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川西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论文摘要

(1)硬叶常绿阔叶林在世界植被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类型。在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西南部北美西南部北非南部等地都有分布,群落主要树种具有硬叶、常绿、多茸毛等旱化的典型特征,反映了分布地气候在一定季节具有温暖干燥的特点。世界各地的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发生发展、分布生境及组成植物区系成分有很大差异。我国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西部和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线及横断山脉地区所特有的一种森林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3300m之间,也是我国西南部亚高山山地植被垂直带上的一个特有类型。中国的硬叶常绿阔叶林由高山栎类组成,高山栎类是第三纪残遗植物经多次地史变迁物种繁衍分化,至今有20余种,构成森林群落的硬叶栎类约16种。 (2)在川西山地巴郎山阳坡有维管植物共73科219属436种中,其中蕨类植物8科12属14种,分别占巴朗山阳坡的10.96%、5.48%和3.21%。裸子植物2科4属4种,分别占巴朗山阳坡的2.74%、1.83%和0.92%。被子植物63科203属418种,分别占巴朗山阳坡的86.30%、92.69%和95.87%;双子叶植物56科174属368种,分别占巴朗山阳坡的76.71%、79.45%和84.40%;单子叶植物7科29属50种,分别占巴朗山阳坡的9.59%、13.24%和11.47%。在川滇高山栎林分布的植物科数具有低海拔比高海拔少的特点,在海拔3100m以上,分布的植物科数没有变化,在各个海拔梯度仍然以世界分布科占主要地位,其次为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热带分布科随海拔的升高具有递减的趋势,温带分布科随海拔的升高出现2个峰值,与环境条件的梯度变化密切相关;组成川滇高山栎林植物属的分布型,按大小排序为温带分布属(TempG)、世界分布(PG)、热带分布属(TG)和15中国特有分布属(ECHG)分别为165属、28属、23属和3属。在温带分布型165属中,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要分布属,占78属,占47.27%,而在热带分布属28属中,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TATAG)占13属,为温带分布型的46.43%。川西山地巴朗山阳坡维管植物区系成分的海拔梯度格局,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整个垂直梯度上,地位最重要的植物区系成分是北温带成分,占80.00%以上,显示了川西山地巴朗山阳坡植物区系的基本性质;其次是东亚、旧世界温带、东亚—北美温带成分和世界分布;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为主。中国特有属见于整个垂直梯度。植物温带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
  • 1.2.2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 1.2.3 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海拔梯度变化
  • 1.2.4 基于野外观测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关系
  • 1.2.5 土壤种子库储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
  • 1.3 研究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1.3.4 研究流程框图
  • 2 硬叶常绿阔叶林及研究区概况
  • 2.1 世界硬叶常绿阔叶林概况
  • 2.2 中国硬叶常绿阔叶林概况
  • 2.3 四川硬叶常绿阔叶林特点
  • 2.3.1 川滇高山栎林地理分布与生态特性
  • 2.3.2 川滇高山栎群落特性与生长特点
  • 2.3.3 川滇高山栎林的林分结构
  • 2.3.4 川滇高山栎林的种类组成和主要林型
  • 2.4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2.4.1 地形地貌
  • 2.4.2 河流与水文
  • 2.4.3 气候特征
  • 2.4.4 土壤
  • 2.4.5 植被概况
  • 3 研究方法
  • 3.1 野外调查和数据库建立
  • 3.1.1 样地设计方法
  • 3.1.2 野外取样方法与分析方法
  • 3.2 生境因子的测定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1 物种多样性及其结构成分
  • 2.3.2 确定最小面积方法
  • 2.3.3 生物多样性分析
  • 3.3.3 生态位计算
  • 2.3.4 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4 中国硬叶常绿阔叶林起源及地理分布
  • 4.1 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概念及其分类
  • 4.2 硬叶常绿阔叶林的起源和演化
  • 4.3 高山栎类植物的扩散途径及现代地理分布
  • 4.3.1 扩散途径
  • 4.3.2 高山栎类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
  • 4.4 小结
  • 5 巴郎山阳坡植物区系成分组成的海拔梯度特征
  • 5.1 植物区系组成
  • 5.2 科组成的海梯度分布特征
  • 5.3 组成植物属的分布特征
  • 5.4 巴朗山阳坡维管束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 5.4.1 世界分布属的分析
  • 5.4.2 热带分布属的分析
  • 5.4.3 温带分布属的分析
  • 5.5 小结
  • 6 川滇高山栎群落结构特征的海拔梯度变化
  • 6.1 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物种-面积的关系
  • 6.1.1 最小面积与最小面积所含种数
  • 6.1.2 不同海拔木本植物种-面积的关系
  • 6.1.3 不同海拔草本植物种-面积的关系
  • 6.1.4 不同海拔维管植物种-面积的关系
  • 6.2 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外貌结构及其海拔梯度特征
  • 6.2.1 川滇高山栎群落生活型特征及其海拔梯度变化
  • 6.2.2 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特性及其海拔梯度特征
  • 6.3 川滇高山栎群落水平结构的海拔梯度变化
  • 6.3.1 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乔木层种类组成和水平结构
  • 6.3.2 分布格局的变化
  • 6.3.3 讨论
  • 6.4 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
  • 6.4.1 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
  • 6.4.2 主要草本植物生态位宽度
  • 6.5 小结与讨论
  • 6.5.1 小结
  • 6.5.1 讨论
  • 7 川滇高山栎林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
  • 7.1 巴郎山阳坡植物区系分化的海拔梯度特征
  • 7.2 川滇高山栎群落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
  • 7.2.1 川滇高山栎群落重要值及其海拔梯度变化
  • 7.2.2 川滇高山栎群落α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
