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

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

论文题目: 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 包克冰

导师: 徐琴美

关键词: 青少年,依恋,跨文化比较,学校归属感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对中国大陆青少年、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和马来西亚马来青少年的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及师生依恋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这四种青少年依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还对在不同文化中使用的测量工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进行了考察。 被试包括713名中国大陆青少年、666名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和315名马来西亚马来青少年,年龄介于13至18岁。1694名青少年完成了父母依恋问卷、同伴依恋问卷、师生依恋问卷和学校归属感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抽取出三个因素,即沟通、信任、疏离;师生依恋问卷抽取出两个因素,即帮助与接纳、拒绝;学校归属感问卷只抽取出一个因素。所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皆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师生依恋和学校归属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亲子依恋通过师生依恋对学校归属感产生影响;师生依恋对学校归属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是亲子依恋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变量;相对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及同伴依恋而言,师生依恋是学校归属感主要和直接的影响力量。 跨文化研究结果显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存在跨文化一致性,青少年的同伴依恋和师生依恋跟亲子依恋相联系。各文化下的青少年依恋存在不同的年龄特点,15岁是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和马来青少年的依恋随着年龄变化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大陆青少年依恋的年龄变化则有两个转折点:14岁和17岁,分别是沟通和信任的低谷及疏离的高峰。不同文化中的男女青少年与同伴的依恋都显得比成人更加密切;而在同伴依恋上,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此外,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在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同伴依恋和师生依恋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马来青少年和中国大陆青少年;而中国大陆青少年在母子依恋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马来青少年,说明社会文化对青少年依恋有所影响。对三组青少年进一步访谈的结果发现,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在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频率上较其他两者低、与班主任的沟通频率低于马来青少年,说明不同社会文化中成长的青少年依恋的差异可能与沟通有关。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依恋

1.1.1 依恋的理论基础

1.1.2 依恋的影响因素

1.1.3 依恋的测量方法

1.1.4 青少年依恋

1.2 研究意义

1.3 提出问题与假设

1.3.1 青少年依恋问卷的建构

1.3.2 探讨中马两国的青少年依恋

1.3.3 青少年依恋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2 方法

2.1 问卷

2.2 测量程序

2.3 被试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一 青少年依恋问卷的建构

3.1.1 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IPPA)的信、效度分析

3.1.2 师生依恋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1.3 小结

3.2 研究二 探讨中马两国的青少年依恋

3.2.1 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师生依恋的关系

3.2.2 中马青少年依恋的年龄特点

3.2.3 中马青少年依恋的性别特点

3.2.4 中马青少年依恋的文化特点

3.2.5 小结

3.3 研究三 青少年依恋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3.3.1 学校归属感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3.2 青少年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模型

3.3.3 亲子依恋、师生依恋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关系模型

3.3.4 小结

4 讨论

4.1 测量工具

4.2 中马两国的青少年依恋

4.2.1 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师生依恋的关系

4.2.2 青少年依恋的年龄特点

4.2.3 青少年依恋的性别特点

4.2.4 青少年依恋的文化特点

4.3 中马青少年依恋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4.4 研究局限与建议

5 结论

5.1 青少年依恋问卷的建构

5.2 中马两国青少年依恋的特点

5.3 青少年依恋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5.4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全部样本的性别x年级交叉表

附录2 马来西亚马来青少年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附录3 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附录4 中国大陆青少年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附录5 不同依恋对象的得分比较

附录6 访谈结果分析表

附录7 调查问卷

附录8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4-21

参考文献

  • [1].中国和马来西亚华裔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影响的比较研究[D]. 吴小立.南京师范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 郭庆童.东北师范大学2007
  • [2].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 尚秀华.东北师范大学2007
  • [3].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 琚晓燕.浙江师范大学2005
  • [4].父母依恋、家庭表露与幼儿依恋三者关系的研究[D]. 王岫华.浙江大学2006
  • [5].青少年依恋和自我概念、受欺负状况的关系[D]. 张小妮.首都师范大学2006
  • [6].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 金艳.江西师范大学2006
  • [7].青少年依恋发展性研究[D]. 史朝霞.南京师范大学2006
  • [8].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 张咏梅.苏州大学2006
  • [9].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 田瑞琪.上海师范大学2004
  • [10].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D]. 宋海荣.华东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