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理论研究

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金元时期是中国医学学术思想繁荣兴盛的年代。金元医学,被称为上承秦汉晋唐宋,下启明清两代的重要历史阶段,各医家皆有丰富的创造发明,形成各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中国医学史上所称的“易水学派”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个主要医学流派。脏腑病机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里面一个核心组成部份,其中易水学派在脏腑病机理论的逐渐完备,起着承先启后的地位,在中国医学史上作出重要的贡献。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脏腑辨证学说,以及对后世影响的全面研究。易水学派本身的医学内容非常丰富,全面整理、展示其医学内容,既可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又可成为中医理论继续向前发展的基本素材,同时,易水学派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给合,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可供给我们借镜,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范围以易水学派四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罗天益等医家的著作为主要研究村料,并且搜寻与此相关的资料,包括医学典籍、医家著作、历代的文献等。本文在借鉴前贤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文献学和医学史的研究方法,从原文分析、阐述、整理他们著作的脏腑病机理论相关的内容,考查其医学内容的发生与演变的脉络,阐释其学说的具体内容。易水学派是以研究脏腑病机理论为其主要学术内容。现代中医学把“病机”定义为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机理。本文追本溯源,从首载“病机”一词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开始,说明病机在《内经》中的意义,是指疾病最重要的,关键之处,更同时具有病因的含义,说明了掌握病机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以中医学从其奠基的《内经》开始,便积极寻找疾病发生的根源。文中同时指出病机十九条实际上是提出了掌握病机的方法,即审证求因,为从证测病机,树立了典范,开辨证论治的先河,成为中医病机学的纲领性文献,奠定了中医病机学的基础。《内经》以降,包括《内经》本身,对于病机意义的理解,除了指疾病的关键处之外,也有对疾病的发生过程、变化、转归、生死逆顺等,当中为何如此,其中推动其变化的机理等,有丰富的解释,这是对病机意义的扩展。文中同时提出,中医学对病机的机理解释,是基于从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包括对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特有看法,应用阴阳五行理论作为推理工具,其中的理论前设、方法论等,与现代医学的病理学明显不同,研究两者的病机时应注意到这方面的差别。本文用了主要的篇幅,从易水四大家的原文著作中,发掘他们在脏腑病机理论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易水学派的始创人张元素,因为现有文献对张元素的研究不足,深入研究他的医学主张别具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张元素的脏腑病机理论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主体,以虚实寒热为纲,以脉证判断疾病情况、论述当中的病理变化、生死逆顺,理、法、方、药齐备的脏腑病机辨证论治体系。并且张元素进一步将六腑、经脉从属于五脏,构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病机理论。在标本问题上,经过分析论证,认为张元素所谓的“本病”是指脏腑之病,“标病”是经络之病。对于张元素来说,所谓治病求本,就是辨别出疾病是归属于五脏的那一脏,这便是找到了疾病的根源,就是病机所在。受刘完素的影响,张元素吸收了刘完素六气病机理论,成为他的脏腑病机理论的一部分。本文指出张元素在构建其脏腑病机理论的主体内容时,尝试将七篇大论与《内经》的病机内容作出整合。张元素建造了一个比较平衡,同时又较为全面的脏腑病机理论,给后来者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漆砖筑瓦。李东垣在五脏之中,独重脾胃,认定脾胃就是疾病的关键所在,提出著名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从“脾胃内伤”的角度深刻地剖析了外感热病与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并且提供了详细的症状鉴别的方法。李东垣在解释内伤发热产生的原因,断言是因为脾胃虚弱,对于当中病变的机理,李东垣提出了“阴火”概念,本文认为李东垣所谓的“阴火”是由于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脾气不升反下流于肾,引致源于肾间的相火妄动,导致身体产生发热症状的一种不正常的火。至于王好古,主要讨论了他所提出的阴证学说和三焦分证辨治体系。王好古论阴证,对于所有发热,烦燥,口渴欲饮冷水,出血…等等阳性的病征,王好古都认为是标证,甚至是假象,阴证的本是寒,根源在于脾肾虚损。他同时指出倘若患者是肾阳虚的话,是不宜再用升发阳气的方法,这和李东垣主张用升发阳气的方法治疗脾胃病有所不同,提出要分辨清楚根源在肾还是在脾胃,开宽了辨证的思路。三焦由于没有具体的解剖形状与位置,“有名而无形”,历代对此引起不少的争论,但是对于三焦的生理功能的认识则较为一致,认为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以及是水谷之道路。王好古将三焦一腑分成上焦、中焦、下焦三个独立不同的部位来考虑病因病机,是对张元素的三焦寒热虚实病机的进一步发展,配合三焦寒热用药体例,形成稍具雏型的三焦分证辨治体系。罗天益在脏腑病机理论方面,主要发挥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和确立了三焦辨证论治体系。对于导致脾胃损伤的原因,离不开李东垣所言,皆因被饮食与劳倦所伤,但是罗天益进一步认为饮与食应该分开处理,因为饮伤与食伤的病机与治疗方法皆有不同。他重视脾胃之余,同时注意到三焦与脾胃的关系密切。罗天益对于三焦的论述,在张元素、王好古的基础之上再有发展,所列出三焦的症状,明显己经函盖了五脏六腑,其中辨证上焦病包括了心肺的病变,中焦病包括了脾胃,下焦病包括了肝肾。罗天益进一步对三焦的分证论治,实际上已经把三焦的辨证应用到全身,具备一个独立的辨证体系的雏型。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理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就是脾胃学说、肾命学说和三焦辨证。脾胃学说方面,介绍了缪希雍的脾阴之说和叶天士的胃阴之说,薛己遥承易水诸家,在脾胃与肾命都有所发展;肾命学说介绍了孙一奎、张介宾和赵献可;易水各家对三焦的论述,促成三焦辨证体系的建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现代的中医病机理论
