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汉机场一次连日大雾天气过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岳炼[1](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场低能见度预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能见度导致的相关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选取双流机场作为能见度研究对象,对2007-2017年的能见度变化特征展开研究;同时利用相关数据分析双流机场一次典型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主导本次低能见度过程变化的主要因素,以期解释出本次低能见度天气形成、持续和消散的原因,同时为后期能见度的预报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Model,LSTM)采用两种不同的预报方式对双流机场能见度进行预报,对比分析其结果。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所示:(1)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双流机场能见度的年际、季节、月季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7年能见度年平均数值提高了1907.6m;春夏季节偏好,秋冬季节较差;月平均能见度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1月;14时是一天中能见度的最大值,其最小值出现在0时;同时分级研究表明,能见度低于3000米的天数和发生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低于机场起降标准的天气过程发生次数来看,其发生次数呈逐年递减,整个过程中降幅达到50%;具有显着的季节性,秋冬季节最多,占比高达83.03%,而夏季仅为3.67%。(2)针对双流机场2016年12月7日的一次典型的低能见度天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0(?)(6天气图形势变化不大,我国中西部地区受弱高压脊的控制,以西北气流为主,天气形势场的变化对低能见度现象的产生和消散影响较小;此次低能见度天气变化过程中能见度短时迅速降低的根本原因是,高压脊控制下的下沉气流有利于夜晚地面辐射降温,形成辐射逆温层;最后500(?)(6高度层上存在稳定的高压脊、地面相对湿度接近饱和、低层大雾天气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导致逆温层长期存在、以及四川盆地特殊的地形共同作用是导致本次低能见度过程持续较长的根本原因。(3)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能见度预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对机场能见度影响较大的关键因子分别是:10m风场、2m相对湿度、位势高度和平均海平面气压。使用模型的预测数据与数值预报数据相结合进行滚动预报未来3小时能见度的MAE值和R2分别为549.526和0.9287,而使用历史观测数据和数值预报数据相结合进行预报未来3小时能见度的MAE值和R2分别为519.865和0.9392。两种预报方式拟合效果均高于0.9且均不存在过拟合现象。造成第二种预报方式的预报结果优于第一种预报方式的预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在第一种预报方式中,随着预报进度的推进,使用预报值进行再预报的误差会随之增大。针对一线应用中机场运行人员更关心低能见度的预报,因此本文随机选择两次低能见度变化过程并展开单独分析,其结果表明:对于低能见度预报,使用观测数据和数值预报系统的数据进行3小时预报的方式是优于使用预测数据与数值预报数据进行滚动预报未来3小时能见度的方式,具体表现在预报精度高,预测曲线更平滑,拟合效果更好。
岳炼,段炼[2](2020)在《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机场常规观测资料(METAR报文)、ERA-Interim(1°×1°)再分析资料和温江气象站一日两次的探空资料,对2016年12月7~8日双流机场一次持续性低能见度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500hPa环流背景与此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的变化密切相关;逆温层高度及厚度的变化对整个演变过程起主导作用,同时逆温层的长期存在直接导致此次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晴朗的夜空、逆温层、地面冷却辐射、水汽饱和以及近地面的微风状况,共同作用致使生成辐射雾导致7日15时能见度急剧下降;整个过程地面风场处于微风条件且气压逐渐降低,两者对能见度的变化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王倩茹,岳炼[3](2020)在《昆明机场低能见度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国内的大型枢纽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也是国际化的枢纽机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冬季极易出现低云、大雾等情况,对长水国际机场的能见度造成了严重影响。介绍了能见度的概念和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天气,研究了低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从长水机场的气候特征、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大雾天气对长水国际机场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大雾天气管制策略,更好地保证旅客的出行安全。
