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研究 ——以浦东新区为例

中国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研究 ——以浦东新区为例

论文摘要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社区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集中流向的主要区域。社区青少年群体迫切希望政府和社会能解决和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作为有着严密完整的组织机构,长期以来一直以青少年做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共青团组织,如何顺应新时期城市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及时加强和改进社区青少年工作,协助政府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就必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其他国家管理青少年事务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浦东新区为例,分析我国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求促进我国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社区青少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一群体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既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也与就业、教育、行政管理等体制相关,还跟社区青少年个体的自身情况紧密联系。社区青少年脱离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处于失学、失业的消极状态,再加上不成熟的年龄特征,成为了违法犯罪和受害的高危群体。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是弱势群体;和其他青少年相比,社区青少年是弱势群体。对社区青少年,必须从更广阔、更深远的视角来思考,而不能因为其消极的生存现状,就给他们帖上“问题青少年”、“不良青少年”等道德败坏的标签。从本质上讲,社区青少年立法工作,既是一项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控制工作,更是一项依法维护社区青少年利益、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服务工作。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重要保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选题的目的
  • 三、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五、资料来源及分析说明
  • 六、本文的框架
  •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和理论阐述
  • 第一节 青少年的界定与社区青少年事务概念
  • 一、青少年的界定
  • 二、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概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阐述
  • 一、第三部门理论
  •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 三、合约失灵理论
  • 第二章 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情况概述
  • 第一节 中国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研究的社会背景
  • 一、社会结构变化为社区青少年的产生和人数增加提供了空间
  • 二、社区的发展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提供了舞台
  • 三、青少年与社区关系呈增强趋势
  • 第二节 世界各国与地区的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综述
  • 一、在政府机构中设立独立的青年工作部门
  • 二、将青少年事务与政府中其他相应的机构或部门结合起来
  • 三、建立非常设的青少年工作机构
  • 四、承担政府职能的青年群众团体
  • 五、接受政府资助的青少年工作(服务)社会团体
  • 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
  • 一、北京朝阳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管理模式
  • 二、石家庄社区青少年事务探索模式
  • 三、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管理模式
  • 四、香港边缘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
  • 第三章 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新探索
  • 第一节 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概况
  • 第二节 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现状调查
  • 一、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的总体状况
  • 二、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与基本需求
  • 第三节 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探索与成效
  • 一、初步形成“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模式
  • 二、初步形成项目化、品牌化、特色化运作的工作体系
  • 三、初步形成政策配套、制度完善、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
  • 第四节 浦东新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对策与建议
  • 第四章 中国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立法保障
  • 第一节 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一、立法是加强对社区青少年管理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迫切需要
  • 二、社区青少年管理工作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
  • 三、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经验需要通过法律形式固定
  • 四、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立法还存在一定障碍
  •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可行性
  • 一、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有充分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 二、专项立法是发达国家与地区青少年工作立法的成功经验
  • 三、立法可完善上海及我国青少年法律体系
  • 四、上海具备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调研与起草的条件
  • 第三节 社区青少年立法内容设想
  • 一、社区青少年相关法律的执行
  • 二、社区青少年立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第二期秋令营活动[J]. 江苏船舶 2019(06)
    • [2].基于研学旅行的社区青少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0(03)
    • [3].社区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与行为指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9)
    • [4].社区青少年教育实践的发展脉络[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 [5].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09)
    • [6].社区青少年俱乐部——家门口的少先队组织[J]. 少先队活动 2018(08)
    • [7].bébé超模注入时尚新能量[J]. 风采童装 2017(08)
    • [8].小组工作介入内蒙古乌海市新桥社区青少年社区服务的路径探析[J]. 山西青年 2017(17)
    • [9].社区青少年学习共同体创新方式探索[J]. 创新时代 2015(11)
    • [10].关于社区青少年教育相关问题的探讨[J]. 学子(理论版) 2016(17)
    • [11].青少年宫参与社区青少年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 时代教育 2015(10)
    • [12].支持与回应:社区青少年求职网络研究[J].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评论 2014(01)
    • [13].浅谈如何推动社区青少年服务工作上台阶[J]. 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4(09)
    • [14].发达国家政府参与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经验启示[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5)
    • [15].以政府购买为基础 探索社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为例[J]. 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 2008(10)
    • [16].发达国家社区青少年体育组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0(05)
    • [17].探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宝”——以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为例[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28)
    • [18].建立社区青少年援助中心的构想——基于浙江经验的犯罪防控模式[J].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7(03)
    • [19].行动研究: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改善[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5(04)
    • [20].城郊社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11)
    • [21].七色花驿站:给孩子一个“多彩的家”——浅谈社区青少年校外辅导站建设[J]. 知识文库 2020(15)
    • [22].乐山市青少年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0(02)
    • [23].民办高校教师服务社区青少年文化建设模式研究[J]. 时代报告 2019(02)
    • [24].进一步加强社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J]. 华人时刊(校长) 2015(05)
    • [25].社区青少年犯罪被害研究[J]. 犯罪学论丛 2009(00)
    • [26].我有一个快乐的暑期——记宁波市互联社区青少年暑期活动[J]. 文化月刊 2010(10)
    • [27].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4(01)
    • [28].社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03)
    • [29].法学视野中的社区青少年研究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4(09)
    • [30].开展青少年空间活动对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作用[J]. 新农村 2012(02)

    标签:;  ;  ;  ;  

    中国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研究 ——以浦东新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