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紫外荧光材料论文-李桂芳,曹全喜,李智敏,黄云霞,卫云鸽

真空紫外荧光材料论文-李桂芳,曹全喜,李智敏,黄云霞,卫云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真空紫外荧光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凝胶–燃烧法,掺铕钇铝石榴石,荧光粉,发光

真空紫外荧光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桂芳,曹全喜,李智敏,黄云霞,卫云鸽[1](2012)在《Y_3Al_5O_(12):Eu~(3+)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其真空紫外发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掺Eu3+的Y3Al5O12(YAG:Eu3+)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粉体的物相、形貌与发光性质。XRD和SEM结果表明:YAG:Eu3+的最低合成温度为900℃,并且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中间相YAP(YAlO3)和YAM(YAl)的产生。1 100℃合成的晶粒尺寸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90 nm左右。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在592 nm监控下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由峰值位于147、156、169nm和214nm的系列激发带组成,其分别归属于铝酸根的基质吸收以及Y3+和Eu3+的电荷迁移带吸收。在147nm激发下YAG:Eu3+荧光粉最强发射峰位于592nm处,属于Eu3+的5D0→7F1跃迁。Eu3+在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4%。(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陈雷,陈士夫,程继贵[2](2008)在《组合化学法在筛选真空紫外荧光材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组合化学法在筛选新型真空紫外荧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组合材料库的并行合成和高通量表征技术,并重点介绍了组合材料库的设计艺术,最后列举了组合化学法筛选真空紫外荧光材料体系研究的实例及结果.(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李光旻[3](2006)在《稀土掺杂含氧酸盐荧光材料的制备及真空紫外—紫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体显示)平板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 PDP中的荧光粉的研究引起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兴趣。稀土掺杂的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与稀土离子在真空紫外-紫外波段区的基质吸收带、电荷迁移带、4f-5d跃迁带或更高组态跃迁以及4f-4f跃迁的跃迁关系密切。本论文主要通过考察了稀土离子在硼酸盐,铝酸盐基质中的紫外-真空紫外区的光谱特性,获得该体系不同跃迁光谱带的内在关系,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以下创新点: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获得了Eu~(3+)离子激活的稀土硼酸盐的VUV荧光材料;通过对BaZr(BO_3)_2: Eu~(3+)的真空紫外及紫外激发-发射光谱的研究,我们发现了BaZr(BO_3)_2材料在真空紫外区有较强的基质吸收,表明在BaZr(BO_3)_2材料中基质与发光中心Eu~(3+)之间有较强的能量传递;指认了BaZr(BO_3)_2: Eu~(3+)激发光谱中各激发峰的来源。本文研究了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的关系,当Eu~(3+)掺杂浓度为3%mol时光谱强度最高。经分析认为在BaZr(BO_3)_2:Eu~(3+)中引起Eu~(3+)发光浓度猝灭的原因是交换相互作用。研究了Al,Si离子掺杂对于BaZr(BO_3)_2: Eu~(3+)电荷迁移态,红橙比,激发-发射光谱的影响。随着Al掺杂,发光强度产生很大的增强,电荷迁移态的位置发生红移的现象。当Al_2O_3掺杂达到30%时,生成物的发光强度与红橙比达到了最大。对于发光强度的增强研究认为Al_2O_3起到了电荷补偿的作用;对于电荷迁移态的红移我们认为是由于取代而导致的两个自由电子的产生以及波函数耦合的减少。随着SiO_2掺杂,发光强度产生很大的增强,电荷迁移态的位置发生先红移后蓝移的现象,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当SiO_2掺杂达到20%时,生成物的发光强度与红橙比也达到了最大。对于电荷迁移态的先红移后蓝移我们认为由于两种取代的竞争导致的。研究得出结论:样品的色纯度和电荷迁移态的强度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与电荷迁移态的能量无关。本文同时研究了Pr离子掺杂对于BaZr(BO_3)_2: Eu~(3+)光谱性能的影响,指认并确定了在BaZr(BO_3)_2基质中Pr离子的4f5d能级位于1S0能级之下。发现Pr掺杂可以同样提高BaZr(BO_3)_2: Eu~(3+)的红橙比,认为是由于光谱的迭加作用而导致的。采用喷雾热解法的合成工艺制备获得CaAl_2O_4:Eu~(2+),BaMgAl10O17: Eu~(2+),对于荧光粉样品形貌(SEM),物相结构(XRD),以及在真空紫外和紫外-可见激发下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对灼烧温度和表面活性剂(CTAB)对于BaMgAl10O17: Eu~(2+)荧光粉的光谱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灼烧温度增加有助于荧光材料晶相的纯化。加入表面活性剂(CTAB)之后,荧光粉样品的颗粒形貌由不规则变为近似中空球形。认为加入表面活性剂(CTAB)使得表面张力降低,从而使得荧光粉样品更加容易形成球形;另一方面在高温下,表面活性剂(CTAB)的挥发使得产物为中空的近似球形。对于荧光粉CaAl_2O_4:Eu~(2+)样品中的Eu~(2+)浓度猝灭机理,认为是共振传递中的相互交换作用导致了浓度猝灭,并确定了最佳的Eu~(2+)掺杂浓度为1%。对于固相合成和喷雾热解法两种方法制备出的样品进行了比较,确定了喷雾热解的制备方法可以使得组分混合的均匀从而导致样品对激发光有更加充分的吸收。(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06-06-01)

