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育程度儿童身体脂肪变化及体脂率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不同发育程度儿童身体脂肪变化及体脂率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公认的身体成分测评方法的金标准—DEXA的测试过程复杂,测试费用昂贵,不适宜大规模的群体测试。因此本文以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量结果为效标,在评价探讨不同发育程度小学生的体脂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生物电阻抗法(BIA)及皮褶厚度法推算结果与DEXA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不同测量方法评价体脂率的科学性,并建立全身体脂率的推测公式。研究对象为231名(男130人,女101人)正常在校小学生,拍摄左手腕部X线片,并用中华05骨龄标准进行判读。将所有受试者按照骨龄分为两个年龄段(男6-9岁、女6-8岁,男10-12岁、女9-11岁),再依BMI进行分组(偏瘦、正常、超重、肥胖)。结论:1.随着BMI的增加,小学生的体脂率、围度及皮褶厚度等指标都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腹部升高幅度最大。2.骨龄6-12岁的小学男、女生的身体各部位体脂率以及全身体脂率的性别差异不明显。3.Inbody J20用于测量体脂率准确性较高,皮褶厚度推算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或者高估全身体脂率,在应用时应注意。4.本研究采用简单形态指标和皮褶厚度建立的推算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体脂率公式,如下:骨龄6-8岁女生全身体脂率=-53.063+1.997×BMI+0.645×臀围全身体脂率=3.919+0.715×髂嵴上部皮褶+0.592×肱三头肌部皮褶骨龄6-9岁男生全身体脂率=-48.186+2.311×BMI+0.434×臀围全身体脂率=9.102+1.034×腹部皮褶骨龄9-11岁女生全身体脂率=-42.875+2.121×BMI+37.725×腰臀比全身体脂率=16.348+1.062×胸部皮褶+0.552×腹部皮褶-0.578×肱三头肌部皮褶骨龄10-12岁男生全身体脂率=-48.642+0.724×臀围+1.011×BMI全身体脂率=5.264+0.428×腹部皮褶+0.447×肩胛皮褶+0.408×大腿皮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
  • 2.1 身体成分的理论模型
  • 2.1.1 两组分模型(Two-Compartment Models)
  • 2.1.2 多组分模型(Multicompartment Models)
  • 2.2 身体成分的测量方法及各种测量方法之间的比较
  • 2.2.1 水下称重法(underwater weighing)
  • 2.2.2 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
  • 2.2.3 身体形态法
  • 2.2.3.1 身体指数法(Body Mass Index)
  • 2.2.3.2 围度测量法
  • 2.2.3.3 皮褶厚度法(ST)
  • 2.2.4 生物电阻抗法(BIA)
  • 2.2.5 身体成分测量方法之间的比较
  • 2.3 身体成分与骨发育的关系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样本来源与抽样条件
  • 3.1.2 样本分组和样本量
  • 3.2 研究方法
  • 3.2.1 实验法
  • 3.2.1.1 骨龄拍摄
  • 3.2.1.2 身体形态法
  • 3.2.1.3 皮褶厚度法
  • 3.2.1.4 生物电阻抗法
  • 3.2.1.5 双能量X线吸收法
  • 3.3 技术路线
  • 3.4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各发育程度不同体型小学生的身体脂肪变化特征
  • 4.1.1 各发育程度不同体型小学生体脂率的变化特征
  • 4.1.2 各发育程度不同体型小学生皮褶厚度的变化特征
  • 4.1.3 各发育程度不同体型小学生围度的变化特征
  • 4.2 小学生体脂含量的性别差异
  • 4.3 不同测量方法测量小学生的体脂率与体脂含量的比较
  • 4.3.1 DEXA与BIA的测量结果比较
  • 4.3.2 皮褶厚度法推算结果与DEXA测量结果的比较
  • 4.4 推算全身体脂率公式的建立
  • 4.4.1 由一般形态指标推算全身体脂率
  • 4.4.2 由一般形态指标推算全身体脂率公式的有效性检验
  • 4.4.3 由皮褶厚度推算全身体脂率
  • 4.4.4 由皮褶厚度推算全身体脂率公式的有效性检验
  • 5 讨论
  • 5.1 小学生体脂含量的变化规律
  • 5.1.1 小学生体脂含量的性别差异
  • 5.1.2 小学生体脂含量的体型差异
  • 5.2 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与推算儿童体脂率效果的比较
  • 5.2.1 BIA与DEXA测量结果的比较
  • 5.2.2 皮褶厚度法推算体脂率与DEXA测量结果的比较
  • 5.3 推测公式的比较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教育的四种品质[J]. 青年教师 2008(06)
    • [2].课间圈养中儿童身体的沉沦与救赎[J]. 现代教育科学 2020(01)
    • [3].基于儿童身体发展的体育舞蹈训练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3)
    • [4].身体技术与儿童身体社会化[J]. 当代青年研究 2020(04)
    • [5].陇南市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与父母外出务工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08)
    • [6].“阳光城”:缔造儿童身体发展的生态环境[J]. 中国学校体育 2017(02)
    • [7].洛克的教育漫话关于儿童身体健康教育的启迪[J]. 知音励志 2016(24)
    • [8].健康饮食提高儿童阅读能力[J]. 祝您健康 2017(06)
    • [9].广西壮族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影响因素分析——以广西29所幼儿园为例[J]. 青少年体育 2020(08)
    • [10].儿童身体审美倾向的研究综述[J]. 长江丛刊 2020(35)
    • [11].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12].参加不同体育项目锻炼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比较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 2015(05)
    • [13].南通市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发展现状调查[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01)
    • [14].健美操教学对儿童身体形态和身心素质的影响[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03)
    • [15].论蒙台梭利的儿童身体活动观及其启示与局限[J]. 体育与科学 2017(04)
    • [16].循环训练法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22)
    • [17].儿童身体活动测量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08)
    • [18].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因素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6)
    • [19].儿童身体:不容忽视的幼儿园课程资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5)
    • [20].美国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及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03)
    • [21].跆拳道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发展的影响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 2011(07)
    • [22].同伴教育对留守儿童身体形态及其机能的影响[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23].初学足球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06)
    • [24].儿童身体隐喻理解发展特征[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06)
    • [25].劳动教育的身体意蕴及其省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03)
    • [26].儿童发烧怎么办?[J]. 保健文汇 2020(09)
    • [27].学前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及干预策略——基于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研究[J]. 教育评论 2014(08)
    • [28].少年儿童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10)
    • [29].我爱吃水果[J]. 早期教育(家教版) 2015(09)
    • [30].社会生态模型下父母与儿童的身体活动相关性研究[J]. 运动精品 2019(01)

    标签:;  ;  ;  ;  ;  

    不同发育程度儿童身体脂肪变化及体脂率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