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辍耕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辍耕录,陶宗仪,史料,设计
辍耕录论文文献综述
曹振鑫[1](2018)在《《辍耕录》所涉及的设计史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辍耕录》中的大量设计史料涉及很多方面,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涉及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它不仅记录了有关元代社会的文献史料,重现了元代的政治及经济状况,成为继宋濂、王祎主编二十四史之一的《元史》之后研究元代社会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记录了大量宋代的社会情况,成为科研人员研究宋元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目。它的设计史料价值丰富,可以促进设计人员从中发掘智慧的设计灵感,创造更加有创意的作品。(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13期)
单健民[2](2018)在《《南村辍耕录》里的中医药》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陶宗仪所撰《南村辍耕录》是一部写在树叶上的书。孙作在书序中写道:“余友天台陶君九成,避兵叁吴间,有田廛,家于山南,作劳之暇,每以笔墨自随,时时辍耕,休于树荫,抱膝而叹,鼓腹而歌,遇事肯綮,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为是者十载,遂累盎(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8-07-09)
郑晓冉[3](2018)在《《南村辍耕录》所见“回回”语词文化习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所研究的元代“回回”指元代从西域来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等。与现在我们所说的回族并不相同,故本论文将“回回”二字加引号以区别之。本文以《南村辍耕录》为研究底本,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出发,对《南村辍耕录》中所记载的“回回”语词的来源及翻译方式进行分析并按照不同的文化习俗进行分类,继而对元代“回回”的文化习俗资料进行全面的梳理与研究,同时结合《元史》等文献史料,探讨元代来华“回回”在儒家文化与宗教信仰双重影响下,其文化习俗及心理的转变情况。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选题的缘由,交代论文的基本内容、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并介绍了“回回”语词文化研究的现状;第二章主要梳理《南村辍耕录》中记载的“回回”语言并分析其语词来源,按照衣着服饰、婚姻丧葬、民间医学、天文历法、乐器乐曲、回回石头六方面文化习俗来分类研究“回回”语言;第叁章通过“回回”传统的衣着及婚姻丧葬习俗、“回回”医学的东传及作用、阿拉伯天文学对中国天文历法的贡献、西域商人与回回石头的东传及其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四方面从历时比较与共时描写的角度研究元代“回回”文化习俗;第四章从元代“回回”主动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与价值观念以及其政治地位、科学技术等方面,来论述元代“回回”文化习俗的儒化融合与本色坚持,认为元代来华“回回”的文化习俗呈现出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两种态势。(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期刊2018-05-01)
曹金成[4](2017)在《《南村辍耕录》“木冰”条与《元史》相同史文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村辍耕录》(以下简称《辍耕录》)是元末陶宗仪所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其中涉及元代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故历来为治元史者所重视。此书当前最常见的版本当属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本,据书前"出版者说明",这一版的底本为1923年武进陶氏影印的元刻本,并特别指出"其中显着错字和通借字都参校别的本子加以改正"。尽管如此,此书仍有诸多瑕疵需要进一步校勘。单以纪年来看,在字形上的错误就不(本文来源于《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期刊2017年01期)
孙月[5](2017)在《《南村辍耕录》副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书语法研究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基础,对各个时代专书语法的梳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汉语发展的规律。本文把元代重要史料笔记之一的《南村辍耕录》中的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穷尽式统计,进而进行描写和分析。元代汉语在近代汉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者对元代汉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元散曲以及元杂剧,较少关注到元代的史料笔记,对《南村辍耕录》的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南村辍耕录》中的副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和研究,而对《南村辍耕录》中副词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元代的语言面貌。