历史主义所强调的客观历史规律和历史终结论与古典自然正当所强调的恒定性之间的差异的准确把握,在于施特劳斯对于以理性自负为特征的现代理性主义与具有温良特性的古典政治理性主义之间的差异的深刻认识。对于现代性之根本问题的把握,施特劳斯与尼采、海德格尔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那就是,他们都认为现代性问题的根本在于虚无主义。但是,在尼采和海德格尔那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所开创的古典政治理性主义传统,正是现代虚无主义问题产生的根源;而在施特劳斯那里,现代虚无主义问题的产生,源自于现代性进程中的三次浪潮、源自于由这些浪潮所表征的现代政治哲学对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的逐步背离。三者在理解上的这种差异性,一方面根源于三者对虚无主义之内涵的理解上的差异:尼采的虚无主义,主要指的是传统形而上学和上帝对感性生命的压抑所造成的感性生命的虚无、以及超人的权力意志的虚无;而海德格尔的虚无主义,主要指的是由传统形而上学和理性思维所导致的现代技术世界对于存在的遮蔽所导致的存在的虚无,而施氏的虚无主义则是一种由于缺乏终极价值的判准而导致的价值虚无;另一方面是由于三者对于克服虚无主义的目的的理解上的差异,尼采之所以要克服虚无主义,是为了彰显超人的权力意志、克服叔本华式的生命悲观;海德格尔试图使存在彻底地历史化,使诗性思维取代现代理性主义的技术性思维;而施特劳斯则试图为稳定的政治秩序的存留、为社会公共福祉的寻求提供一种价值上的思路,在施氏的视域中,任何缺乏终极价值约束的社会都无法对正义作出终极的判准,因而其社会的价值危机就难以避免、其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就难以确保。以古典政治理性主义和自然正当理论为基础,施特劳斯的文明理想究竟是怎样的?尼采将价值决断的终极权力给予了超人的创造,他放弃了自然正当、放弃了价值决断的客观依据,尼采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彻底的价值虚无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的终极结果可能是导向无政府主义。科耶夫的社会理想是一种所有人都同质化的普遍均质国家形式,这种国家形式取消了哲学的批判功能、取消了人的理性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也取消了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可能。但在施特劳斯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彻底和解是不可能的,因而政治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的宿命。施特劳斯根据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逻辑,提出了一种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的以承认智慧的主导地位为核心的文明理想,在施特劳斯看来,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要实现这种理想,最关键的是要推行“自由教育”、提升人们的古典哲学修养。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思想为我们克服现代性进程中的价值困境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自然正当是否能被证成的问题,自然正当的能够被证成是施氏的思想能得以成立的前提,但在现实中,这种证成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是极为困难的;二是哲学家自身的腐化及其约束的问题,施氏秉承柏拉图传统而赋予了哲学家以在政治生活中的主导性地位,但如果哲学家自身出现腐化,同样可能给政治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而施氏则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三是政治哲学的理论努力能否带来政治生活的现实改善的问题,施氏一方面否认了政治哲学的可教性、但另一方面又将希望寄托于政治哲学的古典转向,这其间实际上隐含着一种难以克服的矛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途径与方法
  • 第一章 自然正当的理论谱系:从古典自然正当论到现代自然权利论
  • 第一节 古典自然正当理论的兴起及其流派
  • 第二节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与现代自然权利论的价值取向
  • 第三节 现代自然权利论与现代虚无主义的关联:"古今之争"视域中的考察
  • 第二章 自然正当的命运与虚无主义的兴起:从价值领域的诸神之争谈起
  • 第一节 寻求人类社会的终极依据:诉诸启示还是诉诸理性?
  • 第二节 历史主义与自然正当:历史能为政治生活提供终极价值吗?
  • 第三节 计算理性与自然正当:现代理性主义能解决价值问题吗?
  • 第三章 对自然正当的拒斥与虚无主义:施特劳斯与尼采、海德格尔的论争
  • 第一节 虚无主义及其克服:施特劳斯与尼采的分歧
  • 第二节 施特劳斯与海德格尔:何种虚无主义?何种古典?
  • 第三节 自由与虚无:如何在确保自由的同时避免虚无主义?
  • 第四章 自然正当与自由民主政制:施特劳斯的政治理想图景是什么?
  • 第一节 尼采式的超人社会与科耶夫式的普遍均质国家的困境
  • 第二节 现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价值困境
  • 第三节 施特劳斯的文明理想究竟是什么?
  • 第五章 结语:寻求自然正当能克服现代虚无主义吗?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法国新马克思主义的尼采转向[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01)
    • [2].尼采的“怨恨”精神及其发端[J]. 世界哲学 2020(03)
    • [3].从《最后的意志》看尼采信仰的尺度[J]. 世界宗教文化 2020(02)
    • [4].科学为艺术立法:中期尼采的“路标艺术”概念[J]. 四川戏剧 2020(06)
    • [5].如何寻找真正的德意志文化:论尼采不合时宜的教育批判[J]. 教育学报 2020(04)
    • [6].空间的系谱化建构:兼论尼采的空间思维[J]. 现代交际 2019(02)
    • [7].恐惧的深化与拓展:从尼采到《启蒙辩证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6(06)
    • [8].尼采重估价值的前奏——苏格拉底与“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立[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01)
    • [9].古典语文学家如何书写历史?——从尼采案例引申出的教训[J]. 世界哲学 2017(02)
    • [10].尼采“超人”与马克思“现实人”的比较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18)
    • [11].作为教育者的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读解[J]. 上海文化 2017(02)
    • [12].论尼采的“强力意志”说[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07)
    • [13].鲁迅与尼采的怨恨之思[J]. 百家评论 2017(04)
    • [14].尼采后现代主义式思想的电影学诠释[J]. 电影评介 2016(01)
    • [15].人是某种必须被克服的东西——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生命与意识[J]. 中外企业家 2016(26)
    • [16].尼采的科学批判——兼论尼采的现象学[J]. 世界哲学 2016(02)
    • [17].何为“现实”:马克思与尼采的启示[J]. 哲学研究 2014(01)
    • [18].五四时期尼采作品翻译热潮及其影响探析[J]. 兰台世界 2015(01)
    • [19].尼采的虚无主义:一种理解的尝试[J]. 学理论 2015(06)
    • [20].论德里达对海德格尔尼采解释的批判[J]. 学术交流 2015(04)
    • [21].哲学·人生·时代——尼采的哲学观[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05)
    • [22].爱情里的哲学家——尼采与莎乐美[J]. 朔方 2019(12)
    • [23].书海拾贝[J]. 青春期健康 2020(08)
    • [24].阅读尼采《善恶的彼岸》的一个新视角[J]. 古典学研究 2019(01)
    • [25].尼采的舞蹈 重估一切价值与哲人的自我克服[J]. 古典学研究 2020(01)
    • [26].尼采论教育[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09)
    • [27].颠覆与创造——尼采走过的轮回之路[J]. 长江丛刊 2019(29)
    • [28].聆听尼采谈教育——解读《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5)
    • [29].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J]. 文教资料 2009(04)
    • [30].人与书之间[J]. 教师博览 2010(02)

    标签:;  ;  ;  ;  

    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 ——“古今之争”视域中的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