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 Schw. Burr.)、黑痘病(Sphaceloma ampelinum(de Bary))是危害欧洲葡萄重要的真菌病害,中国野葡萄对多种真菌病害具有丰富多样的抗性,将中国野葡萄抗性基因和欧洲葡萄品质性状相结合培育抗病优质葡萄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是在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抗白粉病差异cDNA T11GC/B0315-428核苷酸序列的基础上,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中国野葡萄白粉病抗性基因,并利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同时我们还对葡萄黑痘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用形态学、分子学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这些都为下一步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欧洲葡萄抗病性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根据获得的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抗白粉病差异cDNA T11GC/B0315-428设计特异引物,采用5’RACE与3’RACE克隆了抗白粉病相关基因4条cDNA序列,其大小分别为3029 bp、3031 bp、1894 bp、3031 bp。同源性分析表明,核苷酸及与欧洲葡萄GenBank登录号为AM469847、AM428384、AM428732、AM458893、AM453407、AM481825、AM427026、AM425354、AM453008、AM430212、AM462680等序列同源性达90%以上。2.采用常规组织法对陕西杨凌葡萄黑痘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病原菌菌株24个,并对菌株YL018进行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及病原菌DNA同源性分析。利用ITS区域通用引物ITS1-F/ITS4进行病原菌DNA PCR扩增,将获得的病原菌rDNA-ITS区域的DNA序列进行Blast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菌株YL018与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Y826763、AY826762和AY826764的Elsinoe ampelina位于一个分支上。从而证明分离到了陕西杨凌葡萄黑痘病病原菌。也为进一步研究在病原菌侵染葡萄过程中,植物防御系统中酶类物质的变化及作用做好了前期基础。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葡萄白粉病1.1.1 葡萄白粉病菌的起源1.1.2 葡萄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症状1.2 葡萄对白粉病抗性研究1.2.1 葡萄属植物抗白粉病的结构形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研究1.2.2 葡萄属植物抗白粉病的遗传学研究1.2.3 葡萄属植物抗白粉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1.3 葡萄黑痘病1.3.1 葡萄黑痘病的起源和分布1.3.2 葡萄黑痘病发生特点和规律1.3.3 葡萄黑痘病传播途径与发生期1.3.4 葡萄黑痘病发病条件1.3.5 葡萄黑痘病病害防治办法1.4 对葡萄黑痘病的抗性研究1.5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技术1.5.1 图位克隆法1.5.2 转座子标签法1.5.3 表达序列标签法1.5.4 差异显示技术1.5.5 cDNA 末端快速扩增技术1.6 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方法1.6.1 菌物的分类方法1.6.2 形态学鉴定方法1.6.3 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1.7 研究目的意义第二章 中国野葡萄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克隆2.1 实验材料2.1.1 植物材料2.1.2 主要试剂2.1.3 试验仪器2.2 实验方法2.2.1 cDNA 第一链合成2.2.2 5’RACE 与3’RACE2.2.3 RACE 产物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2.3 结果与分析2.3.1 5’RACE 与3’RACE2.3.2 抗白粉相关基因cDNA 全长序列及序列分析第三章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3.1 试验材料3.1.1 葡萄材料3.1.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3.1.3 试剂3.1.4 仪器和设备3.2 实验方法3.2.1 黑痘病病菌的分离3.2.2 扫描电镜样本的制备3.2.3 病原菌的孢子、菌丝形态观察及形态学鉴定3.2.4 病原真菌回接试验3.2.5 菌丝培养及收集3.2.6 总DNA 的提取3.2.7 ITS 序列扩增3.2.8 rDNA-ITS 区域核苷酸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3.3 结果与分析3.3.1 黑痘病病菌的分离3.3.2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3.3.3 致病性测定3.3.4 rDNA-ITS 区域核苷酸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树构建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4.1 讨论4.1.1 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克隆4.1.2 葡萄黑痘病病菌的分离鉴定4.2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野葡萄论文; 白粉病论文; 基因克隆论文; 黒痘病论文; 分离论文;
中国野葡萄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克隆与黑痘病病原菌的分离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