  • 第2章 病机十九条
  • 2.1 病机十九条内容
  • 2.2 病机含义
  • 2.3 从症测机
  • 第3章 金元时期医学背境
  • 3.1 宋代医学、社会、文化
  • 3.2 运气学说
  • 3.3 刘完素的影响
  • 3.3.1 六气皆从火化
  • 3.3.2 亢害承制论
  • 第4章 易水学派医学内容
  • 4.1 脏腑病机理论
  • 4.1.1 张元素的脏腑病机理论
  • 4.1.2 李东垣的脏腑病机理论
  • 4.1.3 王好古的脏腑病机理论
  • 4.1.4 罗天益的脏腑病机理论
  • 4.2 制方用药
  • 第5章 后世影响
  • 5.1 脾胃学说
  • 5.1.1 薛己
  • 5.1.2 缪希雍
  • 5.1.3 叶天士
  • 5.2 肾命学说
  • 5.3 三焦辨证
  • 第6章 中医病机理论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噎膈、反胃”探讨胃癌病机理论[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3)
    • [2].癌毒病机理论与炎癌转变[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2)
    • [3].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胃癌的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 [4].哮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6)
    • [5].《内经》病机理论特点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06)
    • [6].消渴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4)
    • [7].瘤毒病机理论在胆囊癌辨治中的运用[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5)
    • [8].癌毒病机理论探讨[J]. 中医杂志 2014(20)
    • [9].蒙医病机理论与学术创新[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09)
    • [10].浊毒病机理论探微[J]. 新中医 2015(09)
    • [11].糖尿病肾病“伏热致癥”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内涵[J]. 环球中医药 2020(08)
    • [12].明清以前不寐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0)
    • [13].中医脏象学说与藏医三因素学说病机理论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10)
    • [14].瘿病之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0)
    • [15].中医瘿病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10)
    • [16].消渴病之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9)
    • [17].痹证之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1)
    • [18].癌毒病机理论推动中医药肿瘤防治[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7)
    • [19].“淤热”病机理论在心血管病辨治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06)
    • [20].“肝胆郁热,脾胃虚寒”病机理论发微[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09)
    • [21].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因风致变”病机理论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1)
    • [22].癌毒病机理论辨治肝癌探析[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01)
    • [23].中风病因病机理论探讨[J]. 山东中医杂志 2014(03)
    • [24].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3)
    • [25].基于中医病机新体系复合病机理论对带下病病机理论的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 2020(11)
    • [26].运用癌毒病机理论辨治乳腺癌之探析[J]. 江苏中医药 2017(10)
    • [27].基于络风内动病机理论的络风宁系列方剂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09)
    • [28].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消癌解毒方抗肿瘤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 [29].岭南医学的瘴气病因和瘴湿病机理论[J]. 中医杂志 2014(12)
    • [30].周仲瑛医案瘀热病机理论的数据挖掘方法及思路[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5)

    标签:;  ;  ;  

    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