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南村辍耕录》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南村辍耕录》的版本说明。第二章是副词的定义及分类,简要介绍了不同学者对副词的定义以及分类的情况,得出本文对副词的定义,以及《南村辍耕录》中副词的分类。第叁章是《南村辍耕录》中副词的描写与分析,把《南村辍耕录》中439个副词分为六小类,分别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情状方式副词进行描写分析,同时对《南村辍耕录》中出现的固定的副词性格式进行描写和分析。第四章是《南村辍耕录》中副词连用现象的分析,简要介绍副词连用的定义及其连用的线性次序,结合《南村辍耕录》中用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第五章是结语,总结《南村辍耕录》中副词使用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陈晓瑞[6](2016)在《浅谈“木乃伊”及《南村辍耕录》中的相关记载》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人陶宗仪所着《南村辍耕录》中有着对"木乃伊"的记载,这种与传统认知中"木乃伊"不同的"蜜人",有着其不同的古老制法,并在当时作为回回医学中的方剂,用来治病救人。而这种元朝的"木乃伊"也有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特征和独具一格的历史影响。(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6年24期)
王立,赵伟龙[7](2015)在《生命体内生异石母题的源流与认知意义——从《辍耕录》奇石祈雨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辍耕录》中蒙古巫师用"动物体中之石"求雨,其行为既源于"圣物"神秘力量崇拜,如同弗雷泽"相似律":同样的"因"可产生同样之"果",或说彼此相似的事物可产生同样的效果。生命体中异石是血液与精气的奇异结晶,正如干旱或灾害是自然之气的异常交合所致。人体中异石生成原因多种,其中因情郁结而成是文本载录的偏爱。比较而言,动物体中异石侧重巫术媒介物功能,而人体中异石侧重于精神存在体功能,后者与佛教舍利子崇拜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周俊十[8](2014)在《简论《辍耕录》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辍耕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文献价值很高的杂俎笔记。面世后,历为方家推崇,精研之论不胜枚举。它确是座富矿,迄今其述及的许多事物尚未被充分认识或深入开掘。《辍耕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仅在文学领域后世得其泽被的已蔚为大观。撰者陶宗仪以旺盛的精力和孜孜不倦的精神积年累月采集资料,以独立的思考和严谨的态度编辑是书,其治学精神值得后世感叹、尊敬和学习。(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4年10期)
徐朝晖[9](2014)在《《南村辍耕录》借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村辍耕录》是元代着名学者陶宗仪的一部笔记类着作,书中词汇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蒙古语和少数民族借词。文章探讨了这些借词的产生方式、来源和影响,旨在通过了解多民族交流中词汇借用融合的特点,探寻元代社会生活、语言词汇发展的状况。(本文来源于《语言与翻译》期刊2014年03期)
高建国[10](2014)在《《辍耕录》的两个问题——摘叶着书与抄录他书》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村辍耕录》是元代一部非常有分量的私人笔记着作。关于其成书,历来流传着"摘叶着书"的故事。历代学者在关注其丰富的史料记载的同时,也指出该书存在着抄录他书的问题。本文通过辨析,指出"摘叶着书"的"叶"字,并非是树叶之叶,而是‘‘书页"之意。通过仔细的数据统计,本文指出《辍耕录》一书抄录的部分,占到全书约29%的内容。笔者在检讨了陶宗仪的史学态度后认为,对《辍耕录》中的抄录问题,无须苛责。(本文来源于《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期刊2014年01期)
辍耕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代陶宗仪所撰《南村辍耕录》是一部写在树叶上的书。孙作在书序中写道:“余友天台陶君九成,避兵叁吴间,有田廛,家于山南,作劳之暇,每以笔墨自随,时时辍耕,休于树荫,抱膝而叹,鼓腹而歌,遇事肯綮,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为是者十载,遂累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辍耕录论文参考文献
[1].曹振鑫.《辍耕录》所涉及的设计史料研究[J].设计.2018
[2].单健民.《南村辍耕录》里的中医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8
[3].郑晓冉.《南村辍耕录》所见“回回”语词文化习俗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8
[4].曹金成.《南村辍耕录》“木冰”条与《元史》相同史文辨析[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7
[5].孙月.《南村辍耕录》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6].陈晓瑞.浅谈“木乃伊”及《南村辍耕录》中的相关记载[J].读书文摘.2016
[7].王立,赵伟龙.生命体内生异石母题的源流与认知意义——从《辍耕录》奇石祈雨谈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8].周俊十.简论《辍耕录》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4
[9].徐朝晖.《南村辍耕录》借词分析[J].语言与翻译.2014
[10].高建国.《辍耕录》的两个问题——摘叶着书与抄录他书[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