陶怡[4](2005)在《Tb~(3+)激活的荧光材料的真空紫外—紫外激发的发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VUV稀土荧光材料由于其在无汞荧光灯及等离子平板显示器中的应用,已成为近几年来发光材料研究的重点。而要在高能真空紫外激发下获得高效率的发光则是研究VUV荧光材料的主要目标。研究人员利用寻找在真空紫外区有强吸收的基质材料、稀土离子的强4f5d跃迁、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以及各种制备方法等研究手段来获取提高VUV荧光材料发光效率的有效途径。虽然目前已取得一些进展,但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系统,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基础研究工作,同时这方面工作的有效积累也会为研究获取高效可见光发射的量子剪裁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论文研究在VUV和短波UV激发下,稀土离子高能量区基质敏化、4f5d电子跃迁以及稀土离子之间高效能量传递的特性,同时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及制备方法,来探寻获取提高VUV荧光材料发光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可得到以下创新点:1)研究了Tb~(3+)离子掺杂的稀土正磷酸盐材料和铝酸盐材料处于真空紫外区的基质吸收带的激发特性(也称为基质敏化作用)以及Tb~(3+)在不同基质中4f5d跃迁带的激发特性。指认了GdPO_4、GdPO_4:Tb~(3+)激发光谱中基质吸收带位于130nm-165nm内,峰值位置在157nm处;首次发现了SrAl_2O_4:Tb~(3+)材料在真空紫外区有较强的基质吸收,并指认了其激发光谱中基质吸收带位于约140-168nm的宽带范围内。在Tb~(3+)的绿光发射激发光谱中观察到强基质吸收带,表明在这两种材料中基质与发光中心Tb~(3+)之间有较强的能量传递,即发生了基质敏化作用。同时观察了GdPO_4和SrAl_2O_4基质中Tb~(3+)的4f5d跃迁吸收带位置。Tb~(3+)在GdPO_4基质中的4f5d跃迁吸收带位于173nm-240nm的范围内,在SrAl_2O_4基质中则位于205-260nm的范围内,峰值位置约在234nm。研究表明两种荧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均能很好的覆盖实际应用中惰性气体Xe放电辐射特征谱线(147nm,174nm)。2)研究了Gd~(3+)、Tb~(3+)、Er~(3+)掺杂在稀土正磷酸盐和铝酸盐材料中的能量传递现象。(a)在监测GdPO_4:Tb~(3+),SrAl_2O_4:Tb~(3+),Gd~(3+)中Tb~(3+)544nm发射的激发光谱中,观察到Gd~(3+)在紫外区的特征激发峰,推断出这在两种体系中存在着Gd~(3+)-Tb~(3+)的能量传递,并建立了Gd-Tb能量传递模型。(b)在GdPO_4:Er~(3+)中,通过对其真空紫外及紫外激发下发射-激发光谱进行分析,推断出在此体系中存在着Gd~(3+)-Er~(3+)的能量传递,并建立了Gd-Er能量传递模型。3)在含氧酸盐GdPO_4:Er~(3+),Tb~(3+)中,考察了在真空紫外及紫外激发下Er使Tb~(3+)可见光发射猝灭的可能原因:( a ) Er~(3+)的掺入消耗了激发能;( b )20000cm~(-1)-40000cm~(-1)范围内体系中存在Tb~(3+)-Er~(3+)的能量传递,使得Tb~(3+) 5D3的弱紫蓝光发射增强,而5D4绿光发射减弱;(c)在0~21000cm~(-1)范围内,即Tb~(3+)的5D4到其基态范围内,Er~(3+)同时也存在着众多能级,对Tb~(3+)离子的能量进行拦截,从而使得Tb~(3+)的5D4绿光发射强度降低,发生绿色可见光猝灭。4)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制备出的SrAl_2O_4:Tb~(3+)样品的晶相组成及真空紫外-紫外激发下荧光光谱的特性。(a)高温固相法中,在1250℃下可以合成主相为SrAl_2O_4相的基质材料。此外发现原料配比中微量的增加Al2O3的量并不影响生成物的在真空紫外及紫外激发下的发光性能,且生成的基质相是较纯的SrAl_2O_4相。但当Al2O3的相对摩尔量超过1.05mol增加到1.26mol时,生成物中出现Sr_4Al_4O_2(Al_(10)O_(23))、SrAl_4O_7的杂质相,降低了生成物的发光强度。(b)燃烧法中在700℃下,根据火箭推动剂计算法和氧化还原价计算法加入计算出的尿素量,将初步合成出的产物在1250℃下复烧1小时,获得了高效发光的SrAl_2O_4:Tb~(3+)荧光材料,与完全高温固相法制备的SrAl_2O_4:Tb~(3+)相比,其结晶程度更好,发光强度更高,且耗时短,粉末疏松,颗粒细小。(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05-06-01)

真空紫外荧光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近年来组合化学法在筛选新型真空紫外荧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组合材料库的并行合成和高通量表征技术,并重点介绍了组合材料库的设计艺术,最后列举了组合化学法筛选真空紫外荧光材料体系研究的实例及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空紫外荧光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桂芳,曹全喜,李智敏,黄云霞,卫云鸽.Y_3Al_5O_(12):Eu~(3+)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其真空紫外发光特性[J].硅酸盐学报.2012

[2].陈雷,陈士夫,程继贵.组合化学法在筛选真空紫外荧光材料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08

[3].李光旻.稀土掺杂含氧酸盐荧光材料的制备及真空紫外—紫外光谱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6

[4].陶怡.Tb~(3+)激活的荧光材料的真空紫外—紫外激发的发光特性[D].天津理工大学.2005

标签:;  ;  ;  ;  

真空紫外荧光材料论文-李桂芳,曹全喜,李智敏,黄云霞,卫云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