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永1劳炳焕2(1广西合浦县妇幼保健院广西合浦536100;2广西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合浦536100)
【摘要】目的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近几年的参考文献,归纳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所收集的参考文献中,认为超敏C反应蛋白是很多疾病的观察指标,尤其在新生儿感染、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疾病的观察具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糖尿病新生儿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反应的急性期蛋白,其血清浓度的变化可敏感的反应出机体的各种炎症状态。hs-CRP作为一种传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IL-6及TNF等细胞因子介导的由肝脏合成,它具有激活补体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可大量出现在血清中,是一种诊断早期炎性感染的敏感指标。且可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或病变程度。所以,hs-CRP在各种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及损伤与恢复期的筛选、病情的评估、疗效的判断等方面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hs-CRP是与炎症有关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为了解hs-CRP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先将近几年的参考文献综述如下。
1超敏C的生物学特征
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C-reactiveprotein,hs-CRP)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因能与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结合而得名,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平均值约为3.5mg/L),当有急性炎症、创伤和冠心病时CRP会升高。CRP含5个多肽链亚单位,非共价结合为盘形多聚体,分子量为115~140k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对CRP的生成有调节作用。CRP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为能结合细菌、真菌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形成的复合物作用于C1q,激活补体系统,释放炎症介质,促进细胞间粘附和吞噬细胞反应,溶解靶细胞。在血管粥样硬化损害的早期还发现CRP与细胞膜形成的符合体附着在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使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由于各种原因的组织损伤导致血清中CRP深度的升高,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免疫反应增强等急性时相反应,CRP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hs-CRP超敏是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提高了试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是区分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血清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中,CRP升高者预后不佳;hs-CRP含量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是脑梗死患者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而且CRP也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CRP、补体复合物和泡沫细胞等沉积在动脉壁内,CRP可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氧自由基,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管腔狭窄以及ACI的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水平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同时,CRP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因此,CRP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发展都有关的促炎因子。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hs-CRP水平升高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几率是正常健康人的2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正常者的3倍。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ESH/ESC)正式推荐,高血压患者需检测hs-CRP水平。
2hs-CRP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
新生儿感染为临床常见病,由于新生儿机体反应较差,临床表现较微弱,具有难察觉、发展快、高凶险的特点。佘尚扬[2~6]等以新生儿最凶险的败血症及最常见的肺炎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治疗前、治疗后(3~5)d、治疗后(7~10)d采集足跟血(或手指血)检测hs-CRP、WBC、GR%、PLT。结果入院治疗前与健康儿比较,败血症组hs-CRP、WBC、GR%均有显著性差异;肺炎组hs-CRP、WBC有显著性差异,但hs-CRP数值远低于败血症组;WBC败血症组和肺炎组间无差异;GR%败血症组与肺炎组、对照组有差异,肺炎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LT在疾病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追踪疾病治疗用药后,各参数的变化情况,hs-CRP、WBC、GR%随治疗的进行,数值呈下降趋势,其中hs-CRP、GR%治疗第7d后数值最低,而WBC治疗第3d后数值基本平稳,不再下降;随治疗的进行,呈上升趋势各参数随治疗时间变化反映;WBC、GR%、PLT虽呈下降或上升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而败血症组hs-CRP从异常高值回复到正常值(<3mg/L)。经应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对疾病的诊断价值,败血症组的hs-CRP评估值最高,在临界值为2.15mg/L时,敏感性为79.6%,特异性为74.0%,阳性预测值为75.4%,阴性预测值为78.4%;败血症组WBC、GR%、PLT评估值略高于肺炎组,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68%。认为hs-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低值并不能排除新生儿败血症,应用时须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非特异指标。
3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已被证实,众多研究者研究结果表明,hs-CRP在心血管多种疾病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郑瑾等[3]以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hs-cTnT作为心肌损伤的检测指标,主要研究hs-cTnT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检出率、升高率,并进一步探讨型糖尿病患者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s-CRP是hs-cTnT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除了受血糖因素影响外亦受到炎症反应所致的内皮损伤等影响。鲁礴等[4]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定110例糖尿病患者CA19-9、hs-CRP水平,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CA19-9、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对CA19-9、hs-CRP水平升高者行腹部CT检查以排除胰腺及肝胆部位病变。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A19-9、hs-CRP水平分别为(38±11.7)KU/ml、(3.03±1.54)mg/L,健康对照者分别为(9.6±4.3)KU/ml、(0.82±0.24)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糖尿病患者CA19-9、hs-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糖尿病患者的CA19-9与空腹血糖及hs-CRP有关,CA19-9升高者必要时需行胰腺及肝胆等部位的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高阅春等[5~9]将纳入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67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s-CRP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主要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病变重建、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者一过性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功能衰竭。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个月,所有患者根据hs-CRP水平分为3组,高hs-CRP水平组(≥4.9mg/L),中hs-CRP水平组(1.43~4.9mg/L)和低hs-CRP水平组(<1.43mg/L)。随访期间共146例患者发生MACCE,MACCE组患者较无MACCE组的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V回归分析hs-CRP是冠心病患者将来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3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hs-CRP水平升高,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P=0.003)。认为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并且可以预测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张小琼等[10]选取在该院内科住院的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OPG、hs-CRP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ACS组患者血清OPG、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CO组,SA组血清OPG、hs-CRP水平高于CO组,血清OPG、hs-CRP含量均随冠脉病变数目的增加而增高,且血清OPG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认为冠心病患者血清OPG、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OPG系统可能通过干预血管炎症反应而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田明等[11~13]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0例治疗前的hs-CRP水平。对于血清中hs-CRP增高者随机对其分成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的血清hs-CRP增高的阳性率分别为75.6%和5.0%。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认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脉内不稳定病变与血清hs-CRP水平有一定相关,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对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病变的治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hs-CRP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尤其在新生儿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观察hs-CRP水平的变化可以知道临床治疗、评估病情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洪权,徐传和,李琳,等.hs-CRP测定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7):1129~1130.
[2]佘尚扬,李小妹,韦秋芬,等.hs-CRP与血细胞参数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4):439~442.
[3]彭燕,刘志伟.血清IL-6、hs-CRP浓度测定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97~98.
[4]刘帅,熊其江.高敏C反应蛋白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意义[J].井岗山医专学报,2009,16(3):29~30.
[5]王缚鲲.王中华.安黎云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中炎性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31(8):951~952.
[6]董青,兰石磊.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2例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141.
[7]许志有,董战玲.血清hs-CRP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5~26
[8]郑瑾,叶平,骆雷鸣,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hs-cTnT分布及与hs-CRP的相关性[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4):289~292.
[9]鲁礴,杨玉梅,张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hs-CRP水平变化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5~7.
[10]高阅春,李全,何继强,等.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2,15(3B):840~843.
[11]许健,黄山,令狐颖,等.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J].贵州医药,2011,35(12):1077~1078.
[12]黄山,许健,令狐颖,等。流式细胞术检测VCAM-1的方法学性能评价[J].贵州医药,2010,34(10):871~873.
[13]吴晓娜,蒋红兵.流式细胞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3:91~93.
[14]金英姬,范江霖.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生杂志,2011,5(7):2016~2018.
[15]张小琼,范春雨,吕吉元.血清OPG、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6-17,20.
[16]田明,章隽,逯自明,等.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68~71.
[17]崔银香.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因子的关系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127,130.
[18]魏静霞,杨涛.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清IL-6和hs-CRP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