孔文倩[4](2019)在《SC公司航班延误问题的统计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民航运输飞行时间和旅客运输量屡创新高,中国民航安全质量在世界民航业独树一帜,但航班正常率不高的短板尤为明显,由航班延误引发了大量的社会负面舆论和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民航正常生产秩序,也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何治理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常率,是民航空运输企业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在国内民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要抢夺旅客资源,站住市场地位,则必须关注顾客需求,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航班运行质量,减少和有效控制航班延误,保持稳定且较高的航班正常率水平则是提高顾客满意度,提升航空运输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影响航班运行质量的主要原因包括复杂恶劣天气、流量控制、军事活动、飞机故障、机组保障、地面服务等,涵盖航空公司航线编排、航班计划调整、飞机调配、机务维修、地面服务、机组排班等诸多业务流程。本文以SC公司为研究背景,以航班正常性管理为研究对象,对SC公司航班正常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对统计过程控制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简要阐述。论文运用分析用控制图,对SC公司航班正常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排除异常因素后形成稳定可控的控制用控制图,随后运用控制用控制图对航班正常率进行描点,找到超出控制界限的观测点,以区分影响航班正常性的系统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然后,通过记录查询、文件调查、人员访谈等方式,运用专家调查法、SHEL模型、Reason模型等质量管理工具,对观测点当日航班运行案例进行深度调查和探究,从航空公司内部原因入手,聚焦影响航班正常运行的深层次的原因。最后,从签派员资源管理、机组资源管理以及航班波及延误的控制三个方面制定了针对性改进措施,以期消除或控制影响航班正常运行的公司内部管理因素,提高SC公司航班运行质量,使航班正常率处于稳定控制范围之内。
张序,罗凤娥,周川,秦意,俎振洲[5](2019)在《浓雾天气背景下昆明长水机场签派放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结合长水机场地形特点,以2013年1月3日长水机场一次持续性大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大雾形成与机场风向、风速、气压等几个方面的关系,参考当日对长水机场起降航班的处置过程,总结梳理出长水机场在浓雾天气背景下签派放行的工作措施,研究成果在同类机场具有推广的意义。
葛娟[6](2019)在《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行迹研究 ——引“GIS”入人物行迹研究的尝试》文中指出全面抗战时期,作为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各项行动皆有可能影响战争全局。故而,深入探究蒋介石个人活动轨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通过《蒋介石日记》、《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等史料和文献梳理出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的公私出行活动,并运用“GIS”史学的研究方法,绘制蒋介石行迹图,进一步探究蒋介石行迹与抗战全局的关系及其在抗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蒋介石的公务出行按照其常驻办公地的变化,细分为南京、武汉、重庆三个时期。南京抗战时期历时半年,蒋的活动范围集中在东部地区。武汉抗战时期历时约一年,蒋氏的活动范围转移到中部地区。重庆抗战时期历时六年半,蒋的活动范围转移到西部地区,同时增加了几次国际出行。蒋介石的活动范围和出行目的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直接相关。南京、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的出行活动多与战事直接相关,反映了战略防御阶段战事的激烈以及蒋介石对战局的重视。重庆抗战时期,战争转入相持阶段,为持久抗战计,蒋介石在处理军务之外,也开始注重后方建设;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后,中国跻身四大国行列,蒋介石逐渐开始参与国际事务。蒋介石的私人出行分为单独的私人出行和公务出行中的私人行程两类。单纯的私人出行只有四次,其中三次为度假和休养,另一次为接送赴美的宋美龄。蒋介石酷爱游历山水,其公务出行中的私人行程多为旅游出行。蒋介石有意识地安排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放松身心、陶冶性情,考察各地政情、民情。蒋介石的旅游记事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职业政客,蒋介石的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既在公务出行中安排私人行程,也在私人出行中处理公务。蒋介石的出行活动展现出一些非常重要的军事理念,即特别重视高级将领镇守前线的作用和特别注重对军队的控制。蒋介石出行之交通工具的选择,主要遵从安全、便捷的原则,其身体状况也必须纳入考量。
