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岩体差异胀缩特征及其成景作用

丹霞地貌岩体差异胀缩特征及其成景作用

武汉大业地质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丹霞地貌以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外动力条件等宏观方面为主,这些因素是地质景观形成的普遍性因素,某山丹霞地貌区岩性物质成分复杂,种类较多,分析其岩体差异胀缩在丹霞地貌景观成因中的作用。选取物质成分岩块,在热、水进行膨胀性试验,由于物质成分的差异性,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岩体内物质发生差异性胀缩。这种差异性胀缩引起岩体表面细粒物、砾石脱落,形成凹凸形态,构成了丹霞地貌成景的基础元素。

关键词:丹霞地貌;膨胀试验;胀缩过程;成景作用

丹霞地貌区广泛发育的负地貌类型,在以往的丹霞地貌研究中,学丹霞地貌在内的沉积岩地质景观形成的共性因素,具有普遍性,但不能很好解释丹霞地貌景观个体特征的差异性。如在同样地质背景条件下,往往只在局部或者某个区域能够形成地质景观,其他区域未能发育地质景观。同样区域的地质景观,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表明,除了宏观因素之外,微观因素也是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丹霞地貌景观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岩体物质成分差异性特征

某山丹霞地貌发育于冲积扇相的圭峰群河口组地层,其岩性物质成分复杂,砾石粒径差异较大,物质成分种类较多。岩性上,主要有砾岩、砂砾岩和砂岩,并夹有薄层的泥岩。砾石形状差异较大,多呈次圆状、次棱角状、扁平状等,其排列方式多样,主要以单独镶嵌、筛状、叠瓦状为主。根据研究区砂岩的薄片鉴定结果,矿物颗粒间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铁质,少量为碳酸盐胶结,研究区丹霞地貌岩体物质成分差异性较大。不同的物质成分对水、热的胀缩响应程度不同,导致差异胀缩,而形成风化裂隙,并进一步塑造成表面的凹凸有致而成景。

表1

二、岩体胀缩差异性特征

地貌地层是主要以泥灰岩、片岩、细砂岩、石英砂岩、流纹岩、花岗岩等碎屑物构成。这些碎屑物的成分决定了岩体的胀缩性,因此,在多种条件下,开展岩体膨胀性试验。

1、热膨胀性。随着季节性的变化,研究区岩体所处的温度环境不同。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岩体将吸收热量,导致自身温度升高而引起膨胀。使用岩土比热容测试仪、岩土导热系数测试仪分别测试不同物质成分岩体的热力性质,结果见表1。

试样中,比热容最大值为745J/(kg·K),最小值为577J/(kg·K),相差1.29倍,热扩散系数相差2.49倍,容积热容量相差1.29倍,导热系数相差1.39倍。这说明研究区砾石的热力性质相差较大。在分析岩体热力性质的基础上,同样的6组试样,进行热膨胀性试验。试验开始前,使用岩石切割机将岩石切割成一定间距的两个平行面。将试样一个平面朝下放入石英玻璃槽中,在另一平面上安装千分表,放入恒温恒湿箱中,试验温度设置为10、20、30、40、50℃,每级温度维持4小时,保持湿度为80%不变。试样在恒温恒湿箱中,温度10℃保持4小时后,读取千分表读数,并依次读取其他温度下的千分表读数,试样结果热线膨胀率最大为1.55×10-5/℃,最小为0×10-6/℃,相差2.58倍。如图。

2、水膨胀性。当裸露的岩体遇到降雨或坡面流时,岩体将吸收水分。由于亲水性矿物的存在及水体渗入岩体空隙中,将引起岩体的膨胀。为了分析某山丹霞地貌岩体遇水的膨胀特性,利用自由膨胀仪,测试不同物质成分的砾石在水的作用下的膨胀性,按照岩体自由膨胀试验方法,测试研究区同样的不同物质成分试样,结果见表。

表明试样膨胀长度为8.5-30.1μm之间,线膨胀率介于1.70×10-2%~6.02×10-2%,其中试样石英砂岩砾石的线膨胀率最大,试样凝灰岩砾石最小,两者相差3.54倍。这说明研究区砾石在浸水后膨胀性相差数倍,差异性较大。

