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是关于贾平凹小说的人物塑造模式的研究,以地域和精神历程为切入点,探讨贾平凹小说中的人物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人生循环。认为这种模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除了表现出人物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飘浮状态,还寄予了作家对社会、时代和人生的诸多思考。第一章是对贾平凹小说人物塑造模式的解读,主要通过文本分析展示了作品中的人物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去与回的徘徊。认为这种徘徊有一表一里两层呈现方式。第一节说明表层方式,即是“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循环,根据人物的生活行程又细分为“离去——归来”、“归来(来到)——离去”和“离去——归来——再离去”三种。第二节讨论深层方式,这是一种趋近于圆的精神螺旋结构,螺旋的中心就是人物各自的故乡,他们之于故乡的若即若离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象征着多重的人生哲理。第二章主要结合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创作心理及其在文本中的呈现,阐释了贾平凹小说人物塑造模式的内涵。第一节说明贾平凹在乡村和城市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体验,是我们理解上述模式的一把钥匙,从中也能看出作家在农民和城市人之间艰难的身份体认;第二节梳理了作家对于家园从开始指认到唱出挽歌的过程,重点分析20世纪90年代他对于家园的艰难找寻;第三节结合作品中或美或丑的人性画卷,讨论了作家丰富的人性思想。结语部分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的现实背景,指出了作家关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带给我们的启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绵绵絮语中的间离、错位与纠结——论贾平凹《极花》[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贾平凹乡土书写的反比定律[J]. 宁夏社会科学 2020(02)
- [3].我与贾平凹的《古炉》[J]. 中国图书评论 2020(04)
- [4].战火中的人性图——评贾平凹《山本》[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5].基于贾平凹《高兴》的方言功能与英译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2)
- [6].《空白》之白:论贾平凹诗歌的原初之美及其意义[J]. 商洛学院学报 2020(03)
- [7].贾平凹:新作小说《暂坐》即将出版[J]. 现代企业 2020(06)
- [8].众生杂语 暂坐“谜”中——评贾平凹长篇新作《暂坐》[J]. 小说评论 2020(05)
- [9].贾平凹作品[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01)
- [10].贾平凹作品“走出去”之生态译介策略研究[J]. 小说评论 2019(06)
- [11].贾平凹漫像[J]. 百家评论 2019(05)
- [12].贾平凹书法[J]. 百家评论 2019(05)
- [13].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文学教育(上) 2018(01)
- [14].贾平凹力作《山本》新鲜出炉[J]. 现代企业文化(上旬) 2018(Z1)
- [15].浮华隐去 拙朴为衷——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创作构思[J]. 建筑 2018(07)
- [16].本刊主编朱寿桐教授到西安主讲“贾平凹”[J]. 华文文学 2018(04)
- [17].贾平凹新作《秦岭志》明年出版[J]. 现代企业 2016(12)
- [18].传统的再生——为贾平凹长篇小说《带灯》新版作[J]. 长江文艺评论 2016(01)
- [19].贾平凹:走向“微写实主义”[J].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6)
- [20].作家词典·贾平凹[J]. 当代作家评论 2016(06)
- [21].乡土文明的一曲挽歌:评贾平凹《极花》[J]. 文学教育(上) 2017(02)
- [22].贾平凹散文的“寻根”意识[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7(02)
- [23].贾平凹的字画情缘[J]. 金融经济 2017(07)
- [24].论贾平凹对传统的三个承续[J]. 小说评论 2017(02)
- [25].在传统与现代中往返博弈的贾平凹[J]. 小说评论 2017(02)
- [26].走入与走出:论贾平凹对传统的现代转换[J]. 小说评论 2017(02)
- [27].贾平凹近期小说的空间转向[J]. 小说评论 2017(02)
- [28].穿越历史时空的文化证言——“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综述[J]. 文艺争鸣 2017(06)
- [29].论贾平凹改革小说中的男女关系[J]. 文艺争鸣 2017(06)
- [30].历史与文学的双重变奏——贾平凹《古炉》的叙事策略[J]. 文艺争鸣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