陈玉蓉[7](2019)在《四川盆地低能见度天气的变化分析及其对机场运行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大雾引起的低能见度天气对机场航班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的能见度资料以及FNL全球再分析(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资料,使用天气诊断分析和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四川盆地特殊地形条件下的大雾天气,从高原—盆地间山谷风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山谷风局地环流对2016年12月22日四川盆地大雾天气日变化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以及大雾天气对机场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大雾于2016年12月21日18时(世界协调时)开始形成,并于2016年12月22日06时(世界协调时)消散。此次大雾事件受水平气压梯度较弱、相对湿度较高的西南低压影响,呈现出典型的日变化。(2)WRF模式能够部分再现该大雾事件的主要特征。利用模拟的水平能见度和液态水含量对雾进行了表征,尽管模拟出的水平能见度和液态水含量均小于实际观测值,但是二者呈现出的日变化与实际观测相一致。WRF模式能够模拟由四川盆地周围地形引起的局地山谷风的日变化,模拟出的上坡气流的流速明显大于下坡气流的流速,相对湿度较高的下坡风有利于冷却后形成雾,而较强的上坡风和较低的相对湿度有利于雾的消散。(3)山谷风在大雾事件的日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雾与山谷风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有利于雾在夜间的形成和维持。白天,山谷风呈现由下坡风向上坡风的转变。水汽很容易从温暖且强烈的上坡风中蒸发,导致了白天雾的消散。由于抬升凝结高度较低,四川盆地周围的地形有利于对流层下部空气团的抬升和凝结。(4)四川盆地冬季大雾以辐射雾为主,受地形影响较为严重,一旦大雾于夜间开始形成,就不可避免的会对第二天机场航班的运行产生影响。在遭遇大雾天气时气象人员要做到准确预报,有条件的机场也可以采用人工消雾法,驱散机场上空的雾,改善航空器起降时的气象条件,以保障航空器正常起飞和着陆。
赵强[8](2019)在《榆林机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榆林机场发展迅速,航班量日益增多,但由于天气原因影响航班正常飞行的情况也是愈发增多,其中,低能见度大雾天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根据榆林机场一次大雾天气,对不同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日后预报大雾天气准确率的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张序,叶楠,李家南,王玉冰,兰梓洲[9](2019)在《昆明长水机场大雾天气特征及航班运行控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利用对昆明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检验和分析,分析昆明市极端降水和极端温度天气事件的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昆明长水机场大雾天气背景下航班安全运行开展研究,并提出运行建议。研究表明:①近几年昆明市温度和降水事件呈现上升的态势;②因昆明长水机场地形原因,昆明长水机场出现大雾的频率远高于原巫家坝机场;②大雾造成的低能见度天气背景下,航班的安全运行需要航空公司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张序[10](2019)在《昆明长水机场气候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昆明市1951—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检验,确定了昆明市极端降水和极端温度天气事件。在此基础上,对昆明长水机场极端天气背景下大雾天气航班安全运行开展研究,并在对比昆明长水机场与原巫家坝机场大雾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航班安全运行的应对措施。研究表明,近几年昆明市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多趋势;因地形原因,长水机场出现大雾的频率远高于原巫家坝机场;大雾造成的低能见度天气背景下,航班的安全运行需要航空公司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二、广汉机场一次连日大雾天气过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汉机场一次连日大雾天气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场低能见度预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能见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现状 |
1.2.2 低能见度过程的天气形势分析 |
1.2.3 能见度预报技术研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 |
2.1 研究数据 |
2.1.1 研究区域概况 |
2.1.2 研究数据介绍 |
2.1.3 数值预报系统 |
2.1.4 数据预处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统计分析法 |
2.2.2 线性插值 |
2.2.3 皮尔逊相关系数法 |
2.2.4 数据归一化与反归一化 |
2.2.5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
第三章 双流机场的能见度变化特征分析 |
