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综合应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和特色主要体现1995年以来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越来越强,逐步丧失了定价的话语权。2004年我国整个大豆产业遭受外资洗盘,是因为国内大豆现货企业对于国际巨资操纵下的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运行特征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在期货市场做好相应的套期保值准备所造成的。历史还在重演,2004年那次整个产业暴露出来的风险如今仍然存在。国内大豆现货企业亟须进一步深化对大豆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特征和套期保值功能发挥机制的认识。本文的研究紧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定性研究市场价格运行特征和定价机制,并采用定量方法加以验证,阐明了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特征,对影响定价功能发挥的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大豆现货企业如何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供了基本思路和策略建议。在以下两点:一是从市场定价功能实现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大豆市场问题,并且采取了期货与现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突破了现有文献只侧重单一市场的研究模式;二是关于市场定价功能特征的分析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对于大豆市场价格长期发展趋势的研判和保值经验的总结,现有文献鲜有论及。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升贴水国际贸易定价方式下国际基金的价格操纵行为导致我国无法实现大豆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从而受制于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国家调控、美元贬值、农产品能源化、极端天气和突发疫情是影响我国大豆期货市场定价功能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针对大豆现货企业(重点是油厂)如何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问题,本文的建议是:将原料和产品的定价方式、定价时间调整为一致,不同定价市场的价差进行锁定;避免出现超出正常水平的隔月库存;利用价差进行无风险期现套利和跨商品套利以优化保值效果。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2.1 西方经典理论对于价格波动的解释1.2.2 套期保值理论的演进1.2.3 关于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的研究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3.1 研究目标1.3.2 研究内容1.4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1.4.1 技术路线1.4.2 主要研究方法1.4.3 数据来源1.5 创新说明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5.1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说明1.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 我国大豆生产、贸易与消费格局2.1 我国大豆生产格局2.1.1 种植面积2.1.2 单产2.1.3 产量2.1.4 生产布局2.2 我国大豆贸易格局2.2.1 我国大豆贸易总体格局2.2.2 库存消费格局2.3 我国大豆消费格局2.3.1 我国大豆消费总体格局2.3.2 豆油消费格局2.3.3 豆粕消费格局3 中国大豆市场价格运行特征与定价机制3.1 中国大豆市场价格运行特征3.1.1 七十年代以来全球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趋势3.1.2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价格运行特征3.2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定价机制3.2.1 国内定价功能难以实现——基金操纵实例3.2.2 大豆国际贸易定价方式的演变3.2.3 中国大豆成本价格构成要素分析4 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定价功能实证分析4.1 理论分析和研究方法4.1.1 相关性分析4.1.2 单位根检验4.1.3 协整检验4.1.4 格兰杰因果检验4.2 样本数据及变量4.3 实证分析结果4.3.1 相关性分析4.3.2 协整检验4.3.3 格兰杰因果检验4.4 本章小结5 影响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定价功能发挥的外部因素分析5.1 国家相关政策措施5.1.1 贸易政策5.1.2 产业政策5.1.3 市场调控措施5.2 汇率变动——美元贬值5.3 农产品能源化5.4 极端天气、突发疫情6 大豆现货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研究6.1 大豆现货企业的风险点6.2 套期保值的理念6.2.1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6.2.2 套期保值的意义6.3 大豆现货企业套期保值策略6.3.1 基本思路6.3.2 优化策略主要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豆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价格论文; 套期保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