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岳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600
摘要: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但存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的课程体系。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过程。
关键词: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学生,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就要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而核心在于构建适合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且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1、构建思路
高职教育过程是工作与学习相统一、智力与身心综合发展的系统过程,其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的构建,应该是从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学习任务,它既包含了基于情境使学生遍历任务过程得到技能的训练,又包括了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讨论、决策和执行,从而培养完成完整职业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构建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综合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调研典型职业—明确目标岗位与培养规格—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或岗位)分析从业综合职业能力—横向提炼设计专业课程—纵向提炼设计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
2、构建内容体现
2.1专业培养目标。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精细化工行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经过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生产实践,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能直接服务于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应用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学习领域课程设置。我院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确定了精细化工专业学生就业的5个典型工作岗位,依据生产一线对这些岗位的知识要求、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如下几个模块:
(1)职业素质模块。主要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科学人文、身体、心理等社会素质培养的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数学应用与实践、高职实用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操作技术、高职语文读说写、公共安全、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
(2)岗位能力模块。主要是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内容,开设以“教学做”一体的基础、综合的设计类等实训课程(即无机化学实验技术、有机化学实验技术、化工认识实习、分析化学实验技术、物理化学实验技术、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单元设计、精细化工工艺实训、装置仿真实训、化工分离仿真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总控工取证实训、甲醇冷模装置实训、精细化工实验技术、精细化学品分析实训、专业技能取证、化工工艺实训、CAD实训、毕业设计、钳工实训、顶岗实习等),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道德素质。
(3)专业知识模块。主要是化工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精细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即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制图、有机合成基础、流体输送与传热、电工电子技术、传质分离技术、物理化学、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分析、化工安全技术、化工总控工中级工取证、高聚物生产技术),以理论够用为度、教学内容尽量与就业岗位的实际过程一致。
(4)技能拓展模块。主要作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持续学习和就业的适应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即化工信息检索、催化原理、无机化工生产技术、清洁生产、化工专业英语、化工厂节能技术、制药工艺学、新能源技术、化工设计案例、高级工取证等)。
2.3构建“12342”的课程体系。课程组通过分析工作过程,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技能到综合能力,从一线操作工到技术员,再到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分析知识和技能的递进关系,重新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12342”的课程体系。①1条主线,在人才培养中始终以培养学生应用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②2个平台,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完成职业环境、职业规范的训练为主,是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延伸。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逐步形成了实习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拥有足够时间和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③3个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高职教育要重视能力培养,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方法能力包括思考、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继续学习、开拓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组织协调、团队协作、适应社会、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专业能力包括获得从事精细化工行业一线工作所具有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④4个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所有课程进行归纳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素质课程(必修课)、岗位能力课程(限选课)、专业知识课程(限选课)、技能拓展课程(选修课)。⑤2个融合: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教学模式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5+0.5”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前五个学期(即两年半)在校内完成所有理论和实训教学,最后一学期到化工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4建立多元化科学评价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导向、鉴定、监督、调节、诊断、激励作用。确定评价体系的原则:①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注重可操作性;②全面性与实效性性相结合,更加注重评价的实效性;③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更加注重动态发展;④经常性原则;⑤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为导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建立由学生、教师、学院,家长、兄弟院校、企业、政府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制定基于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标准;采用自评和互评、多层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过程+结果”的教学效果评价。
3、结论
对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在教学体系方面,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12342”的课程体系,采用“2.5+0.5”培养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今后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市场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的改革,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谷雪贤,谢朝良.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师,2011,(32):61-62.
[2]陈腊梅,胡虹.浅析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