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公厕设计初探

景区公厕设计初探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日益增多。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各地景区的大量开发与景区公厕建设的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对比,影响着游客对景区总体游览过程的满意度。景区公厕在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有损我国景区的总体形象,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国内外游客的问题刻不容缓。本研究以我国景区公厕的现状出发,经过大量的文献搜集与实地调研,对国内景区公厕的现状进行深入探索,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并以此作为论文的基础,对景区公厕的典型特征,服务对象,设计方法,实际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第一,归纳出景区公厕的四大特性:隐蔽性、便捷性、文化性、环保性。以景区公厕与城市公厕的使用对象、服务功能、环境特征三方面为出发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上述四大特性。并将这四大特性作为景区公厕规划设计的重要评价标准。第二,针对景区公厕的四大特性,提出景区公厕规划设计程序中具体的设计手法和方法。①景区公厕便捷性设计手法②景区公厕隐蔽性设计手法③景区公厕文化性设计手法④景区公厕环保性设计方法第三,分析出景区中厕位总量需求的计算方法,可有效地指导今后景区公厕设计中的厕位计算环节,并以此填补目前景区公厕厕位计算无相关规范等参考依据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提出问题
  • 1.1.1 什么是景区公厕
  • 1.1.2 目前我国景区公厕存在的问题
  • 1.1.3 出现问题的原因
  • 1.2 论文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 1.2.1 景区公厕的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景区公厕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景区公厕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景区公厕的建设与研究现状
  • 1.3.2 国外景区公厕的建设与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公厕的发展状况
  • 1.5.1 我国厕所发展简介
  • 1.5.2 外国厕所发展简介
  • 1.6 小结
  • 第二章 景区公厕的特征
  • 2.1 景区公厕与城市公厕的差异性
  • 2.1.1 使用对象的比较
  • 2.1.2 服务功能的比较
  • 2.1.3 环境特征的比较
  • 2.2 景区公厕的特殊服务对象分析
  • 2.2.1 特殊使用者的分类
  • 2.2.2 特殊使用者的用厕要求
  • 2.3 景区的多样性及景区公厕的分类比较
  • 2.3.1 景区的多样性
  • 2.3.2 城市公园——以西安革命公园公厕为例
  • 2.3.3 综合性文物游览景区——以华清池景区公厕为例
  • 2.3.4 遗址博物馆——以半坡博物馆公厕为例
  • 2.3.5 历史文化名园景区——以曲江池遗址公园公厕为例
  • 2.4 景区公厕的四大特性
  • 2.4.1 景区公厕的便捷性
  • 2.4.2 景区公厕的隐蔽性
  • 2.4.3 景区公厕的文化性
  • 2.4.4 景区公厕的环保性
  • 2.5 小结
  • 第三章 景区公厕设计的理论方法初探
  • 3.1 公厕在景区整体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
  • 3.2 景区公厕便捷性设计手法初探
  • 3.2.1 景区公厕的规划选点
  • 3.2.2 老年游客的生理特征
  • 3.2.3 景区公厕的间距确定
  • 3.2.4 景区公厕的厕位计算
  • 3.2.5 景区公厕的平面设计
  • 3.3 景区公厕隐蔽性设计手法初探
  • 3.3.1 景区公厕布局的隐蔽性设计
  • 3.3.2 景区公厕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 3.4 景区公厕文化性设计手法初探
  • 3.4.1 立面设计
  • 3.4.2 墙体设计
  • 3.4.3 景区公厕的门窗设计
  • 3.4.4 景区公厕的屋顶设计
  • 3.5 景区公厕环保性设计方法初探
  • 3.5.1 厕内通风除臭
  • 3.5.2 厕外空气净化
  • 3.5.3 厕内采光节能
  • 3.5.4 生态技术应用
  • 3.6 景区公厕的人性化设计
  • 3.6.1 方便特殊游客群
  • 3.6.2 细节设计人性化
  • 3.6.3 服务设施完善化
  • 3.7 小结
  • 第四章 延安西北川山体公园景区公厕设计实践研究
  • 4.1 延安西北川山体公园概况
  • 4.1.1 基本背景情况
  • 4.1.2 景区的自然条件状况
  • 4.2 基本任务与设计原则
  • 4.2.1 基本任务
  • 4.2.2 设计原则
  • 4.3 便捷性设计
  • 4.3.1 厕位需求计算
  • 4.3.2 规划布局设计
  • 4.3.3 建筑平面设计
  • 4.4 隐蔽性设计
  • 4.5 文化性设计
  • 4.5.1 陕北传统地域符号的应用
  • 4.5.2 面形式设计
  • 4.6 环保性设计
  • 4.6.1 通风除臭设计
  • 4.6.2 采光节能设计
  • 4.6.3 屋面种植设计
  • 4.6.4 外墙掩土种植设计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内容
  • 5.2 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附录2.硕士研究生阶段参与项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地制宜 务实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8(01)
    • [2].论济南景区旅游纪念品研究与开发[J]. 福建茶叶 2019(10)
    • [3].光影视阈下的别样景致——国内景区宣传片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 区域治理 2019(35)
    • [4].中国A级景区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5].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服务与环境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6].探究网络营销对景区传统营销的影响及协同发展[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12)
    • [7].“五态融合”范式的景区村庄规划设计探索——以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石壁湖村为例[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8].景区社区一体化模式发展分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01)
    • [9].关于加强自然类旅游景区资产管理的思考[J]. 现代园艺 2019(24)
    • [10].福州市A级旅游景区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 台湾农业探索 2019(06)
    • [11].文物保护在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中的融合分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24)
    • [12].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优先度计量分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3].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14].淮河流域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挖掘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5].基于网络差评的景区负面形象研究——以大连老虎滩景区为例[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16].我国旅游景区建设留言档案思考[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17].云南省4A、5A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J]. 区域治理 2019(36)
    • [18].山东景区产业发展联盟成立[J]. 山东国资 2019(12)
    • [19].智慧旅游视域下南昌旅游景区口碑营销策略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3)
    • [20].江西“僵尸景区”问题探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2)
    • [21].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2].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景区生态保护的几点思考——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星湖旅游景区为例[J]. 农业与技术 2020(04)
    • [23].论智慧景区在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建设的深度应用[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2)
    • [24].22家旅游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景区[J]. 中国会展(中国会议) 2020(02)
    • [25].基于游客感知角度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20(03)
    • [26].基于文旅融合新任务的景区观光车创新升级[J]. 现代商业 2020(04)
    • [27].基于游客感知的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服务质量研究[J]. 特区经济 2020(02)
    • [28].特色小镇景区收费围合方案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02)
    • [29].景区村庄旅游环境承载力关键因子体系构建研究[J]. 现代园艺 2020(03)
    • [30].走进内蒙古国家5A级旅游景区[J]. 内蒙古林业 2020(03)

    标签:;  ;  ;  ;  ;  

    景区公厕设计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