3.1 双流机场能见度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
3.1.1 平均能见度的年际变化特征 |
3.1.2 各级能见度的年际变化特征 |
3.2 双流机场能见度月、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
3.2.1 能见度月平均变化特征 |
3.2.2 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
3.2.3 双流机场能见度日变化特征分析 |
3.3 双流机场能见度低于起飞着陆标准的统计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典型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 |
4.1 低能见度过程实况 |
4.2 低能见度天气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
4.2.1 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特征 |
4.2.2 逆温层特征 |
4.2.3 近地面水汽情况 |
4.3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数值预报产品的能见度智能预测 |
5.1 研究思路 |
5.2 敏感区及关键气象因子识别 |
5.3 构建模型 |
5.4 模型训练 |
5.4.1 数据集划分 |
5.4.2 模型参数及优化 |
5.5 能见度预测值与观测值对比分析 |
5.5.1 利用预测值与关键因子滚动预测3小时能见度的结果分析 |
5.5.2 利用观测值与关键因子预测3小时能见度的结果分析 |
5.6 小结 |
结论 |
本文总结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双流机场地形及气候 |
2 资料 |
3 低能见度过程实况 |
4 低能见度天气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
4.1 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4.2 大尺度环流背景场特征 |
4.3 逆温层特征 |
4.4 近地面水汽情况 |
5 结论 |
(3)昆明机场低能见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2 昆明长水机场概况 |
2.1 长水机场现状 |
2.2 机场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环境 |
2.3 长水机场大雾过程种类 |
3 过程分析 |
3.1 环流形势分析 |
3.2 能见度逐时分析 |
4 总结 |
(4)SC公司航班延误问题的统计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文献综述 |
3.SC公司航班正常性管理现状分析 |
3.1 SC公司简介 |
3.2 SC公司航班延误统计标准 |
3.3 SC公司航班正常性管理现状 |
3.4 SC公司航班正常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
4.SC公司航班延误的统计控制研究 |
4.1 分析用控制图过程研究 |
4.1.1 控制图可行性分析 |
4.1.2 确定样本数据 |
4.1.3 确定控制图类型 |
4.1.4 控制图分析 |
4.2 控制用控制图过程控制 |
4.2.1 2018年航班正常率异常数据处理 |
4.2.2 基于控制图的航班延误异常判断 |
4.3 航班正常率异常实控分析 |
4.3.1 定位航班运行异常事件 |
4.3.2 SC46~(**)航班运行异常分析 |
4.3.3 航班异常运行趋势分析 |
5.SC公司航班延误问题改进建议 |
5.1 签派资源管理方面的改进 |
5.1.1 加强个人资源管理 |
5.1.2 改善签派沟通交流 |
5.1.3 建立签派班组变更管理机制 |
5.1.4 优化人机界面 |
5.2 机组资源管理方面的改进 |
5.2.1 提高飞行机组排班裕度 |
5.2.2 强化飞行机组值勤期监控职责 |
5.2.3 提高飞行机组恢复能力 |
5.3 航班延误波及影响的控制 |
5.3.1 优化航班延误考核机制 |
5.3.2 优化航班编排品质 |
5.3.3 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
6.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浓雾天气背景下昆明长水机场签派放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水机场简介 |
1.1 长水机场跑道情况简介 |
1.2 长水机场助航设施简介 |
1.3 长水机场地形特点 |
2 长水机场浓雾天气形成机理 |
3 浓雾天气对航班运行的影响 |
4 长水机场浓雾条件下签派放行流程 |
4.1 做好长水机场大雾预报 |
4.1.1 结合天气系统的预报 |
4.1.2 关注气温的变化 |
4.1.3 关注风向风速对雾消散影响的作用 |
4.1.4 机场区域内低云的预报 |
4.2 落实执飞机组资质对运行标准的影响 |
4.3 做好备份燃油的储备 |
4.4 落实机组的放行讲解工作 |
5 结束语 |
(6)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行迹研究 ——引“GIS”入人物行迹研究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本文创新点 |
四、时间界定及其他问题之说明 |
第一章 南京抗战时期蒋介石的公务活动轨迹 |
第一节 南京抗战时期蒋介石历次公务出行情况 |
第二节 南京抗战时期蒋介石公务出行情况小结 |
第二章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的公务活动轨迹 |
第一节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历次公务出行情况 |
第二节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公务出行情况小结 |
第三章 重庆抗战时期蒋介石的公务活动轨迹 |
第一节 重庆抗战时期蒋介石历次公务出行情况 |
第二节 重庆抗战时期蒋介石公务出行情况小结 |
