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相关因子论文-陈海博,李敏超

炎症相关因子论文-陈海博,李敏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炎症相关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薄荷醇,瞬时受体电位蛋白-8,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炎症相关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博,李敏超[1](2019)在《薄荷醇通过mTOR活化促进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气道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化对薄荷醇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气道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薄荷醇组、雷帕霉素组、薄荷醇+雷帕霉素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瞬时受体电位蛋白-8(TRPM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EAS-2B中磷酸化的mTOR(p-mTOR)、TRPM8、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薄荷醇组中细胞TNF-α和IL-1β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mTOR蛋白表达升高,胞内Ca~(2+)浓度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中细胞TNF-α和IL-1β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差异(P>0.05),p-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胞内Ca~(2+)浓度无差异(P>0.05)。与薄荷醇组相比,薄荷醇+雷帕霉素组中细胞TNF-α和IL-1β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mTOR蛋白表达降低,胞内Ca~(2+)浓度降低(P<0.05)。结论薄荷醇可能通过活化mTOR诱导胞内Ca~(2+)浓度升高,进而促进气道炎症相关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燕芳,王万春,严张仁,毛文丽,易军[2](2019)在《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组C,每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治疗组A治疗10 d,治疗组B治疗20 d,治疗组C治疗30 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及检测Th1细胞表达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和Th2细胞表达因子IL-4、IL-5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_8~+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Th2细胞因子IL-4、IL-5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和治疗组C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显着高于治疗组A(50.00%)(P<0.05);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有效,临床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1期)

