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富营养化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表层海水,海水化学要素,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李洪涛,于国庆,张龙飞[1](2019)在《2015年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表层海水化学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富营养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5年春季、夏季及秋季3个航次对威海南部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进行表层海水水质调查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海水水质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受磷限制影响;叶绿素-a春季航次(0.660μg/L)含量偏低,夏季航次(0.808 mg/L)达到最高值;溶解氧春季航次(10.711 mg/L)高于夏季航次(8.940 mg/L)及秋季航次(8.678 mg/L),近岸区域出现低值区;无机氮秋季航次(0.146 mg/L)最高,活性磷酸盐(0.013 mg/L)及化学需氧量(1.316 mg/L)夏季航次最高,叁者受外源河流输入的影响呈现从近岸区域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活性硅酸盐主要受海洋本底的影响;夏秋航次在靖海湾河流入海口区域出现富营养化状态。(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10期)
田思瑶,于晓彩,塔荣凤,朱婉婷,廖佳琪[2](2019)在《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COD、石油类、叶绿素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态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于2016、2017年每年分4个季节(3、5、8、10月)对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的相关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研究分析了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中COD、石油类污染物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COD及石油类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EI)对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内COD和石油类区域分布呈河口及沿岸浓度较高的特点,且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夏季海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约为秋季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2倍,而叶绿素a区域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所监测站位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以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为主,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监测海域中、北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为河流入海口处部分站位。(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潇,李凡,马元庆,徐艳东,陈玮[3](2019)在《2014年山东近岸海域海水氮磷营养盐含量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2014年山东近岸海域海水春夏秋叁个航次的营养盐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等3种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山东近岸海域的海水营养盐含量特征和富营养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DIN和PO_4-P含量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次比例分别为7.1%和0.5%,各营养盐空间分布离散程度较大,总体趋势为山东北部海域的含量高于南部。NO_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春夏秋叁个季节DIN、PO_4-P和SiO_3-Si的含量变化基本呈春季至夏季降低、而后秋季再升高的趋势。调查海域呈富营养化(E≥1)的站次占总监测站次的14%,83.3%的站次的N/P>30,氮磷营养盐结构失衡,磷限制为山东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特征。应加强富营养化海域监测,特别关注营养盐严重失衡区域。(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白妙馨,杨芳,冯伟莹,薛梅,杨欢[4](2019)在《典型半干旱区内陆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分析与评价——以岱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营养盐循环过程受气候影响显着,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为活动加剧等,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本文以典型干旱区富营养化湖泊——岱海为例,结合重要的环境评价因子(叶绿素、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岱海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岱海丰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60. 63~67. 66之间,平均值为67. 06,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全湖氮磷比(N/P)平均值为14. 60,属于磷营养元素限制性水体,70%的湖区N/P值在10~25之间,普遍适合藻类生长;湖泊富营养化水平变化受年内降水分布影响显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的典型特征,这为岱海及内陆干旱区湖泊水质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水体污染综合管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巴达日夫[5](2019)在《乌梁素海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乌梁素海严峻的水环境状况,笔者监测并分析了2014~2016年的水质状况,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选取TN、TP、SD、Chla、COD_(Mn)共5个水质因子评价了乌梁素海营养状态等级,采用Arcgis中Arctoolbox工具箱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生成乌梁素海水体营养状态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COD_(Mn)浓度、TN浓度长期居高是乌梁素海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各指标高污染物浓度主要集中在S1点位(污染物入口)及附近,湖泊南半部分水质明显优于北半部分水质;(2)从2014~2016年乌梁素海水质有所好转,乌梁素海2014年、2015年、2016年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为52.64~68.73、48.19~65.29、33.16~68.47,研究结论可为当地湖泊管理部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金文龙,周维[6](2019)在《阳澄湖氮磷时空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5年~2017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氮磷在阳澄湖内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规律,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评价了阳澄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研究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阳澄湖TN浓度波动不大,但是TP浓度持续升高,特别是中湖和东湖,分别升高了81.7%和113.8%;除2017年外,TN、TP浓度均是西湖最高,东湖最低,2017年中湖TP浓度升至最高;阳澄西、中、东湖每年的TN/TP比较接近,且都逐年下降。②年内变化来看,TN浓度每年1~3月较高,7~9月较低,而TP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规律;TN/TP每年1~4月较高,一般在30以上,每年5~10月较低,一般在7~30之间。③TLI值显示阳澄西湖的富营养化状态有所好转,而中湖、东湖的富营养化状态呈恶化趋势。叁年中,西湖、中湖均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东湖2015年为中营养,2016和2017年转变为轻度富营养。(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3期)
