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省略修辞格是凭借一定的语言环境把可以省略的词或句子省略的一种修辞方式。通常在不损害语法结构或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能省则省,尤其在医古文中较为常见。省略现象在《黄帝内经》中也非常普遍,主要包括承前省或承上省和蒙后省或探下省,运用省略不仅不会影响句意的表达,而且能使语句简练有力,给人留回味的余地。阐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说,对翻译具有重要的意义。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compensation),深刻地阐述了翻译的过程。运用翻译四步骤理论可以为译者的译文作合理的阐释,给翻译实践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自建一个小型句对齐平行语料库,在UltraEdit 16.20软件的辅助下,对李照国和Iliza Veith的《黄帝内经》译本进行标注。利用ParaConc (Demo)对汉、英文本进行平行检索,得出《黄帝内经》前34章的主语、谓语、定语、状语、连词等省略的频次及其英译策略的统计结果。通过分析统计,结合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对二英译本的异同之处、可肯之处、待商榷之处做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补偿提出合适的译文。认为在翻译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这样的经典著作时,译者首先要对原著的背景文化即中医传统文化知识具有深刻的认识,并坚信其翻译的价值;其次译者必须侵入到典籍中,对原文的意义进行解读;下一步是译者对原文意义、内涵、修辞、风格等的吸收、理解过程,包括译者将原文转换为目的语的过程;最后一步是译者对原文和目的语的补偿,这一步也是最关键的,译者不仅要将原文的意义忠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要用最自然最符合原文风格的语言对目的语进行补偿。总之,本研究试图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全面客观的将《内经》前34章省略现象做了统计和英译策略分析,旨在提高人们对典籍中省略辞格的重视,并尝试建立一个翻译模式来指导中医典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