肖霞,乔玉梅[3](2019)在《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间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护理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CD3+、CD4+、CD8+和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和术后,观察组患者CD4+、CD8+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患者IL-8水平均高于术前和术中,IL-17术前和术后水平均高于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ICAM-1水平在术中均下降,术后得到提升(P <0. 05)。两组患者均出现尿潴留、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和淋巴瘘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宫颈癌手术和麻醉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免疫抑制,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保证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林文利[4](2019)在《肌酸激酶 血清肌红蛋白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动态监测在多发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肌酸激酶(CK)、血清肌红蛋白(Mb)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动态监测在多发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40例,根据MODS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40名(对照组)。监测MODS与非MODS患者不同时间CK、Mb、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动态变化,评估各指标间相关关系,以及CK、Mb、IL-6及TNF-α监测对多发伤并发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 MODS患者入院24 h、48 h、72 h时CK、Mb、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非MOD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及TNF-α与IL-6间呈现负相关,CK与Mb及TNF-α、Mb与TNF-α均呈现正相关(P<0.05);CK、Mb与IL-6,Mb、IL-6与TNF-α,CK、Mb、IL-6及TNF-α等指标联合检测对多发伤并发MODS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 CK、Mb及炎症相关因子等动态变化均与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各指标联合检测对于多发伤并发MOD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陈旭,郭林,刘子由[5](2019)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N端脑钠肽激素原、血管紧张素1~7、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N端脑钠肽激素原(NT-proBNP)、血管紧张素1~7(Ang1~7)、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白介素-37(IL-37)、白介素-33(IL-33)及白介素-18(IL-1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均分为C1组(NYHAⅡ级)、C2组(NYHAⅢ级)和C3组(NYHAⅣ级),每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NT-proBNP,Ang1~7,H-FABP,IL-37,IL-33及IL-18的水平,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NT-proBNP,Ang1~7及H-FABP呈正相关(r=0.524,P=0.038;r=0.819,P=0.013;r=0.851,P=0.011);与IL-37,IL-33及IL-18水平呈正相关(r=0.712,P=0.026;r=0.831,P=0.015;r=0.681,P=0.024)。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中的IL-37,IL-33,IL-18,NT-proBNP,Ang1~7及H-FABP水平呈正相关,上述指标的测定可为心力衰竭诊断、疗效判定和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单琳琳,陆为民,张卿[6](2019)在《清溃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炎症应激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清溃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炎症应激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双岐杆菌叁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溃愈疡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炎症应激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肠道菌群分布数量、炎症应激及相关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球菌、肠杆菌数量, MCP-1、MIP-1α、HMGB1、HIF-1α、TGF-β1及β-E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均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丁酸梭菌的数量显着增多(均P<0.01);观察组患者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及MCP-1、MIP-1α、HMGB1、HIF-1α、TGF-β1、β-EP水平分别为(7.11±0.71)log10CFU/g、(8.22±0.91)log10CFU/g、(45.63±4.71)ng/mL、(10.65±1.28)ng/mL、(21.15±2.25)pg/mL、(49.11±5.09)ng/L、(128.47±14.06)ng/L及(5.54±0.67)pg/100μL,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72、7.261、9.235、20.386和22.926、5.338、8.513和37.388,均P<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丁酸梭菌数量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溃愈疡汤方剂可显着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紊乱状态,缓解炎症应激,抑制HIF-1α、TGF-β1和β-EP的过表达,进而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艳娇,赵云青[7](2019)在《茵芪肝复颗粒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对相关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茵芪肝复颗粒具有疏肝补脾、清热解毒利湿功效,但其对肝功能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经过分析茵芪肝复颗粒对胆汁淤积性肝炎(cholestatic hepatitis,CP)大鼠肝功能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实验室依据.目的探讨茵芪肝复颗粒对大鼠CP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法尼酯X受体(farnesyl Xreceptor, FXR)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9,健康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n=9,以α-异硫氰酸萘酯(α-naphthyl isothiocyanate, ANIT)灌胃法复制CP大鼠模型]、茵芪肝复颗粒组(n=9,ANIT灌胃法复制CP大鼠模型后给予茵芪肝复颗粒处理),比较3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transpeptidase, GGT)]、血清细胞因子水平[IL-17、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 F N-γ)、超氧化物歧化酶(s u p e r o x i d ed i s m u t a s 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肝组织IL-17、IL-4、IFN-γ、SOD、MDA、FXRm RNA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肝功能因素.结果肝组织病理:对照组肝脏细胞、结构无异常;模型组肝脏细胞、结构存在明显异常;茵芪肝复颗粒组肝脏小叶结构完整清晰,肝细胞肿胀,肝索呈放射状;茵芪肝复颗粒组AST、ALT、ALP、TB、GGT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茵芪肝复颗粒组IL-17、IFN-γ、MDA高于对照组,SOD低于对照组(P <0.05);模型组IL-17、IFN-γm RNA高于对照组,IL-4、SOD、FXRm RNA低于对照组(P <0.05);茵芪肝复颗粒组IL-17、IFN-γm RNA低于模型组, IL-4、SOD、FXRm RNA高于模型组(P <0.05);茵芪肝复颗粒组IL-17、IFN-γm RNA高于对照组, SOD、FXR m RNA低于对照组(P <0.05);IL-17、IFN-γ、MDA与CP呈正相关, SOD、FXR与CP呈负相关(P <0.05).结论茵芪肝复颗粒能明显改善CP大鼠肝功能、肝细胞结构形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17、IFN-γ、MDA等因子,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等有关.(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李恒华,周飞,杨炀,吴书祎,黄文涛[8](2019)在《葛根素联合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血管病变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葛根素0.5 g/kg+丹参酮ⅡA1 g/kg组、葛根素0.25 g/kg+丹参酮ⅡA 0.5 g/kg组、葛根素0.05 g/kg+丹参酮ⅡA 0.1 g/kg组,丹参酮ⅡA 0.5 g/kg组,葛根素0.25 g/kg组,阳性对照(二甲双胍0.09 g/kg)组,连续给药70 d。观察药物干预后大鼠体重及一般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糖、血脂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含量,主动脉匀浆AGEs、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冠状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脂、血清INS含量以及AGEs、主动脉匀浆AGEs、oxLDL、TNF-α和MCP-1含量均明显升高,主动脉组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0.5 g/kg联合丹参酮ⅡA 1 g/kg组可明显降低血糖及血脂(CHOL、LDL-C)含量,降低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主动脉匀浆AGEs、oxLDL、MCP-1、TNF-α含量,减轻冠状动脉组织病变,下调主动脉组织VCAM-1、ICAM-1蛋白表达,配伍使用效果好于单药。结论:葛根素联合丹参酮ⅡA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9年05期)