吴静,唐俊逸,李迎龙,洪钟,赵振业[7](2019)在《深圳大亚湾海域无机氮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状况再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7年对深圳大亚湾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季节无机氮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的组成比例,讨论不同季节无机氮在大亚湾海域的分布情况。运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NQI)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评价海域富营养化状况,并利用叶绿素a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海水富营养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海域内无机氮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硝酸盐氮和氨氮,受丰水期带来陆源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海域整体富营养化水平为贫营养状况,且在春季和冬季海域内呈现氮限制状态;富营养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甄玉飞[8](2019)在《清水河水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张家口市清水河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非冰冻期对清水河33个取样点进行采样,对水环境因子中温度、pH、溶解氧、COD、总氮、总磷、氨氮7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利用水质综合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清水河污染源与主要因子进行识别。静态培养河道底泥,探究清水河底泥释放污染物的规律。利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函数公式对清水河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旨在揭示张家口市清水河的现状与环境问题,为该流域的治理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如下:(1)将清水河共分为4个区域,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在时间尺度上,溶解氧与COD含量变化不大,春季、夏季、秋季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总氮随季节变化明显,基本呈现秋季(9.87mg/L)春季(6.86mg/L)夏季(6.38mg/L);总磷的含量对季节变化同样明显,基本呈现,春季高于夏秋两季。在空间尺度上,溶解氧含量在各区域的分布规律为市中心坝区(12.87mg/L)源头区域(9.73mg/L)过渡区域(9.17mg/L)崇礼区域(5.38mg/L);总氮、总磷以及COD在崇礼区的分布较为广泛,年平均含量高于其他区域。(2)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清水河进行水质评价。在源头区域内,总氮是该区域主要污染因子,总氮污染指数均大于1.0;崇礼区域,各个监测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呈现规律;过渡区域,各个监测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0,其中;市中心坝区,总氮的污染指数,远超过区域内其他各监测指标的污染指数。(3)河底沉积物中氨氮的释放速率与释放限值,随着上覆水的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大,随着上覆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升高而降低。上覆水温度越高,溶解氧含量越低,沉积物中总磷释放速度越快,释放量越大;当培养温度为5℃或者在DO 6mg/L条件下,均出现了底泥吸附的现象。COD的释放受温度影响明显:当温度为15℃,DO 3mg/L条件下COD释放速率最快,底泥中COD的释放量与释放速度远大于其他状态。(4)清水河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源头区域到崇礼区逐渐加深,之后逐渐降低并且变化明显。清水河各个区域的富营养水平不尽相同,富营养化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坝区。崇礼区域氮磷比最为接近水体中藻类爆发性生长所需要的氮磷比,具有藻类爆发的潜在威胁。清水河整体表现为磷限制营养盐,因此对于清水河富营养化的控制,关键在于控制水体中的总磷含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4)
李柳阳[9](2019)在《富营养化湖泊CDOM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含量的变化和空间分布,不仅是碳循环的重要部分,也是环境评估的重要因子之一。湖泊中CDOM浓度的空间分布受土地利用、人类活动等影响较大,因此通过研究湖泊中CDOM的光学特性和时空分布特征,能够定量研究外界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本文选择太湖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17年3次野外采样数据,分析太湖水体CDOM的光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太湖水体CDOM浓度(CDOM在443nm处的吸收系数)的遥感反演算法;然后,利用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海陆色度仪(Ocean and Land Color Imager,OLCI)卫星数据,结合反演算法构建太湖CDOM浓度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太湖CODM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太湖CDOM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碳循环与碳估算提供参考信息,也为太湖水质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中主要取得3方面的成果:(1)总体上,太湖水体中悬浮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和叶绿素a(Chla)含量较高,CDOM浓度也较高,无机悬浮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Inorganic Matter,SPIM)浓度略高,表明太湖水体主要光学活性物质为SPIM。CDOM与其他水色参数(如SPM、Chla)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说明此时太湖CDOM的输入以陆源为主,生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是其主要来源。结合太湖水体和CDOM的光学特性,建立优化的半分析反演模型(QAA_709算法),精度验证结果较合理(R~2=0.432,RMSE=0.117m~(-1),MAPE=25.277%),可用于太湖水体CDOM的反演研究。(2)将优化的反演模型应用于OLCI卫星数据上,构建2016年11月~2018年1月太湖水体CDOM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分析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从全湖来看,CDOM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渐变规律,即浓度从太湖北部向南部逐渐降低;分季节来看,CDOM浓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秋季、春季、夏季和冬季,表现出从冬到次年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分湖区来看,竺山湾CDOM含量最高,其次是梅梁湾和西北湖区,湖心区、贡湖湾和西南湖区CDOM含量较低,除贡湖湾和湖心区外其余各湖区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3)自然因素是太湖CDOM时空分布根本原因。其中,水量的稀释作用和汇水带来的污染物使得全湖秋季的CDOM含量高于夏季;春冬季风速适中,太湖CDOM的空间分布较均匀,而夏秋季风速波动大导致CDOM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人为因素是影响太湖CDOM时空分布的重要的外部因素,人类活动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的增加,最终在太湖CDOM中得以体现。