3、收缩性。岩体的收缩性主要体现在冷收缩、干收缩和冷-干收缩。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岩体温度随之下降,导致组成物质冷缩。受蒸发作用影响,岩体内含水量逐渐降低,吸水的物质逐渐脱水,导致物质干缩。若温度降低和含水量降低同时作用时,岩体表现为冷-干收缩。在自然条件下,岩体由表及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因此不同深度的岩体所体现的收缩性具有差异性。越靠近临空面,岩体的收缩性越大,反之亦然。另外,物质成分不同其收缩性不同。由于岩体的收缩性是膨胀性的逆过程,在相同的环境变化条件下,相同的物质成分岩体的收缩幅度和膨胀幅度一致,如气温上升10℃引起的线膨胀量等于气温下降10℃引起的线收缩量。因此,岩体冷收缩率、干收缩率和冷-干收缩率数值上与对应条件的热、水线膨胀率相同。

三、岩体差异胀缩成景作用

岩体胀缩成景作用基本过程:岩体表面物质脱落、形成凹凸形态、凹凸形态组合成景。

1、岩体物质脱落

细粒物脱落。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裸露的岩体在环境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将不断地经历膨胀-收缩的过程。岩体反复的膨胀收缩将引起临空面岩体的片状脱落,假设临空面向内依次存在不同成分的物质W1、W2、W3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膨胀。由于环境条件对岩体发生影响的范围有限,假设W3右侧刚好不受环境条件变化影响,W3左侧将向临空面膨胀,并挤压周围的岩体,其左侧位移为L3;W2自身也向临空面膨胀且被W3向左挤压L3,其左侧最终位移为L2;同理,W1在被挤压和膨胀后,向临空面发生L1位移。在临空面位置,若W1的膨胀力超过周围细粒物质的强度,将使得这些力学强度弱细粒物脱落。一般情况下,在临空面的砾石发生膨胀,其周围细粒物很容易脱落,而使得这些砾石出现凸起。

砾石脱落。在经历一次膨胀后,砾石周围细粒物脱落,导致砾石W1、W2、W3不同程度的松动。当环境条件变化引起岩体收缩时,W1、W2、W3均向自身中心收缩。收缩的过程中,不同物质收缩的方向不同,不出现膨胀时候的相互挤压,如在W2和W3接触面上,W2侧面向左收缩,W3侧面向右收缩。而W2因膨胀产生的位移包括W3膨胀的挤压力,但W3收缩过程不对W2产生拉力,因此W2和W3间将形成△S2裂隙。同理,W1和W2之间产生△S1裂隙。这样,经历一次膨胀收缩后,W1将会和周围物质产生△S裂隙。若不断经历膨胀收缩后,△S裂隙逐渐增大,最终导致W1的脱落,如凸起的砾石脱落后形成凹陷。

2、形成凹凸形态。由于物质成分的复杂性,丹霞地貌崖壁岩体胀缩差异性较大。胀缩率较大的物质,其对周围作用的膨胀力越大,越有可能造成周围细粒物、砾石的脱落。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力学强度强的岩体能抵抗较大膨胀力,其胀缩脱落的速度较慢。相反,力学强度较弱的岩体胀缩脱落的速度较快。脱落速度快的区域,形成凹进的形态,脱落速度较慢的区域,形成凸起形态。而凸起的那部分岩体,失去了下部岩体的支撑,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加快了岩体的凹进。因此,胀缩引起的凹凸形态,是丹霞地貌成景的基础元素。

通过不同物质成分的岩体膨胀性试验,试样结果表明研究区物质成分胀缩差异性较大,热(温度)作用下岩体线膨胀率最大相差2.58倍,水作用下最大相差3.54倍,热-水作用下最大相差3.88倍。由于研究区岩体的胀缩差异性,在长期持续经历膨胀-收缩后,物质成分差异的岩体间形成裂隙,导致脱落,形成凹凸有序的岩面形态。

参考文献

[1]邓毅梅.软岩在饱水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4)02.

[2]周翠英,.软岩在饱水过程中水溶液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23(22)17.

[3]谭祥韶.饱水软岩力学性质软化的实验研究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24(1):8.

标签:;  ;  ;  

丹霞地貌岩体差异胀缩特征及其成景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