  • 7.2.3 川滇高山栎群落β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
  • 7.3 川滇高山栎群落土壤 N含量及其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7.3.1 川滇高山栎群土壤 N含量的海拔梯度变化
  • 7.3.2 川滇高山栎群土壤 N含量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
  • 7.4 小结
  • 8 川滇高山栎群落生物量与碳贮量的海拔梯度变化
  • 8.1 川滇高山栎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
  • 8.1.1 川滇高山栎灌从地上部生物量及其分配
  • 8.1.2 川滇高山栎种群生物量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
  • 8.1.3 川滇高山栎种群生物量对不同生境的响应
  • 8.2 川滇高山栎群落主要建群种碳储量及其分配
  • 8.2.1 植物含碳率的海拔梯度变化
  • 8.2.2 碳贮量的海拔梯度变化
  • 8.3 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 8.3.1 川滇高山栎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
  • 8.4 结语与讨论
  • 8.4.1 川滇高山栎群落与种群生物量及其海拔梯度特征
  • 8.4.2 川滇高山栎群落与种群碳贮量及其海拔梯度特征
  • 8.4.3 群落生物量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 8.4.4 讨论
  • 9 川滇高山栎林树木的生长适应特征
  • 9.1 川滇高山栎的生长特征
  • 9.2 川滇高山栎对土壤水分的生理生态适应
  • 9.3 对光的适应
  • 9.4 对UV-B的适应
  • 9.5 川滇高山栎的繁殖适应
  • 9.5.1 克隆繁殖
  • 9.5.2 种子繁殖
  • 9.5.3 川滇高山栎林的演替
  • 9.5.4 小结
  • 10 结论与展望
  • 10.1 结论
  • 10.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巴朗山阳坡川滇高山栎林植物名录
  • 个人简历
  • 导师简介
  • 后记
  • 博硕士论文同意发表的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土壤原生动物对川滇高山栎恢复时间的响应及生长季动态[J]. 生物多样性 2015(06)
    • [2].川滇高山栎不同生态环境叶表皮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3].岷江上游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的降雨再分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9)
    • [4].川滇高山栎林土壤氮素和微生物量碳氮随海拔变化的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12(03)
    • [5].川滇高山栎繁育技术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 2014(11)
    • [6].川滇高山栎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8(02)
    • [7].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群落生态位特征[J]. 生态科学 2018(03)
    • [8].川西亚高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被物与土壤持水性能[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4)
    • [9].川滇高山栎研究综述[J]. 四川林业科技 2008(02)
    • [10].贮藏温度对川滇高山栎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1)
    • [11].林芝地区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议[J]. 科技导报 2012(27)
    • [12].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科组成的海拔梯度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 2015(02)
    • [13].川滇高山栎的光合作用特征[J]. 林业科技 2014(03)
    • [14].基于AFLP的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 [15].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07)
    • [16].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叶片营养元素的海拔梯度变化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 2012(03)
    • [17].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1)
    • [18].川滇高山栎幼树叶片反射光谱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响应[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5)
    • [19].一种基于候选基因研究树木生态适应的方法——以川滇高山栎为例[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20].一种基于标志点的叶片几何形态分析方法[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1].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结构与动态[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3)
    • [22].不同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含量[J]. 林业科学 2012(03)
    • [23].川滇高山栎灌丛营养元素积累与生物循环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 2014(05)
    • [24].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J]. 林业科学 2010(03)
    • [25].藏东南川滇高山栎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与关联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2)
    • [26].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植物叶特性海拔梯度特征[J]. 生态学报 2013(22)
    • [27].西藏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的空间格局与调节[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02)
    • [28].巴朗山川滇高山栎群落水平结构的海拔梯度特征[J]. 四川林业科技 2009(01)
    • [29].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5)
    • [30].林芝地区川滇高山栎林林隙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5)

    标签:;  ;  ;  ;  ;  ;  ;  ;  

    川西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