第四章 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的私人活动轨迹 |
第一节 单独的私人出行 |
第二节 公务出行中的私人行程 |
第三节 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私人出行情况小结 |
结语 |
第一节 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行迹基本情况 |
第二节 蒋介石行迹之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四川盆地低能见度天气的变化分析及其对机场运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雾的识别和分类 |
1.2.2 雾的形成机制及数值模拟研究 |
1.2.3 山谷风及数值模拟研究 |
1.2.4 大雾对机场运行的影响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WRF模式简介 |
2.2.2 WRF模式基本框架 |
2.2.3 WRF模式基本方程 |
2.2.4 WRF模式物理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川盆地2016年12月22日典型大雾天气特征分析 |
3.1 引言 |
3.2 2016年12月22日大雾事件介绍及观测 |
3.2.1 大雾事件介绍 |
3.2.2 雾区能见度分析 |
3.3 大雾事件的天气实况分析 |
3.3.1 200hPa西风急流带形势分析 |
3.3.2 500hPa天气形势的分析 |
3.3.3 MSL天气形势的分析 |
3.3.4 垂直结构分析 |
3.3.5 层结条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WRF模式的2016年12月22日典型大雾天气数值模拟 |
4.1 引言 |
4.2 数值模拟实验方案设计 |
4.2.1 模式嵌套区域设置 |
4.2.2 模式参数化方案选择 |
4.2.3 地形敏感性试验 |
4.3 WRF模式模拟雾的能力 |
4.3.1 WRF模式对能见度的模拟 |
4.3.2 WRF模式对液态水含量(LWC)的模拟 |
4.4 WRF模式在山谷风模拟中的性能 |
4.5 山谷风对雾日变化的可能影响 |
4.6 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 |
4.6.1 WRF模式对地面风和相对湿度的模拟 |
4.6.2 WRF模式对地面风和表面温度的模拟 |
4.6.3 WRF模式对液态水含量(LWC)的模拟 |
4.6.4 层结条件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雾天气对机场运行的影响分析 |
5.1 大雾天气对航班运行的影响分析 |
5.2 大雾期间的预报及飞行保障工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榆林机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天气实况 |
2环流背景 |
3气象要素分析 |
4结论 |
(9)昆明长水机场大雾天气特征及航班运行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气象资料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
3 昆明市天气事件特点分析 |
3.1 昆明市降水事件特征分析 |
3.2 昆明市温度天气事件特征分析 |
4 长水机场极端天气背景下大雾天气航班安全运行影响 |
4.1 昆明长水机场大雾的成因 |
4.2 大雾天气下航班运行研究的意义 |
4.3 长水机场与原巫家坝机场大雾天气情况对比分析 |
4.4 昆明长水机场大雾天气对航班运行影响研究 |
5 长水机场大雾条件下航班运行保障的措施和建议 |
6 结论 |
(10)昆明长水机场气候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与方法 |
2 昆明市天气事件研究 |
2.1 昆明市降水事件研究 |
2.2 昆明市气温变化特征 |
3 昆明长水机场天气背景下大雾天气航班安全运行影响研究 |
3.1 昆明长水机场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大雾形成原因分析 |
3.2 昆明长水机场与原巫家坝机场大雾天气特点对比分析 |
3.3 昆明长水机场大雾天气对航班运行影响研究 |
4 昆明长水机场大雾条件下航班运行保障的措施和建议 |
四、广汉机场一次连日大雾天气过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场低能见度预报技术研究[D]. 岳炼.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
- [2]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J]. 岳炼,段炼.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03)
- [3]昆明机场低能见度特征分析[J]. 王倩茹,岳炼. 科技与创新, 2020(05)
- [4]SC公司航班延误问题的统计控制研究[D]. 孔文倩. 山东大学, 2019(03)
- [5]浓雾天气背景下昆明长水机场签派放行研究[J]. 张序,罗凤娥,周川,秦意,俎振洲. 航空科学技术, 2019(10)
- [6]全面抗战时期蒋介石行迹研究 ——引“GIS”入人物行迹研究的尝试[D]. 葛娟. 浙江大学, 2019(01)
- [7]四川盆地低能见度天气的变化分析及其对机场运行的影响[D]. 陈玉蓉.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 [8]榆林机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J]. 赵强. 吉林农业, 2019(11)
- [9]昆明长水机场大雾天气特征及航班运行控制分析[J]. 张序,叶楠,李家南,王玉冰,兰梓洲.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9(01)
- [10]昆明长水机场气候特征分析[J]. 张序. 气象科技进展, 2019(01)