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状况、美国好莱坞类型片在中国的放映活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境遇,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中国电影对好莱坞类型片的态度和交互作用。1930年代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电影艺术观念、社会观念和电影技术条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民族电影内容与形式的复杂关系,电影艺术的基本原则和创作方法以及电影的具体形态和形制中都包含了相当多的好莱坞因素。在“类似性”和“差异性”多重变奏的共同塑造下,中国民族电影具有了自身的艺术品格和基本观念,由此也产生了富于中国色彩的民族电影的具体形态、风格和特征。中国电影商业类型建设受到了好莱坞的直接影响。虽然在总量上国片落后于好莱坞影片,但是能够在30年代与美国电影在首轮院线同步放映的国产大片,它们的放映时间、总场次和受观众欢迎的程度并不比外国电影逊色。民族电影商业类型意识和类型电影的创作实践成为民族电影的宝贵财富和历史经验。与此同时,在借鉴好莱坞的直接影响之下,民族电影通过借鉴和学习,培育了自身的优势类型,喜剧、歌唱、爱情伦理、侦探、恐怖等类型逐步发展。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的强势姿态,必然在文化上引起中国知识界的重视和反思,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电影文化的影响通过更加具体的电影形式和更加复杂的机制产生作用,在民族电影文化活动的具象场所和抽象空间两个领域中对中国电影文化发展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30年代,中国民族电影管理者“国家电影”意识的逐步成熟不仅为中国民族电影制定了一系列接受西方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放映市场的规章制度,中国电影也开始逐步形成面对好莱坞电影影响时的明确政治主体意识。国家意识(State Awareness)、政治意识(Political Awareness)和民族意识(National Awareness)是193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政治语境赋予中国民族电影的基本要求,也成为审视和接受好莱坞电影过程中的基本立场。随着国民党“官营电影”体制的建立和成熟,左翼思潮引发的“新兴电影运动”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民族危机中始终占据着市场绝对主体地位的好莱坞电影和中国民族电影之间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交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