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例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例

论文摘要

菲利浦·科特勒认为营销的思想不仅可以为企业所运用,而且能被各种组织包括政府、公众团体及宗教组织等所运用,并相应著有《营销管理》、《社会营销》、《国家营销》。“城市营销”源于“国家营销”理念,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某城市的各种资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产业或者服务以现代市场营销丰富的手段向购买者兜售。创意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范式,是创意人才、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区域性经济空间载体,是解决工业城市遗留难题、实现传统城市的都市空间再造与行政机制调整、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营销效能的有效模式。因此,在城市营销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创意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创意城市的演化路径和发展个性出发,基于城市营销及其评价相关理论,构建符合我国创意城市发展国情的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福州、厦门、泉州近五年的历史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参数和求解路径系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实证结果表明,创意成果、结构/制度、科学技术、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构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共同对创意城市的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还对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的发展进行得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从总体因子看,厦门的创意城市指数要优于福州和泉州。从分项因子看,厦门的结构/制度指数、文化资本指数和社会包容指数要优于福州、泉州,福州的创意成果指数、科学技术指数、人力资本指数要优于厦门、泉州。因此,发展创意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地位,福州、泉州、厦门需要继续加大创意产业及其园区建设,需要提高科技尤其是基础科研的投入比重,需要改善创意生活工作环境以增加对创意阶层的吸引力,需要加强产业制度战略建设和城市营销渠道创新。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确定,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样本量过少、数据缺乏连续性等不足。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意城市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产物
  • 1.1.2 创意城市是实现城市功能转型的必由之路
  • 1.1.3 创意城市是吸引积聚创意阶层的天然磁石
  • 1.1.4 创意城市是提高我国城市营销效能的有效途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创意城市的内涵和分类
  • 1.3.2 创意城市的评价指标
  • 1.3.3 创意与城市发展关系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创意城市
  • 2.1.1 创意城市内涵
  • 2.1.2 创意城市演化路径
  • 2.2 理论基础
  • 2.2.1 Florida 的创意经济理论
  • 2.2.2 Landry 的“创意城市”理论
  • 2.2.3 城市经济增长理论
  • 2.2.4 城市营销及其评价理论
  • 第三章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3.1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3.1.1 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 3.1.2 准确性和导向性原则
  • 3.1.3 简明性和实用性原则
  • 3.1.4 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
  • 3.2 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 3.2.1 创意成果指数
  • 3.2.2 结构/制度指数
  • 3.2.3 科学技术指数
  • 3.2.4 人力资本指数
  • 3.2.5 文化资本指数
  • 3.2.6 社会包容指数
  • 第四章 基于SEM 的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 4.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4.1.1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
  • 4.1.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 4.1.3 模型评价
  • 4.1.4 模型修正
  • 4.2 实证研究设计
  • 4.2.1 数据搜集和指标整理
  • 4.2.2 数据分析与处理
  • 4.3 结构方程建模与参数设定
  • 4.3.1 模型变量与参数设定
  • 4.3.2 模型拟合与修正
  • 4.3.3 模型拟合评价
  • 4.3.4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五章 福州、厦门、泉州评价分析及发展对策
  • 5.1 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评价
  • 5.1.1 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指数得分与排名
  • 5.1.2 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评价结果分析
  • 5.2 福州、厦门、泉州创意城市发展对策
  • 5.2.1 促进人力资本发展,提高城市营销主体素质
  • 5.2.2 升级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硬环境竞争力
  • 5.2.3 加快产权制度建设,完善城市软环境
  • 5.2.4 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增强营销客体吸引力
  • 5.2.5 创新城市营销渠道,优化城市营销效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省级精品课与“金课”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6)
    • [2].区域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决策探索(下) 2020(01)
    • [3].宁夏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山西农经 2020(02)
    • [4].高校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12)
    • [5].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当代化工研究 2020(09)
    • [6].多式联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水运 2020(04)
    • [7].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20(05)
    • [8].多学科背景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20(12)
    • [9].一流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教学刊 2020(17)
    • [10].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研判——基于9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08)
    • [11].构建多要素协同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J]. 政工学刊 2020(10)
    • [12].青岛交通强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山东交通科技 2020(05)
    • [13].大数据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 2020(10)
    • [14].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 [15].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学理论 2017(12)
    • [16].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知识经济 2018(03)
    • [17].竞争力视角下“煤炭之都”到“天下大同”战略转型[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3)
    • [18].公共机构被动式与主动式能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西部皮革 2018(14)
    • [19].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工业经济论坛 2016(06)
    • [20].学校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J]. 教育学报 2017(01)
    • [21].党的执政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共产党员(河北) 2017(02)
    • [22].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6)
    • [23].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校企合作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08)
    • [24].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现状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纳税 2017(27)
    • [25].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验证[J].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15(Z1)
    • [26].军用车辆空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04)
    • [27].我国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综述[J]. 国土资源情报 2014(10)
    • [28].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三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广西教育 2020(27)
    • [29].微课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方案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4)
    • [30].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绿色肥料评价指标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 中国农资 2017(20)

    标签:;  ;  ;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