富营养化分布和全湖的CDOM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太湖流域近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林地大面积转变为建设用地,农业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工业生产中废水的排放等影响太湖CDOM的时空分布。社会经济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集聚与水环境污染程度的正向耦合,是影响太湖CDOM时空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超[10](2019)在《气候变暖情景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和底栖鱼类扰动响应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水湖泊主要存在两种可相互转换的稳态,即由沉水植物主导的清水稳态和由浮游植物驱动的浊水稳态。气候变暖、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栖鱼类扰动均有可能导致水生植物群落衰退,从而加速水体稳态的转换。目前,单一环境因子以及升温和富营养化的协同作用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已有广泛研究。然而,升温和富营养化的母代环境对水生植物子代生长特性的影响尚不明确。同时,气候变暖和底栖鱼类扰动的交互作用对水生植物影响的研究也相对匮乏。本论文通过室外温控模拟系统,探讨了升温和富营养化的母代环境对菹草子代繁殖体萌发的影响,同时揭示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群落对升温和底栖鱼类扰动的响应机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升温与富营养化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变暖和富营养化显着影响了菹草的早期生活阶段。升温处理组以及升温与磷添加组中菹草的萌发株数较对照均有显着升高,其中升温处理组的最终萌发株数最高,说明升温显着促进了菹草的早期萌发,而磷添加组中菹草的萌发株数与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此外,升温导致菹草母体植物组织中总氮含量降低和碳氮比显着增加,可能是由于升温组中菹草的生化反应效率较高,对参与生理生化过程相关的碳、氮元素的需求相对较少导致的。(2)相同环境温度下菹草子代繁殖体的萌发实验表明,母代环境升温显着促进了菹草子代繁殖体的萌发。在升温条件下产生的子代繁殖体具有比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更高的萌发株数和萌发速率。同时,母代环境升温对子代菹草的早期生长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其种群的早期建立。然而,由于母代环境富营养化的影响,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磷添加处理中的菹草子代繁殖体的萌发株数和萌发速率仍相对较低。在升温和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的菹草亲本可能会通过改变植物组织及其繁殖体中的碳、氮等营养元素含量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而影响其繁殖体萌发和子代幼苗的早期生长。(3)水生植物对升温与底栖鱼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升温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无显着影响,但显着增加了附着藻类的生物量。当考虑升温和底栖鱼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发现升温显着增强了底栖鱼类活动的强度,导致水体浊度、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类生物量的显着升高。升温促进了菹草生长物候的提前并对其生长有显着促进作用,底栖鱼类扰动以及升温与底栖鱼类扰动的共同作用使水体浊度升高、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类生物量增加,进而导致沉水植物菹草种群衰退。此外,升温对浮叶植物菱(Trapa bispinosa)的盖度无显着影响,而底栖鱼类扰动导致沉积物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释放,促进了夏季菱的生长。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对升温和底栖鱼类扰动的响应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富营养化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掌握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于2016、2017年每年分4个季节(3、5、8、10月)对辽东湾中部(营口、盘锦)近岸海域的相关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研究分析了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海水中COD、石油类污染物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COD及石油类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EI)对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内COD和石油类区域分布呈河口及沿岸浓度较高的特点,且季节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叶绿素a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夏季海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约为秋季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2倍,而叶绿素a区域分布特征表现不明显。研究表明,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所监测站位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以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为主,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监测海域中、北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站位为河流入海口处部分站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富营养化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刘阳,李洪涛,于国庆,张龙飞.2015年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表层海水化学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富营养化评价[J].河北渔业.2019
[2].田思瑶,于晓彩,塔荣凤,朱婉婷,廖佳琪.辽东湾中部近岸海域COD、石油类、叶绿素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态评价[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
[3].魏潇,李凡,马元庆,徐艳东,陈玮.2014年山东近岸海域海水氮磷营养盐含量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J].海洋湖沼通报.2019
[4].白妙馨,杨芳,冯伟莹,薛梅,杨欢.典型半干旱区内陆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分析与评价——以岱海为例[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5].巴达日夫.乌梁素海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J].海洋湖沼通报.2019
[6].金文龙,周维.阳澄湖氮磷时空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J].四川环境.2019
[7].吴静,唐俊逸,李迎龙,洪钟,赵振业.深圳大亚湾海域无机氮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状况再探[J].环境科学导刊.2019
[8].甄玉飞.清水河水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9].李柳阳.富营养化湖泊CDOM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9
[10].李超.气候变暖情景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和底栖鱼类扰动响应特征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标签: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 表层海水; 海水化学要素; 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