贾南,贾毅,何薇,吴新婷,张东平[9](2019)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原菌分布特征、耐药性分析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原菌分布特征、耐药性,检测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0例。其中,细菌性感染致黄胆患儿56例为感染组,非细菌性黄胆患儿44例为非感染组。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采集受检新生儿血液标本,利用半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和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新生儿血PCT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血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占38.9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35株(占59.33%),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1株(占1.6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为93.33%~100%,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唑林耐药率在60.00%~73.33%之间。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在66.67%~100.0%之间,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67%~25.00%。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血清PCT及CRP分别为(9.32±1.02)mg/L、(9.06±1.22)μg/L和(3.58±0.45)mg/L、(0.89±0.19)μg/L,与对照组的(1.14±0.17)mg/L和(0.27±0.16)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治疗时应根据感染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新生儿病理性黄胆感染组血PCT及CRP升高,因此检测血PCT及CRP可作为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病理性黄疸的重要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硕,王真奎,张婉莹,李艳丽,薛丽[10](2019)在《小鼠哮喘发作过程中相关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实验性哮喘小鼠模型在诱导哮喘发作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以及肺部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变化。方法:将25只健康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利用卵清蛋白(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模型组(Asthma)小鼠于第0、7天经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第14-20天连续7天用1%OVA雾化激发小鼠哮喘发作,每次20 min,观察临床症状。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以0.9%NaCL代替0VA进行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及细胞因子IL-13、Eotaxin、MCP-1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BALF中IL-13的水平在试验早期(致敏2天)即开始上升达68.9±4.34,此时Eotaxin和MCP-1未见明显升高;致敏7天时IL-13、Eotaxin和MCP-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3±3.39、67.4±4.24和38.9±3.1;激发1天组小鼠BALF中IL-13、Eotaxin和MCP-1浓度持续增高至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而TNF-α在激发1天时出现明显升高达136.9±11.9,持续到最后一次激发后1天;从激发1天肺泡灌洗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明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肺组织HE染色显示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有不同程度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显着增厚,血管周围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在哮喘发生过程中,IL-13水平在致敏初期即开始升高,随着继续给予OVA,Eotaxin和MCP-1水平呈现显着增高;并伴随越来越多炎症细胞在肺部浸润,TNF-α水平出现缓慢增高,进而加重哮喘发作。(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8期)

炎症相关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采用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组C,每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治疗组A治疗10 d,治疗组B治疗20 d,治疗组C治疗30 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及检测Th1细胞表达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和Th2细胞表达因子IL-4、IL-5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4~+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_8~+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Th2细胞因子IL-4、IL-5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和治疗组C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显着高于治疗组A(50.00%)(P<0.05);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有效,临床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炎症相关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海博,李敏超.薄荷醇通过mTOR活化促进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气道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2].李燕芳,王万春,严张仁,毛文丽,易军.滋阴祛湿热法治疗湿疹的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9

[3].肖霞,乔玉梅.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护理干预[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

[4].林文利.肌酸激酶血清肌红蛋白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动态监测在多发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9

[5].陈旭,郭林,刘子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N端脑钠肽激素原、血管紧张素1~7、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9

[6].单琳琳,陆为民,张卿.清溃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炎症应激及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7].王艳娇,赵云青.茵芪肝复颗粒对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对相关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

[8].李恒华,周飞,杨炀,吴书祎,黄文涛.葛根素联合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

[9].贾南,贾毅,何薇,吴新婷,张东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原菌分布特征、耐药性分析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检测[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10].王硕,王真奎,张婉莹,李艳丽,薛丽.小鼠哮喘发作过程中相关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标签:;  ;  ;  ;  

炎症相关因子论文-陈海博,李敏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